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品牌的突圍:顧客體驗感的設計

    核 心 看 點

    1. 為何說餐廳推行流程化管理是趨勢,但有邊界?
    2.如何打造讓顧客難以忘懷的體驗?
    3.怎樣設計活動來調動顧客的參與感?

    喬布斯曾說,別問消費者想要什么,企業的目標是要去創造那些消費者想要而又表達不出來的需求。

    其實,顧客在餐廳吃飯的原始需求可能很簡單,飽腹、體驗不差即可。但餐廳需要把顧客納入自己的服務場景,用超出期望值的一個個觸點來滿足顧客預期的美好。

    瑞爾集團副總裁李天軍說:“需要在顧客的期望值和實際顧客感知之間制造差距。”

    作為餐飲經營者,我們不僅要關注產品,“還要給顧客不期而遇的美好,讓顧客有在森林里突然遇到一個很漂亮的瀑布的驚喜,或者是遇到一個美女的那種驚艷的感覺。”

    每次比顧客多想一點點,挖掘顧客的深層次潛在需求,才能給顧客留下帶有你餐廳印記的記憶點。

    比如說服務以顧客舒服為標準,餐廳推行流程化管理是一大趨勢,但流程化是有邊界的,比如服務與流程化是天然“絕緣”的。

    “很久以前”的創始人宋吉曾認為,服務是很久以前餐廳的短板,于是花了三個月時間研究各個服務流程,做成文字、視頻,然后推廣執行。第一個月還挺管用,但第二個月就完全沒用了。

    為什么?對于生硬的服務,顧客不買賬。比如曾出現過這樣的場景,兩個客人在烤雞翅,服務員過來說,規定里說烤雞翅不能用大火烤,因為一下子就烤糊了,然后把火一下關小就走了。

    現在宋吉說:“現在我們不管什么流程了,讓服務員自由發揮,只要客人舒服就行了。”

    可控的流程化,是與顧客無接觸的動作事項,而服務員與顧客之間需要“軟連接”,半流程化的約束更適用于服務員。

    創造顧客體驗的本質:體驗>預期

    那么,顧客什么情況下會難以忘懷,印象深刻?

    總的來說就是體驗>預期。

    每個人做一件事是有預期的,比如說你去街邊小館吃飯,他的預期可能就是衛生一般,菜品一般,服務一般。

    如果你進店以后,就跟預期的一樣,你就不會有驚喜的體驗,如果進店以后發現菜品特別難吃。甚至還會有負面體驗。

    但如果你進店以后,發現某一個方面超出了你的預期,你就會產生良好的體驗,讓你印象深刻。

    比如說你去一個沙縣小吃,發現這個小店裝修像日式風格,衛生干凈,你的體驗大于原有的預期,你就會產生良好的體驗感,我稱之為“認知落差”。當然,認知落差有好好,有壞。

    以前我們出差去吃一碗面,隨便找了個店就進去了,當時看門頭就是一個一般的面館,所以預期也不高,進店以后發現這個店后面的空間非常大,像個別院一樣,給人一種世外桃源,豁然開朗的感覺,一下子就突破了我們的預期,產生巨大的落差感。你想忘記都不容易。

    具體在餐飲這邊,我們有以下四個思維,可以讓顧客產生滿難以忘懷的體驗。

    基于顧客需求的深度挖掘

    我們先講第一點,基于顧客需求的深度挖掘。

    很多人說這一點難以做到,海底撈在服務方面投入了非常大的成本,不是一般的品牌可以做到的。

    當然,我們無法比肩海底撈,但我們的目的是讓顧客產生特別的記憶,這一點也并非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才能做大。

    我們只要在幾個點上作出超出預期的行為即可,這里我們要衡量兩個角度

    1.顧客在整個就餐路徑當中,哪一個環節容易產生“認知落差”?

    2.顧客在哪一個場景下,你對他需求的滿足更容易產生“認知落差”?

    顧客就餐路徑中,在三個環節是比較容易產生“認知落差”。一個是進店以后的第一感受,第一印象很重要;一個是點餐到上菜再到就餐這個階段;最后一個是顧客吃飽喝足,結賬到出門這一階段

    只要圍繞這三個環節,分別設計三個基于顧客需求的定制,就能夠讓顧客產生“認知落差”,難以忘懷。

    比如說西貝,對于顧客而言最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呢?

    就是“變態的廚房”!

    這種全明檔的廚房模式來源于2013年,西貝派20余人赴日本觀摩“ 居酒屋甲子園”全國大賽,西貝創業分布的王龍龍是成員之一。

    決賽PK環節,獲得冠軍的那家餐廳讓王龍龍特別有感覺:這不正是我心心念念的小店模式嗎?大賽結束后,王龍龍和另一位分部總經理周昕專程打車去那家餐廳“探店”。

    王龍龍進餐廳一看,哇,全明檔的廚房在餐廳中央,前廳與廚房一體化;廚師和服務員通崗,只有12個員工;顧客圍坐在廚房周圍,一邊欣賞著廚師嫻熟的廚藝,一邊享受佳肴, 廚師則不時詢問顧客好不好吃,氣氛溫馨融洽。

    打聽他們服務顧客的理念,“元氣、笑顏、感謝”。

    “元氣”是正能量;“笑顏”是通過微笑和態度,展現你對人的感染力;“感謝”是感謝所有人:感謝伙伴,感謝顧客……顧客走的時候,廚師會一直送出門口,鞠躬致意。

    西貝三代店的模型就是始于這樣的靈感創意,后來創建了被稱為“廚房里的餐廳”的西貝快時尚餐廳,讓顧客一眼看到西貝的第一眼,就被“極端變態的全明檔廚房”牢牢的吸引住。

    這就是基于顧客需求深度定制的絕佳表現,顧客想要干凈、明亮、放心的明檔廚房,西貝不僅滿足了顧客的需求,甚至把明檔的廚房提升到品牌戰略的層面。

    此后,西貝從60家門店迅猛擴張至400家門店,成就了新一代的中餐龍頭餐企。

    這里順便提一點就是,所謂戰略并不是設計出來的,企業的戰略是由戰術決定了,也就是戰術決定戰略,戰略推動戰術。

    西貝的這種“變態廚房”的模式并不是創始人、高層人員頭腦里設計出來的,是參考日本的餐企,同時拿出一個店用來測試,當時西貝的內部很多人都在質疑,300平的西貝能賺錢嗎?

    所以,戰略不是來源于創始人的設計,而是在門店的現場,在一線人員的反饋,找到能夠讓顧客持續認可的價值,再由戰術上升到企業的戰略。

    西貝在顧客進門的第一眼給予超出預期的體驗,那還可以從哪些角度可以切入呢?

    比如說

    你是火鍋店,顧客進店以后有脫衣吃飯的需求,你可以主動提供籃子,讓顧客把衣物放進籃子里,避免火鍋味;

    顧客坐久了,腰有點酸,你可以送一個腰枕給她;

    顧客帶著小孩來吃,主動贈送孩子的零食小吃菜品;

    顧客要抽煙了,馬上掏出打火機,給顧客點上;

    這里的要點在于顧客的需求,梳理出顧客到店后的需求點,進行深度的定制。

    可以圍繞場景,比如顧客喝茶水的場景,上衛生間的場景;

    可以圍繞不同的人群,比如小孩子,女孩,老人,情侶,根據人群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定制化服務。

    我們的有一個客戶是做蛙蛙雞冷鍋魚,你進店消費時,點完牛蛙、魚等主食以外,素菜是可以免費吃的,這一點對于顧客而言就是很驚喜。因為,大多數魚火鍋的素菜都不是免費的,所以當顧客發現素菜是免費的時候,顧客會覺得這個店非常的超值。

    那么,當我們發現這一點之后,我們就要把這一點放大。

    比如說原來的素菜只有十幾種,我就讓客戶把素菜的品種、數量、區域全部放大,讓顧客一眼就看到一整排的素菜都是免費的,給顧客造成“認知上的落差”,讓顧客覺得“素菜便宜,果然超值,性價比高”!

    這里還要記住的是根據需求定制的服務,不宜太多,根據主打人群的特性,設計出感知力度比較大的需求解決方案就可以。

    打造顧客行為觸點的隨機驚喜

    這個設計與第一點不同的地方在于,并非來自于需求的挖掘,而是在需求之外給到的驚喜,這是本質上的不同。

    舉幾個例子。

    去年我在廣州出差見客戶,這個客戶也是遇見小面的投資人,所以,我們午餐就選擇了去吃小面。

    我們幾個人都點了自己的菜品后,在吃的過程中,我們一個同事居然發現碗底出現“再來一份”的字樣,很出乎意外,也很有驚喜感。

    然后立馬問服務員怎么兌現,因為我們吃不了第二碗,然后服務員就拿了一個卡片“再來一份”,下次過來吃就免費,而且各個門店都是通用的。

    這就是隨機驚喜的打造。

    再比如說,我們給一個餐廳設計的驚喜:有一個大米粒的卡通形象,高達一米九,那么只要有顧客進店消費,他的身高高于一米九,就可以獲贈一個禮品等。

    我們給其他的客戶也都有這樣隨機驚喜的設計,這個設計的核心就在于,他不是根據顧客的需求定制,而是關于顧客觸發了我們設計好的動作,一到出發,就可以獲得優惠。

    這里我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我們一定要懂得把利潤返還給我們的顧客。但返還的形式不是說你直接打折促銷,也不是消費滿多少就贈送禮品。而是通過意想不到的形式把利潤返還給顧客

    比如說,我們有一個西安的火鍋客戶,是怎么把利潤、優惠返還給顧客的呢?是直接發錢,赤裸裸的發錢!那怎么發呢?

    因為西安是一個旅游城市,所以客戶的店里有很多是旅游進店消費的顧客,所以客戶設計的活動就是只要你能掏出機票、火車票,就可以給你報銷一定比例的金額。

    比如說你的機票費是1000元,你只要拿出購買機票的憑證,你就可以獲得5%的現金返利,也就是50元的返利。

    總之就是你要通過另類的形式把優惠給到顧客,而不是直接的打折促銷。

    這種非需求的驚喜設計,往往能夠帶來更大的驚喜,成為顧客自傳播的話題,降低傳播的成本。

    設計活動調動顧客的挑戰欲、參與感

    除了需求的定制,隨機驚喜的設置,能夠讓顧客產生難以忘懷的記憶,還可以通過有趣的活動來增強記憶感。

    這個活動的設計思維是挑戰性。這個比較簡單,就是顧客餐飲我們的活動,有一定的挑戰性,就能夠激發他們對我們門店的記憶。

    比如說去年火遍抖音的跳遠享受優惠,以及挑戰十秒的活動。

    比較出名的就是西貝莜面村的親嘴打折節,也是具有挑戰性質的活動。

    挑戰能夠激發人體的腎上腺素,讓顧客產生的緊張氛圍,進而能夠讓顧客產生獨特的記憶。

    還是以我們西安的火鍋客戶,當時做活動時,設計的活動就是“拼酒比賽”,店老板說現場哪一桌喝的酒最多,獎勵現金100元!目的就是為了調動顧客的挑戰性、參與感。

    很多人說,你真的送100元啊!?

    當然是真的啊,很多老板覺得如果這樣做的話,就會虧的,其實是不會的,比如說這種活動一定要做桌數一定的情況下開展,比如說一共有10桌,那么你就可以做這個活動,你獎勵100元,其實只是10桌中一桌不賺錢而已。

    十桌中一桌不賺錢,那不就相當于打九折嗎?!

    所以,我常說,你要把所有優惠集中于一個點,優惠分散的話,顧客就覺得力度不夠大,沒感覺。

    就像你給現金100元,把這個優惠給到某一桌,這比每一桌優惠10元,沖擊感大的多!但實際上,你一共也只是優惠100元啊!

    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讓顧客能夠有參與感,同時具有挑戰性,最好還要讓顧客感覺有掌控的錯覺,比如說喝的最多的客戶獲得現金100元獎勵,這就給顧客一種掌控感。

    把平凡小事上升到具有儀式感的事件

    這個其實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春節,國慶節,情人節,都是人類自己賦予的意義,原本就沒有特殊的存在意義。

    如果你想要讓人記憶深刻,你還可以打造具有儀式意義的事件。

    說幾個常見的。

    外婆家有一道菜,好像是叫花雞,它是這樣上菜的:

    “嘿!嘿!上叫花雞哩——!”

    顧客正埋頭吃菜,不留神,被突如其來的大聲吆喝嚇了一跳。

    順著聲音望去,只見服務員叔叔端著托盤,站在顧客旁邊。托盤上是一個橄欖形“包裹”,旁邊有一個小木棰。一名服務員馬上靠近托盤,兩個人異口同聲地向顧客喊:“‘外婆’給您上叫花雞了——!”響亮的喊堂聲,立刻吸引了眾多食客好奇的目光。

    服務員把那個小木棰遞給顧客,讓顧客敲三下。然后服務員告訴顧客,每敲完一次都會有一句吉祥的話送給顧客。

    顧客用木棰敲了一下,“當!”服務員叔叔馬上說:“祝你學習進步,考試滿分!”爸爸接過木棰也敲了一下,“祝您事業有成,身體健康!”媽媽敲了第三下,“祝您春節快樂,闔家幸福!”

    敲完后,“包裹”被拿到后廚拆開,處理后再被端回餐桌。

    這就是刻意打造儀式感,讓你顯得很隆重,其實也不過就是一道普通的菜品而已。

    所以,你也可以對你主打的菜品設計一個具有儀式感強的上菜方式。

    我們曾經給客戶設計過一種主打產品的上菜方式:上菜時,有一個人敲鑼打鼓,然后這道菜由兩個“一個胖子,一個瘦子”抬著古代的小轎子來到顧客面前。

    這樣的上菜方式,很容易就吸引顧客的拍照轉發,為你的門店主動做了宣傳,降低了傳播的成本。

    最后總結下:

    第一個是基于顧客需求的深度挖掘;

    第二個是基于用戶行為觸點的隨機驚喜;

    第三個是調動顧客的挑戰欲、參與感;

    第三個是刻意打造儀式感。

    餐飲品牌突圍系列文章:

    餐飲品牌的突圍:產品價值感的打造

    -END
    (若對你啟發,請右下角點擊在看+轉發朋友圈)
    加我微信:wulaoshi110
    吾老濕:
    基于價值創造的“行為設計”營銷方法論開創者
    專注餐飲品牌戰略咨詢
    深圳這么火營銷咨詢公司首席顧問
    我們專注消費者行為設計為研究,提供專業的品牌定位、產品價值梳理、引流的策劃,文案撰寫,歡迎來找我們做策劃。
    你可能喜歡:
    吾老濕:價值再造,讓一家串串香火鍋起死回生 | 真實案例
    吾老濕:火鍋店不做任何活動促銷,營業額卻增長50%以上 |真實案例
    吾老濕:品牌價值重構,讓這家火鍋店營業額提升71%!
    吾老濕:一篇文章講透餐飲品牌塑造的方方面面!(萬字長文)
    吾老濕:如何通過五步打造吸金門頭?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營銷學習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890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16日 22:00
    下一篇 2020年4月17日 00: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