• 疫情下,餐廳、咖啡館、酒吧的老板是怎么過的?

    采訪、整理:隨易;口述:18位被訪者;圖片:被訪者提供。
    疫情,像是一夜之間突然嚴重起來的。這是不少實體餐飲老板的真切感受,突然就沒人來了。
    大年三十前后,老板們忙著關店、安排員工,對局勢還不甚明朗。到了這幾天,焦慮卻再也壓不下去了:什么時候可以開店?開店了會不會有人來消費?來消費會不會有風險?這個事情要持續多久才能好轉——種種問題、風險、沮喪、悲觀被巨大的未知裹挾,在每個實體餐飲店鋪老板心頭縈繞。
    我采訪了數十位線下實體行業各領域的從業者,他們中有餐廳老板、咖啡廳老板、酒吧老板,也有商場負責人、寫字樓從業者,有行業垂直媒體,也有專注該領域的投資人。采訪錄音時長超過8小時,文字整理超過2萬字。我試圖從中整理出大家的困局、思考、行動和觀點。希望能給更多同行或相關行業的朋友們帶來一定的啟發或信息。在文章末尾,也給出了一些實際的建議。
    一味悲觀和焦慮沒有意義,疫情總會過去,生活還會繼續。也許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能等到這一天。

    1

    餐廳、酒吧、咖啡廳老板采訪

    1、餐廳行業會受到更多的沖擊和壓力

    米糕(「米店」、「九春悅懌」餐廳老板)

    開米店10年,這次可能是我遇到最大的危機。

    曾經店也中斷過,但只是情感上不好接受,并沒有背著房租壓力。但這次,兩個店的房租和員工宿舍就是一筆很大的成本,要硬抗幾個月,誰也吃不消。去年秋天豬肉漲價、十一后店里流水斷崖式下滑,1月生意回暖,本來對節后也挺有信心的,結果現在營業時間都無法確定。

    兩個餐廳的大廚都是湖北人,現在都在老家,沒辦法出來、返京。哪怕之后武漢疫情稍有緩解,回京后也得隔離2周。2月是不可能開店了,3月現在都夠嗆。等主廚回來開店后,可能一時半會也不會有那么多人出來吃飯。會考慮做一些外賣、外帶。想辦法熬過這段時間。

    這次疫情,餐廳可能會比咖啡廳、酒吧等其他實體業態,受到更多的沖擊和影響。一是因為餐廳成本更高、利潤更薄,二是廚師和服務員比較難找,也還因為餐廳一般面積都會比較大。相應的房租成本也會較高。一定有餐廳熬不過這個事情而就此關門。也希望事過之后,大家開餐廳也能更謹慎。去年下半年我就勸退了3波想開店的朋友,不然這些新店,很可能挨不過這次疫情。

    2、需要更跨領域的合作,抱團取暖

    鋰(賦格酒吧老板)

    賦格有3家店,每個月的房租和人力是一筆非常大的成本。但哪怕我再悲觀,現在最緊要的是穩住團隊,不然什么都沒了。接下來,會聯合其中一家店周邊的商戶,聯名簽一個申請書,希望能在房租上有一定減免。

    我也看到一些同行,在試圖轉線上,以閃送等方式,做酒精分裝、外送之類。我不好說這樣是否有效、有用,我可能還在觀望狀態。但我認為,現在確實應該抱團取暖。而且不只是酒吧咖啡的跨行業,應該更跨行業、領域,比如時尚品牌、服裝品牌,甚至音樂教育、美術教育,或是一些機構,都有可能。當然,這種抱團需要你舍棄一些東西,比如絕對的自主性,以合作和配合的方式,相互妥協。如果我們都以個體的能力去撐,真的很難。

    今年3月29日是我們6周年店慶,我還是非常希望疫情能早點過去。在這之前,修煉內功,產品升級,可能更妥當。

    3、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開心地活下去
    梁優(「跳海酒館」老板)

    大年三十,整個信息和輿論突然爆發,我們幾個關系好的酒吧老板商量了下,就一起都關了。因為跳海酒館這個店是跟咖啡廳合作,沒有房租壓力。再加上我們之前也有關店的經驗,所以這個決定做得相對輕松。

    最直接的影響是新店開業本來打算2月15號就開業。直接經濟上的損失沒那么大,但原本希望是用半年時間把「雙店模式」磨合好,上一個臺階,更好地迎接夏天這個啤酒旺季。試錯的時間沒有了,夏天新店只能裸奔直接上了。

    停業這段時間做了幾場直播,一個是北美精釀酒廠探尋之旅的直播,一個是我個人的直播。前者是為了吸引一些精釀愛好者,而后者,更多是我的個人行為。隨著這個事兒的發展,我發現如何讓我更開心地活下去是更重要的。我直播的時候,就像我在吧臺里給人打酒、跟人聊天。它是為了讓我從一個偏抑郁的狀態中走出來。如果真要等到五六月份才能繼續正常開店,那時候最大的問題是我個人的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精神不能崩掉。

    跳海酒館嘗試的直播截圖

    這可能是我這輩子遇到的最大的事情了,感覺跟坐牢一樣。生活中的安全感被一點一點擠壓,很多東西比我想象中要脆弱得多。

    疫情也會帶來一定長期的影響。這段時間大家會用各種方式去獲取酒精,有點像禁酒令時期。當大家以逐漸習慣這種非酒吧的喝酒方式后,就可能會對酒吧這個行業有一些沖擊。未來大家可能開始逐漸明白,在酒吧里消費一杯精釀,哪些是付給酒的成本,哪些是付給環境、氛圍和服務的。這樣的話,可能會淘汰一些精釀酒吧,一些瓶啤店,或是一些沒太多想法、很普通的小酒吧。

    另外,大家可能會把成本做得更靈活。像跳海和咖啡廳合作的「白天咖啡晚上酒吧」的模式可能會更多的被接受。大家也會開始讓自己的收入更多元,除酒水外,會開始尋找其他收入來源,比如文創周邊、活動等等。這都是為了提高一個實體店的抗風險能力。

    之前我們一直都覺得長夏會依然存在,但現在Winter is Coming,未來這種「黑天鵝」會越來越多。如果說這次肺炎是一個小的寒冬的話,那當大家走出來,可能會多備幾件御寒的衣服。

    4、危機或許是另一條路的信號

    夏涼(「糯言酒館」合伙人)

    糯言是大年二十九閉店。前一天還有小一百人入店,閉店當天只來了一桌,非常明顯的對比。初五我們已經開了,但因為廚師5號才回、開餐,這段時間暫時是用預約制的方式經營。之后怎么辦現在還沒想好。

    這次疫情肯定是對餐飲行業沖擊更大。糯言雖然是餐廳+酒吧,餐酒比大概是 3.5 : 6.5 ,但餐部分的下降一定也會影響到酒的部分,一衣帶水。

    好在我們的房租、人力成本不算高,且有米酒的線上電商,再加上去年底被評為大眾點評推薦酒吧帶來的流量,讓我們現在現金尚有一定的存量。但線上電商在2019年其實是下滑的,在降價的基礎上,流水還是掉了兩三成。現在實體店面和線上電商的收入比只有大概 6 : 1 ,和我們希望的比例還是有一些差距。

    這個事兒會讓我們開始更注意控制成本和現金流,以及線上電商部分,也需要想更多的辦法去提升銷量,增加線上部分的收入占比。

    5、特殊時期,考慮特殊的營業方式

    郭超 & Mona (Mona Bar & Mona Gin Bar老板)

    我們現在有兩家店,還在籌備一家新酒吧。但好在店都不大,扛的房租和人力成本不算太高,船小好調頭。新店的籌備只進行了30%,剩下的部分肯定會延期了。這都是沒辦法的事兒。

    店可能會在正月十五左右開,除了做好基礎的消毒、防護措施之外,也在考慮是不是有特殊的形式進行營業。比如最近的一兩個月,在考慮以分時段預約的方式進行。每個時段控制人數,并在每個時段中進行消毒和打理。甚至也會在這個特殊的營業期間,有一些特殊的特調等等。但這樣做其實也是為了維系老客人,讓店有一些動靜和存在感。也讓老客人們會更加信賴我們,在疫情開始有回轉的時候,會優先考慮來我們這里喝酒。

    6、有老客的老店,相對來說沒那么難

    Yuki(資深調酒師,19g Bar主理人)

    22號看到一些新聞,我就取消春節回家的票,之后去日本的機票也隨之取消。包括我自己新店的裝修,一切都可能會延后。

    2003年非典時期,我在沈陽的一家餐廳酒吧做調酒師。那時候沒有明確的停業的通知,但最嚴重的時候基本是半停業狀態(沒什么客人)。當時餐廳做了件事兒,就是給一線的醫護人員免費送吃的。這家店就是這樣被大家記住了,非典結束后,生意意外地變得非常好。

    根據那時候的經驗,在特殊時期過去后,確實會有反彈,不過這是個慢慢恢復的過程。但反彈的現象更多出現在一些有老客人、有一定客戶群的店。當大家能夠且愿意出來喝酒時,一定會優先選擇自己熟悉的店。這對新店來說是個挑戰,需要付出更多的宣傳成本。一些所謂的網紅店可能也會受到更大的沖擊。

    我的新店原本計劃十五之后開工,現在就得看工人們什么時候返京了。對我來說,現在只需要扛房租成本,沒有過多人力成本,就還好。另一個則是,經歷過這次事情,所有的店可能都需要重新思考下自己的定位,結合當下的環境、未來一兩年經濟的走勢,調整自己店面、產品等諸多細節。新店可能調整得就更靈活一些。

    這段時間在家里,我在準備新店的酒單,做每個季度的規劃,為新店做所有的準備。悲觀沒有任何意義。

    7、外面雖然危險,但不能因為這個人就癱了
    Landy(「Cafe Duet 二重奏」咖啡廳老板)

    之前我在輕芒做了2年交互設計師,離開后做了一段自由職業。做實體對我最大的吸引力是,你能跟你的用戶最直接地接觸,看到最直接的反饋,擁有一個空間其實能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但現在看,這個空間某種程度上也成了一個壓力和束縛,有時候又像是一個蝸牛的殼。

    我也在想能做什么。可能有三個方向。咖啡之外能做什么?咖啡本身能做什么?線上能做什么?比如跟企業合作、社區合作,咖啡訂閱有沒有可能?外賣要做的話要怎么做?一些掛耳要怎么賣?短期可能也主要以外賣好外帶為主,因為是社區店,最起碼大家可以下樓買一杯拿走。以及試著做一些線上更個人化的內容。

    我最近可能會鼓起勇氣跟房東聊一下,看有沒有可能給我減免一些房租。

    1月份本來對實體店來說就是低潮,現在時間更長了。然后就擔心員工的情況,擔心他們返京會有問題。無論如何,不能影響必要的事兒,不能影響人的狀態。哪怕我店里不能大門敞開地營業,我自己可能也會在店里待著,該挑豆子就挑豆子,該干嘛干嘛。外面雖然危險,但不能因為這個,你整個人就癱了、就不轉了。

    8、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加速過程

    陸少(Wonderwall、后臺Backstage酒吧老板)

    原本計劃春節不打烊。大年二十七開始,突然就沒客人了,意識到事情的嚴重。現在還每天都會接到客人電話,但開了就有風險,對員工對客人都不負責。應該下周末會試著恢復營業。酒吧和餐廳不同,餐廳是剛需,但酒吧需要場景和契機。再加上人多且雜,停留時間比較長。所以酒吧的恢復時間應該比餐廳要更久。我預計會到五六月份,才能有所緩解且大家恢復到酒吧喝酒的信心。

    我的兩家店屬于比較時髦的風格化酒吧,除了朋友們多年的支持,平常會有很多游客和網紅來打卡,各種節假日其實是高峰。但我也不會去抱怨,甚至覺得,如果我新店沒能在九月份開起來,影響可能更大。唯一耽誤的是我上海的新店,原來打算3月份試營業,趕上上海時裝周,做點活動和人氣。但現在時裝周估計都辦不了了。

    我覺得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多大能力做多大規模的店,和你日常的經營能力也有關。北京餐飲從去年開始明顯進入一個淘汰期,酒吧關了非常多。這個特殊情況其實加速了這種優勝劣汰的過程。這不是免你一兩個月房租就能長久解決的事兒。

    9、用個人去帶酒吧,曲線救國

    徐茉栩(Libertango酒吧老板,雷梅苔絲樂隊主唱)

    我是12月20號營業,剛開了1個月。春節原來不打算休息的,但大年二十八意識到嚴重性,就關了。我不會太著急,原本就打算慢慢養。等過這個漫長的疫情期后,我相當于重頭再來。如果真的要等到五六月份才能恢復,那真的是有點慌,但還是會扛下來。我給自己定了個一年的期限,如果一年之后,我發現自己實在不適合開酒吧,那就算了。但不是現在這種我無法控制的情況。

    這段時間,我在想能做些什么。比如大家都在說的,直播、社群之類,但我并不擅長。可能會去做內容,無論是穿搭分享、樂隊或音樂相關的分享,它更像是我個人化的東西。酒吧的粉絲不好養,但我個人的粉絲可能會稍微容易點。相當于曲線救國,用個人去帶酒吧。

    我最近會去聯系下關系不是那么密切的朋友,關心一下。我是真的感受到想見朋友。線上的交流太容易,也太容易犯懶,而忘記了線下見面的珍貴性。希望疫情結束后,大家都和朋友多聚。酒吧生意也會有反彈。

    2

    行業垂直分析

    跟幾個實體店老板交流過后,我找到了兩個實體、餐飲、零售相關的垂直媒體,《零售老板參考》與《行走咖啡地圖》,來看看他們對這次的疫情影響,是怎樣的觀點。

    1、不會有結構性機會,但微創新有可能
    全昌連(36氪副總編,「零售老板參考」總裁)
    我們預估,對實體和零售的影響會非常大。2003年的SARS,上半年GDP下降了2個點,社會零售銷售總額下降了50%,以此為參考。而且影響會延續到六月份左右。比如最近討論比較多的西貝、九毛九、老鄉雞,對它們的影響非常大。
    但不同的是,非典催生了電商行業,但這次可能不太會有類似的結構性機會了,只會在一些業態上的微創新可能有機會。比如到家業務、無接觸配送、智能柜、食品半成品電商等,企業其實一直想做,困于消費者習慣也沒有養成,成本高,訂單密度不夠等原因。但這次的特殊情況是個契機和用戶習慣培養,讓這些領域的微創新有機會。餓了么、美團、叮咚買菜、多點、每日優鮮等,都正在發力。
    疫情不是無差別打擊實體和零售,而是對小B端、小店等抗風險能力比較差的,打擊比較嚴重。很可能真的堅持不下去,死掉一批。大的連鎖品牌相對來說好一點。比如2003年「非典」后,麥當勞在國內就起來了,當時大家會更信任這樣的品牌。這次也是一樣。
    未來食品安全是值得關注的領域,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認知會加深。就像2003年后,分餐制一直被討論,呷哺呷哺就出來了。如果有品牌可以在產品信息公開、溯源、流通鏈路管理方面做得好的企業,還是會更有優勢的。

    2、咖啡館可能是受影響較小的行業
    高雪(「行走咖啡地圖」創始人)
    行走咖啡地圖是一個咖啡行業垂直媒體,以2C的內容吸引喜歡咖啡館、喜歡喝咖啡的消費者,連接咖啡館和用戶。這次疫情對我最大的影響,可能就是沒內容了,畢竟咖啡館對我們來說就是內容。
    我朋友圈4000多人,可能3000多都是跟咖啡行業有關的,我從朋友圈看到大家的狀態,從最開始的沒有辦法、無奈,逐漸變為平靜地接受。也有不少原本計劃年后開業的新店,也都進入停滯狀態。雖然我覺得可能到四五月份疫情才會結束,但應該也不太會有咖啡館因此開不下去。
    咖啡館對人力的需求比較小,而且咖啡師這個行業也比較成熟,哪怕咖啡師走了,再找新的咖啡師也不會很難。除了這段時間流水下降、客人少之外,可能三月份在上海的咖啡師大賽和展會會取消。很多咖啡館之前做的準備和計劃,一下子全打亂了。我們原定要在4月份做的咖啡青年節也會因此耽誤,原定要出版的《海邊咖啡館》的書,也會延后。
    可能等這波疫情嚴重時期過去,咖啡館每天的出杯量就會慢慢開始恢復。整體來說,咖啡館應該比酒吧恢復的相對更快一點。咖啡館本來是給人們帶來溫暖的場所,相信依然堅持開業的咖啡館,在意也并非是房租和流水,而是想在此刻的困難之中給大家一點信心。

    3

    地產房觀點

    在實體店老板的視角、媒體視角后,我們采訪了3位地產方的負責人,從商場、寫字樓、聯合辦公空間的角度,分析下這次疫情對線下實體行業的影響。

    1、上半年可能沒有品牌會新開店了
    某商場副總經理
    白巖松和鐘南山第一次對話之后,我們意識到,問題可能比較嚴重了。年前就緊急商量一下應對措施。基礎操作是商場的消毒,每2小時一次,全部閉店后,還會有一次全面消毒;戴口罩的要求也從對店員的要求擴展到所有客人。
    其次是營業時間,行業里面一般會有晚6點和晚8點兩種方式,但考慮到附近住著很多人,如果規定6點關門,餐廳就無法提供晚飯,不太妥;所以我們定的是8點,但非餐飲的商鋪可以自行提前閉店。
    再者就是大家關心的商鋪免租,我們是很早就跟集團申請,初一到初九租金減半。也沒對外宣傳,年前就自己跟商戶通知、溝通了。后來就趕上萬達那邊了,力度和資金肯定趕不上人家。
    原本2019整年的增長就很低,只有3%左右。進入1月份后,勢頭特別好,一度到了10%的同比增長。但現在遇到這個事兒,基本上已經跌到非常低了。原來每天能有五六萬人次,現在估計不到一萬。我們1月30號左右就重新開業了,但現在全部500多個商戶中,大概有20%都還處于關店的狀態。
    2020年原本的很多計劃,比如開春的裝置、幾個IP的合作、展覽,現在基本都擱置了。年后馬上就要開會,去調整整年的計劃和目標。營業額、租金、總人流量、商鋪調整更新等幾乎所有指標和計劃,都要調整。全國商場的同行中,基本都是這樣的狀況。
    去年很多線下的新形態出現,長遠看來,這個趨勢不會受到這次疫情過多的影響。但事過之后,我們可能會加緊推進線上的部分,豐富接觸用戶的渠道和方式,延展整個客戶的時間和空間,增加電商部分,打破自己收入的天花板。從原來僅為輔助線下,開始嘗試讓線上本身成為更加獨立的事情。
    歸根到底,人們還是會回到線下,線下給人帶來的體驗還是無法被替代。

    2、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好的租戶體驗迫在眉睫
    某寫字樓行業從業者
    我首先觀察到的現象是,飛書、騰訊會議這樣的協同辦公軟件火了,時勢造英雄,一下子起來了。另外,我們看到,公寓、商場等商業領域陸續有適當減免租戶租金的情況發生,還有寫字樓、產業園等業態目前也還在觀望疫情的發展和政府倡議,來決定進一步租金調整策略。此次疫情,對全社會經濟發展的沖擊是有目共睹的,一些業主方能頂著資本端和金融成本的壓力,主動降租扶持租戶共渡難關令人欽佩。
    和聯合辦公空間不同,寫字樓的租戶往往都是大企業,也相對比較穩定,抗風險能力較強。但另一個方面,如果疫情結束,聯合辦公空間可能的反彈會比較強。那個時候中小企業可能會更傾向于選擇更加靈活的辦公室解決方案。
    另一個維度,這次疫情讓我感受到,對于寫字樓和商業地產來說,物業和租戶體驗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次我們的物業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時期,就發揮了很大的價值。采購口罩、測溫槍、消毒等,調查租戶公司員工返工時間,實時收集各公司信息情況等,還要快速響應一些租戶的要求,比如中央空調能否關掉(怕病毒通過中央空調系統傳播),這些都需要物業做的更好。
    對于辦公需求來說,實體空間還是能提高效率。對未來,雖然線上協同一定會增多,但對實體辦公空間的需求一定是存在的。

    3、空間下的新物種本就不易
    國內某聯合辦公空間負責人
    我們這個行業有周期性,每年第一季度因為中小企業的流動性,平均會比前年第四季度下降10%左右,這次因為疫情,這個跌落會更大。這次事情對聯合辦公空間的影響主要在兩方面,宏觀上,行業誕生于經濟紅利期,中小企業才會涌現,辦公需求才會增長;而在微觀層面,入駐共享辦公空間的中小企業,會在這個特殊事情,更難以信任這樣的開放式的空間。寫字樓起碼你是一個公司一塊地方,企業自己可以掌控,但聯合辦公空間就有點難了。
    我們也一直在努力豐富自己的收入來源。如果說中小企業入駐是屬于相對固定人群,那把空間以場地方的方式提供給品牌、機構等,做流動人群的生意。但這次會對這塊影響更大,收入來源會更加單一。
    目前還沒有集中爆發入駐的中小企業申請免租金的情況發生。商場給租戶見面租金是因為商場都是自持地產,但我們的位置就比較尷尬。我們一定會等到上面的物業方給我們減免租金,我們可能才會給中小企業減免租金。但這本身也挺矛盾的,因為中小企業一定是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一方。

    4

    投資方觀點

    2003年非典過后,線下經濟經歷了不短的恢復期。而恢復過程中的關鍵詞則是信心。我們采訪了專注于投資消費賽道的天圖資本。以投資人的視角來看下疫情的影響和可能的改變。

    1、投資不能假設,并不會影響未來投資信心
    李康林(天圖資本合伙人)
    我們投的很多項目都是偏消費和線下。這次疫情,會對偏服務類的影響大一些,偏零售類的影響會小一點。
    但這個事不會影響我未來的投資邏輯和判斷。這種事兒既然叫做黑天鵝事件,那在一般的投資行為當中很少會考慮進去,并不會影響投資的信心。投資是基于事實的行為,投資人不能假設。就像是去超市當中挑選最合理的,投資人更多的是跟隨者和陪伴者的角色。更多的是企業會更需要考慮這個事情,比如我現在的收入結構是不是合理、有沒有可能開辟除線下之外的第二市場,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VC關注線下是從去年才開始,大家才發現原來線上線下兩條腿,原來線下做的好也是很牛的。這個事情之后,能夠起來的公司,才是真正厲害的公司。會出現特別強的馬太效應。但整體看來,未來一兩年內,其實都不太適合線下、零售方向特別早期的創業項目。
    結語
    采訪的近20人中,有樂觀派也有悲觀派。但無論情緒如何,都無法改變眼前的現實。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有思考與行動。
    下面,是在這段時間,給實體餐飲老板們的一些建議:
    ? 適度焦慮,保持健康,無論是身體層面還是精神層面,要能讓自己以良好的狀態,熬到疫情過去的那天。
    ? 預計到最壞的可能并做好準備,但要想辦法往好的地方努力。保持現金流健康,做好持久戰準備。
    ? 維系老客人,以社群、活動等方式。老客是你在危機時刻最可靠的人。
    ? 多和同行交流,原本就沒有什么競爭關系,這個時候更應該聚在一起,相互借鑒彼此的思考與行動。
    ? 借此機會,把原先規劃和想要嘗試的事情推進,不要拖延。修煉內功,自我提高。
    相關閱讀:
    木屋燒烤隋政軍:活下去比當英雄更重要
    向死而生!疫情下,全國餐企上演生死自救
    餐廳復業,這樣做可轉危為機!
    好消息!疫情期,餐飲企業可以少繳這些稅
    疫情之后,餐飲行業或將迎來下一場品牌升級
    西貝賈國龍:要重新評估上市可能性
    自救與救他,一家餐飲企業的生死240小時
    停業、退單、休市……90%餐企開年虧損嚴重!
    疫情“風暴中心”的餐飲行業,面臨哪些沖擊?
    員工感染新型肺炎,算不算工傷?
    《疫情防控期間餐企經營指南》,看了就能用!
    餐廳停業收入為0,員工工資怎么辦?怎么發?
    疫情之下,餐企保障現金流安全,用這4招
    疫情之下,那些如履薄冰的中小餐飲企業
    西貝貸款發工資撐不過3個月!餐飲人怎么辦?
    “閱讀原文”一起來充電吧!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品牌觀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029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2月19日 13:35
    下一篇 2020年2月19日 14:4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