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6日
第【470】篇原創
別敗在第一關
–張大寬
哦,你也不知道呀
顧客落座后,服務員將菜單遞給顧客,手里拿著點菜寶,靜候顧客點單。
顧客看了看,說,你家這個特色野山菌炒臘肉,里面都有哪些菌類啊?
小姑娘遲疑了好幾秒,露出了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說“我也不知道,我去問一下吧”。
顧客隨即說,沒關系沒關系,來一個這個。
這個秘制拌豆皮,里面有沒有蒜啊?
“應,應該沒有吧”,小姑娘臉上又蹦出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顧客說,哦,你也不知道呀,沒事沒事,要一個這個,備注一下不要蒜就好了。
顧客再沒問啥,又點了兩個菜,隨機將菜單遞給服務員。
小姑娘抱著菜單,如釋重負的離開了。
第一關,很重要
菜品的推薦,是新顧客落座后接觸一家店的第一關。在這一個環節,能夠給顧客良好,甚至優質的體驗,對顧客的復購,很重要。畢竟,這算是進店之后的第一印象。
上面說的事情,是我的一次親身經歷,這還是一家有一定規模的酒樓。
而這帶來的后果,就是顧客體驗不夠好,會覺得這家店不專業。
問題可能你也看出來了,這是服務員對菜品不夠熟悉,在顧客詢問的時候卡了殼。
究其原因,應該是崗前培訓沒有做細致,沒做到位導致的。
打個比方,這個環節做好了,在顧客那里可能只能+1分,如果沒做好,可能就會-3分。
這是個不一定能成事,但一定能壞事的環節。為了日后的長期盈利,不重視不行啊。
每個人都要會
既然是第一關,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關,那么在培訓上,只要求負責點菜的服務員掌握菜品的信息,是不夠的。
這一塊,最好的方式,則是每個人都要會,從前廳到后廚,從服務員到店長,都要對菜品的信息了然于胸。
你可以試想一下這個場景。
店里只有固定的幾個負責點菜的員工清楚菜品,當顧客多的時候,只能等待“職業點餐員”進行服務,其他員工即使想搭把手,或者是顧客召喚其他員工,他們也不敢上前去服務顧客。
因為不知道,不懂,怕出錯,即使硬著頭皮到了桌前,也無法從容應對。比如顧客問,“這道菜是什么口味,有什么特點?”時,自然是不敢直面顧客,做到面帶微笑。
而在顧客眼里,這就是服務不好的體現,畢竟他們不會清楚,你店里還有專職點菜員。
如果所有人都會呢?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位年齡稍大的大姨,滿面笑容的走到顧客面前,如數家珍般的介紹這自家的菜品,這道菜的特點是啥,哪道菜有啥特色,這幾個菜比較適合你的口味。。。。
是不是用餐體驗馬上就提高了好幾個檔次?
這一反一正,差的可不是一點點。
通過這三步,做到80分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讓全員都掌握菜品的信息呢?
自然是培訓了,這塊可能大家都在做,有時候效果卻不盡人意。
可以用這三步走的方法來培訓,相信效果會更好。
1、看
所謂看,就是看一道菜的出生過程,從原材料,到調味料,再到大師傅的炒制過程,再到裝盤的整個流程。
了解了這道菜是怎么出生的,菜品的主材,配料、味型等就都清楚了,這樣顧客在詢問的時候,不敢說100%不出錯,至少也能說個八九不離十。
先過看這一關,讓所有人在感官上有深刻的記憶,才更容易記住。
看了就記住了嗎?
當然不一定了,每個人的記憶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還要進行考核。考核就簡單了,由大師傅來當主考官,進行問答,盡量不要選擇哪種很生硬的“考題”。一提到考試,人人都犯怵,當做趣味競賽,再設立一些獎勵,效果更好。
2、吃
只看,大多達不到期望的效果。
所以,不光要看,還要吃,員工餐就按照標準出品流程來做菜,擺盤就是售賣品。
每餐做幾個菜,做好之后上桌,讓大師傅進行講解,這道菜的優點是啥,有什么特色,用什么姿勢吃才最合適,原材料里都有什么樣的講究,先吃啥,后吃啥,要不要蘸醬,蘸什么醬最合適。。。。
一邊講解,一邊讓員工品嘗,這不就是常說的情景式教育嗎?
看著,聽著,吃著,全方位的感受,記憶才能更深刻。
3、體驗
經過了“看”和“吃”這兩關,員工對菜品的基本信息大多能做到了然于胸了。
在這個基礎上,進入最關鍵的“體驗”關。
這個體驗,就是模擬真實顧客進店點餐的體驗。
如果員工稍多,可以分為多組,比如一組5個人,每一位員工都做一次顧客,由其他四位員工來服務。
服務的項目,包含隨機問答,新菜推介、招牌菜推介。扮演顧客的員工,分別寫出為他服務的其他員工做的好的地方。做完一輪之后,小組開會進行總結。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寫優點,不需要寫缺點。原因很簡單,他們每個人都輪過一圈,對方的缺點都看得見,每個人也都清楚,沒有必要放大。當每個人都關注對方優點的時候,他們也會把這個優點內化到自己身上,越做越好。
通過這個一看二吃三體驗的“三步走”,點菜這個環節,至少能夠讓“點菜”這個環節做到80分以上。
“為啥不是100分?”
從60-80,不難,從80-100要花費的精力,要遠遠大于60-80.當然,如果你能做到那最好,但作為管理者,不要要求團隊都是100分,那樣的人少之又少,你要有一個80分的團隊,絕對所向披靡。
別想驚天動地,做好每個細節
讓一家店生意好,不是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做好無數個小事。點菜這個環節,就是其一。
某貝在中餐這個品類,能做到全國前列,憑借的不僅僅是那個LOGO,更不是25分鐘上齊菜品。而是達2000多個的質量控制點,把每一個點都做好,才有了今天的某貝。
追求“一招制敵”,這是大家都期望的,就好像人人都想要一顆大力丸,服下去馬上解決所有煩惱。可這樣的場景,也只存在于神劇之中,真刀真槍的戰場上,真沒有這種“大力丸”。
所以,別追求“驚天動地”,做好一個個細節,你一定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別做閱讀者,要做行動者
●分享這篇文章,與對的人共享價值
長按二維碼添加大寬私人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