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移動互聯網大環境下經營好餐飲業?

    餐老板 供需采購 3

    回復

    共2條回復 我來回復
    • 餐老板
      餐老板
      專注分享最新餐飲資訊,餐飲知識
      評論

      1.地段
      傳統市口的定義正在逐漸被顛覆。當商鋪租金的畸形增長逼的麥當勞都開始帶頭往地下鉆的時候,我們應該重新思考餐廳的選址原則。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靠市口吸引過路客流的重要性會逐漸被靠互聯網引流侵蝕。依賴市口的餐廳往往吸引的是激情消費。所以小吃型的餐廳會比較難繞過這個檻。但以計劃型消費為主的正餐餐廳對于市口的依賴在如今其實是不必須的。正因為有互聯網作為入口,我們可以推斷出未來擇址的幾種可能性。一流商圈二流地段這種擇址方式最近比較火是有一定道理的。選擇一流商圈是方便解決交通、停車問題。并且一流商圈保證了用戶基數。選擇二流地段則通過損失一部分過路客流換取相對較低的租金。還有一種擇址方式是漫咖啡那種反商圈。在星巴克都撐不住首都機場的租金撤出的時候,漫咖啡把店開在了居民區。有了租金優勢,就能把店面積做大、環境做好。這也是筆者一直看好漫咖啡而不看好咖啡陪你的原因。咖啡陪你一直在和星巴克硬扛,成本和品牌劣勢又巨大,注定是穩輸的結局。漫咖啡則巧妙地避免了和星巴克的直接競爭。
      第三種擇址方式是朝偏遠區域走。現在人們有車了,其實30公里60分鐘車程對于吃一頓飯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代駕公司的繁榮也完美解決了吃完飯回家的問題。對于這類地段,停車方便點,路如果不堵,其實算算堵車找車的時間成本和在市區吃飯也差不太多。當然這樣的選址也就完全不能依賴過路客流了。最后一種擇址方式是出其不意式。越來越多的餐廳開在了寫字樓、地下室、樓頂、居民區等等凡眼隱身的地方。能搞定職能部門的話,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擇址方向。當然要想做出名堂,同上一種方式一樣需要比較強的運營推廣能力。
      2.規模、裝潢
      大方向上肯定是面積越小抗風險能力越強。未來的餐飲業態趨勢也是以小面積單品主題餐廳為主。大店的前期投入和后期人力成本相比于小店會是至少呈線性增長的。至于管理和運營難度,多數情況下就是非線性增加的了。但小面積雖然風險減小,扛得住虧,但會面臨單店天花板很容易達成的問題。雖然這是發展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但若能在一開始就做好標準化準備,以便在火爆之后快速復制,潛力就會顯著提升。
      在餐廳開業前,筆者是不建議投入過多裝潢費用的。餐飲的核心還是口味而不是環境,主次矛盾要分清。口味很好,環境很爛的餐廳很多,反過來的,基本都死絕了。大部分情況下,裝潢應本著花盡量少的錢做出看似比較高大上的效果的原則去實施。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風。再考慮到裝潢的折舊和幾乎不存在二手處置的可能性,就更加應當在允許的范圍內縮減裝潢開支。永遠記住這么一筆帳,裝潢上如果投入50w,那么想辦法省5w可能對效果的影響微乎其微。但這5w可以請一個初級運營全職做一年的互聯網推廣。哪個更劃算不言自明。
      3.大環境
      餐廳一般都扎堆。大環境是死的,決定權在招商的人手里,這很難改變。如何在大環境中勝出,可能的影響因子都在于自身。一種是跳出環境的束縛,不依賴環境,打造自身的品牌。中國人做生意容易產生惡性競爭。適度的群落效應絕對是有利的。一旦發力過猛就抱團喝西北風,正所謂過猶不及。本身招商方和餐飲商戶立場不同,利益也不一致就會導致資源的不合理分配,造成一定程度的惡性競爭。其實餐飲從業者更多的應當是轉換自身的思維方式,不要總是看誰家生意好就去跟風分一杯羹。按照目前餐飲業的發展,在很多時候供需是嚴重不平衡的,僧多肉少大家拼的你死我活,日子都不好過。大家應該想一想,在現有的環境里,還有什么不一樣的機會,還有什么自己可以補充的地方。
      4.菜品、市場培育
      菜品是餐廳產品設計里面最重要的環節。社會進步了,幾乎全球各地的菜肴在大城市里都能吃到。能脫穎而出的恐怕真的只有小眾方向和自我創新了。
      套用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筆者認為小眾的就是大眾的。真正的好東西,還是會有人識貨的。選擇細分、小眾市場,風險是用戶接受程度和市場培育周期。一般說來,垂直市場的啟動難度也會比較大,因為同樣覆蓋面的推廣力度下,受眾占比會比較小。所以在運營推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做好相比大眾餐廳而言更持久戰的心理準備。當然好處是弱競爭,一旦獲得先發優勢可以相對比較容易樹立起競爭壁壘從而局部壟斷市場。
      5.價位
      結合當前的國情,建議謹慎考慮高檔餐飲。這幾年高檔餐飲已經被大大玩殘了。俏江南上市失敗,小南國轉型,最硬的王品店是越開越多,但利潤越來越少…做生意真的可以不用選擇困難模式…有實力的餐飲從業者可以挑戰下輕奢餐。
      公款高端消費雖然被打壓了,非公中高端的市場還是存在的。但這就像走鋼絲,最重要的是分寸感。拿捏得體笑看風云。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另外按照辯證法,事物都有兩方面。按照笨熊造飯的觀念,白領午餐就該是12塊錢,中高端午餐就是偽需求。有飯卻劍走偏鋒,不僅主攻40塊錢價位,還專注素食。兩者都活的挺好,究竟誰對誰錯?在商言商,對錯并不重要,這世上也沒有絕對的對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環境靈活選擇模式而不是孤立靜止的看待問題才是根本的賺錢之道。
      6.流程
      其實點菜流程是不多的能直接為商戶節省人力成本的設計環節。商家應盡可能的鼓勵和幫助用戶自助點餐,也應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的節省傳菜成本。
      7.外賣
      近兩三年3大外賣平臺拼了命的燒錢擴張。一切都和千團大戰那年似曾相識。不同的是,團購之于商戶是飲鴆止渴,吸血本質讓它站立在商戶的對立面,而外賣將是餐飲行業的強心針和催化劑。外賣平臺們的燒錢,于他們自己當然是一種你死我活的圈地,于食客是一種消費習慣的加速養成,于餐飲行業則是一種從根本上的顛覆。其實任何上門到家類的O2O都符合人性的剛需。因為科技的發展從本質上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懶欲。叫外賣這種用戶習慣是典型的由奢入儉難,一旦被培育,就很難再被扭轉。工作壓力那么大,生活節奏那么快,拋開飯局的附加屬性(社交、應酬等),叫外賣確實更符合現代人的基本就餐需求。在這樣一個時期,餐飲從業者需要做的是權衡外賣對于自身的價值,適度調整自身的模式,盡早的入駐有前途的平臺,并在其上做出漂亮的數據。在這樣典型的平臺紅利期圈地的商戶都將會是未來的大后期。道理很淺顯,可參考淘寶早期。在平臺紅利期推廣難度和成本都將會是極低的。早期的跟進會為將來積累巨大的優勢。雖然說外賣的崛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會刺激消費需求的,但是堂食與外賣的此消彼長也是情理之中。不做外賣,等于把機會拱手讓人。
      8.運營
      做餐飲是馬拉松。如果把餐廳的生命周期分為開業前和開業后,很多餐飲從業者在開業前是非常舍得投入的,裝修的時候一擲千金一絲不茍。可是開業之后就開始了守株待兔盼天收,恨不能躺著把錢賺了。行百里者半九十!開業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指望一次投入,坐地分錢的人還是出門左拐買信托更靠譜。餐飲是要運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利用好社交網絡,做好深度CRM是餐飲從業者需要認真思考和對待的問題。

      2023年2月5日 16:47 0條評論
    • 餐老板
      餐老板
      專注分享最新餐飲資訊,餐飲知識
      評論

      1.地段
      傳統市口的定義正在逐漸被顛覆。當商鋪租金的畸形增長逼的麥當勞都開始帶頭往地下鉆的時候,我們應該重新思考餐廳的選址原則。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靠市口吸引過路客流的重要性會逐漸被靠互聯網引流侵蝕。依賴市口的餐廳往往吸引的是激情消費。所以小吃型的餐廳會比較難繞過這個檻。但以計劃型消費為主的正餐餐廳對于市口的依賴在如今其實是不必須的。正因為有互聯網作為入口,我們可以推斷出未來擇址的幾種可能性。一流商圈二流地段這種擇址方式最近比較火是有一定道理的。選擇一流商圈是方便解決交通、停車問題。并且一流商圈保證了用戶基數。選擇二流地段則通過損失一部分過路客流換取相對較低的租金。還有一種擇址方式是漫咖啡那種反商圈。在星巴克都撐不住首都機場的租金撤出的時候,漫咖啡把店開在了居民區。有了租金優勢,就能把店面積做大、環境做好。這也是筆者一直看好漫咖啡而不看好咖啡陪你的原因。咖啡陪你一直在和星巴克硬扛,成本和品牌劣勢又巨大,注定是穩輸的結局。漫咖啡則巧妙地避免了和星巴克的直接競爭。
      第三種擇址方式是朝偏遠區域走。現在人們有車了,其實30公里60分鐘車程對于吃一頓飯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代駕公司的繁榮也完美解決了吃完飯回家的問題。對于這類地段,停車方便點,路如果不堵,其實算算堵車找車的時間成本和在市區吃飯也差不太多。當然這樣的選址也就完全不能依賴過路客流了。最后一種擇址方式是出其不意式。越來越多的餐廳開在了寫字樓、地下室、樓頂、居民區等等凡眼隱身的地方。能搞定職能部門的話,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擇址方向。當然要想做出名堂,同上一種方式一樣需要比較強的運營推廣能力。
      2.規模、裝潢
      大方向上肯定是面積越小抗風險能力越強。未來的餐飲業態趨勢也是以小面積單品主題餐廳為主。大店的前期投入和后期人力成本相比于小店會是至少呈線性增長的。至于管理和運營難度,多數情況下就是非線性增加的了。但小面積雖然風險減小,扛得住虧,但會面臨單店天花板很容易達成的問題。雖然這是發展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但若能在一開始就做好標準化準備,以便在火爆之后快速復制,潛力就會顯著提升。
      在餐廳開業前,筆者是不建議投入過多裝潢費用的。餐飲的核心還是口味而不是環境,主次矛盾要分清。口味很好,環境很爛的餐廳很多,反過來的,基本都死絕了。大部分情況下,裝潢應本著花盡量少的錢做出看似比較高大上的效果的原則去實施。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風。再考慮到裝潢的折舊和幾乎不存在二手處置的可能性,就更加應當在允許的范圍內縮減裝潢開支。永遠記住這么一筆帳,裝潢上如果投入50w,那么想辦法省5w可能對效果的影響微乎其微。但這5w可以請一個初級運營全職做一年的互聯網推廣。哪個更劃算不言自明。
      3.大環境
      餐廳一般都扎堆。大環境是死的,決定權在招商的人手里,這很難改變。如何在大環境中勝出,可能的影響因子都在于自身。一種是跳出環境的束縛,不依賴環境,打造自身的品牌。中國人做生意容易產生惡性競爭。適度的群落效應絕對是有利的。一旦發力過猛就抱團喝西北風,正所謂過猶不及。本身招商方和餐飲商戶立場不同,利益也不一致就會導致資源的不合理分配,造成一定程度的惡性競爭。其實餐飲從業者更多的應當是轉換自身的思維方式,不要總是看誰家生意好就去跟風分一杯羹。按照目前餐飲業的發展,在很多時候供需是嚴重不平衡的,僧多肉少大家拼的你死我活,日子都不好過。大家應該想一想,在現有的環境里,還有什么不一樣的機會,還有什么自己可以補充的地方。
      4.菜品、市場培育
      菜品是餐廳產品設計里面最重要的環節。社會進步了,幾乎全球各地的菜肴在大城市里都能吃到。能脫穎而出的恐怕真的只有小眾方向和自我創新了。
      套用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筆者認為小眾的就是大眾的。真正的好東西,還是會有人識貨的。選擇細分、小眾市場,風險是用戶接受程度和市場培育周期。一般說來,垂直市場的啟動難度也會比較大,因為同樣覆蓋面的推廣力度下,受眾占比會比較小。所以在運營推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做好相比大眾餐廳而言更持久戰的心理準備。當然好處是弱競爭,一旦獲得先發優勢可以相對比較容易樹立起競爭壁壘從而局部壟斷市場。
      5.價位
      結合當前的國情,建議謹慎考慮高檔餐飲。這幾年高檔餐飲已經被大大玩殘了。俏江南上市失敗,小南國轉型,最硬的王品店是越開越多,但利潤越來越少…做生意真的可以不用選擇困難模式…有實力的餐飲從業者可以挑戰下輕奢餐。
      公款高端消費雖然被打壓了,非公中高端的市場還是存在的。但這就像走鋼絲,最重要的是分寸感。拿捏得體笑看風云。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另外按照辯證法,事物都有兩方面。按照笨熊造飯的觀念,白領午餐就該是12塊錢,中高端午餐就是偽需求。有飯卻劍走偏鋒,不僅主攻40塊錢價位,還專注素食。兩者都活的挺好,究竟誰對誰錯?在商言商,對錯并不重要,這世上也沒有絕對的對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環境靈活選擇模式而不是孤立靜止的看待問題才是根本的賺錢之道。
      6.流程
      其實點菜流程是不多的能直接為商戶節省人力成本的設計環節。商家應盡可能的鼓勵和幫助用戶自助點餐,也應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的節省傳菜成本。
      7.外賣
      近兩三年3大外賣平臺拼了命的燒錢擴張。一切都和千團大戰那年似曾相識。不同的是,團購之于商戶是飲鴆止渴,吸血本質讓它站立在商戶的對立面,而外賣將是餐飲行業的強心針和催化劑。外賣平臺們的燒錢,于他們自己當然是一種你死我活的圈地,于食客是一種消費習慣的加速養成,于餐飲行業則是一種從根本上的顛覆。其實任何上門到家類的O2O都符合人性的剛需。因為科技的發展從本質上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懶欲。叫外賣這種用戶習慣是典型的由奢入儉難,一旦被培育,就很難再被扭轉。工作壓力那么大,生活節奏那么快,拋開飯局的附加屬性(社交、應酬等),叫外賣確實更符合現代人的基本就餐需求。在這樣一個時期,餐飲從業者需要做的是權衡外賣對于自身的價值,適度調整自身的模式,盡早的入駐有前途的平臺,并在其上做出漂亮的數據。在這樣典型的平臺紅利期圈地的商戶都將會是未來的大后期。道理很淺顯,可參考淘寶早期。在平臺紅利期推廣難度和成本都將會是極低的。早期的跟進會為將來積累巨大的優勢。雖然說外賣的崛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會刺激消費需求的,但是堂食與外賣的此消彼長也是情理之中。不做外賣,等于把機會拱手讓人。
      8.運營
      做餐飲是馬拉松。如果把餐廳的生命周期分為開業前和開業后,很多餐飲從業者在開業前是非常舍得投入的,裝修的時候一擲千金一絲不茍。可是開業之后就開始了守株待兔盼天收,恨不能躺著把錢賺了。行百里者半九十!開業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指望一次投入,坐地分錢的人還是出門左拐買信托更靠譜。餐飲是要運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利用好社交網絡,做好深度CRM是餐飲從業者需要認真思考和對待的問題。

      2023年2月5日 16:48 0條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