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1日 | 第[708]篇原創
作者 | 張大寬
來源 | 餐謀張大寬(ID:dkxy029)
轉載授權請聯系(ID:BG9FBG)
勞動致富,光榮!
–張大寬
勞動節快樂
今天是5月1日,一年一度的勞動節!
勞動光榮,勤勞致富,不知道你認不認可這句話。
至少我到現在是越來越認可這句話了。
為啥這么說呢?
我是工人家庭出身,父母以前都是廠里的工人,后來工廠效益越來越差,就都成了下崗工人。
下崗之后,家里做點小生意,也是靠著勤勞日子才越來越好。
以前,雖然我也認同這句話,只要勤勞多干,收獲總會越來越多。
但每當我看到那些“躺賺”的人,看到那些什么都不干,僅僅靠屯了一批房子就變富的人時,我也不禁懷疑過,致富到底要靠啥。
若是靠勤勞,為何那些手里好多房子,整天穿著拖鞋褲衩,拎著麻袋收租的人,每個月租金的收入都比絕大多數人“勤勞”致富的錢多。
若是靠勤勞,那些每天起早貪黑,甚至連吃飯都不愿意下車,糊弄一口就奔赴送餐下一站的外賣小哥,他們夠勤勞了吧。相比于一天要飛好幾個國家,參加好幾場會議,在飛機上還要開會,小目標僅僅是一個億的王老板,外賣小哥付出的勤勞不見得比他少吧。
可為啥,錢上的差距那么大呢?
說好的勤勞致富,為啥差距那么大呢?
難道,是勤勞致富錯了?
錢從哪里來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聽到了這句話,之后就覺得莫名的有道理。
曾經也一度以為,各種理財才是最好的賺錢方式,尤其是羨慕那些茅臺的股東,每年要做的事情,就是旅旅游,打打球,爬爬山,躺著就把錢賺了。不勤勞也能賺錢啊。
但這些年越來越覺得,好像這不對,勤勞致富才是真的。
前陣子讀了香帥所著的《錢從哪里來》這本書,看了里面一段數據之后,更證明了這是正確的。
啥數據呢?
2018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中73%來自勞動性收入,包括工資收入(56.1%)和個體店、企業主的經營收入(17.2%)。
這個是啥意思呢?
也就是說,我們大部分人的收入,其中73%都是勞動收入,再換句話來說,就是“干活就有錢,不干活就沒錢。”,只有剩下的那區區27%,才是所謂的“睡后收入”。
看到這個數據,我的第一反應是“多了吧”,在我的“固定思維”中,比例應該比這個再大一些才對。但這就是現實,我們國內的情況是這樣,國外的也類似。
美國普通家庭收入的74.3%來自勞動性收入;即使最富有的那10%的美國家庭,其工資收入也占總收入的一半左右(47%)。對于更多的普通人來說,工資等勞動性收入更是占到總收入的80%。
你看,這并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
干活就有錢賺,不干活就沒有錢賺,這不正是勤勞致富的體現嗎?至于那些“睡后收入”,補貼一下零用錢,補貼一下物業水電是可以的,要是純粹用那個錢來生活,絕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
抖音上之前有個段子,說一位穿著破爛的人要進小區,保安沒讓進,后來保安隊長來了,恭恭敬敬的請了進去。
保安就問隊長,他是誰啊,憑啥這么豪橫啊,明明不是這個小區的啊。
隊長說“他不是這個小區的,但這個小區是他的”。
這樣收房租都花不完的人,在全國這十幾億人里,畢竟是鳳毛麟角,看看就成了。
錢從哪里來,錢還是從“勤勞工作”來。
哪怕是希望以后能夠通過“稅后收入”來實現財務自由,那現在也需要“辛勤勞動”,多播一些種子。
不種,哪里能收呢?你說是吧。
比如說薛兆豐教授,他在得到上開了專欄,買了好幾千萬,這些錢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后半輩子衣食無憂是絕對沒問題的。
羨慕吧,我也羨慕。
但在羨慕的同時,要能看到,人家在這一刻之前,辛勤勞動付出的日日夜夜,如果沒有之前的勞動,又如何能有后面的結果呢?
辛勤勞動,但別“重復勞動”
看明白了錢的來源,那么想要富,就得多勞動。
但在勞動的時候,還需要警惕一個大坑,那就是低效的“重復勞動”。
這是啥意思呢?
比如說,前兩年有一個事情,你可能都聽說過,說一個收費站撤銷后,收費員也跟著下崗了,但下崗之后卻不知道干啥,因為他只會收費。
收費,就是一個低價值的重復勞動,而這樣的勞動,必將被機器所替代。
多年前,我家附近有個電廠改制,蓋了新電廠。老電廠要用上千工人,而新電廠僅僅需要300人,裝機容量還比以前大很多。
所以說,要盡可能的避開“重復勞動”,要做到每一次的勞動,都有積累和收貨,并產生復利。
再比如我寫文章,到這篇已經七百多篇了,我能夠很清楚的感覺到,我現在的“腦容量,腦回路”比兩年前要強很多。看似每天都在打字,但這個勞動是有積累的,而不是每天重復。
同理,如果你的孩子在選擇職業和行業的時候,也要注意避開那種重復性勞動的崗位和職業,選擇能夠有持續積累的職業與行業。比如老師,醫生,律師等職業,就是越老越香。處于類似這樣的行業中,辛勤勞動才會讓自己的價值越來越大,直到最后能夠“躺賺”。
勤勞致富,勞動光榮
對于想你我這樣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勤勞致富是正道,在有積累的事情上辛勤勞動,并積累財富,同時尋找“睡后收入”的機會,不斷積累,是比較合理的支付姿勢。
勞動創造價值,勞動致富光榮!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