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售額近千萬,半年內獲兩輪融資,曾被報道“給微波預制菜帶來新故事”的烹烹袋,如今被曝“停產”,線上旗艦店全關,到底怎么了?。
在其微信小程序首頁,一個顯眼的公告顯示,其目前暫時只服務江浙滬地區,產品的發貨時間由原來的48小時送達變成72小時發貨。打開商品頁面,多個主打系列產品欄均顯示“暫無商品”。
?
據了解,烹烹袋相關線上門店停售、商品無貨等情況最早出現在2022年10月。預制菜洞察發現,自去年10月起,烹烹袋的官微、官博就已停更,且陸續有消費者反映產品下架等問題。彼時,距離其獲得上一輪融資才過去半年時間。?
?

?
?
一份袋裝黑椒牛柳意面,無需解凍和拆袋,和包裝袋一起放進微波加熱幾分鐘,開袋就能直接吃,不用開火,還不用洗碗刷筷。
?
這就是烹烹袋主打的明星產品之一。2020年6月,烹烹袋以“微波加熱、袋內即食”為特色切入預制菜賽道,主攻“懶得下樓拿外賣、懶得動手煮、懶得動手洗碗”等“極致”的懶人需求。
?

?
2021年8月,烹烹袋重組團隊,重點發力產品研發,聘請了一批星級酒店行政總廚和食品工業專家級研發工程師來改進產品配方,完成了產品的升級。而后不到一年,烹烹袋的SKU就從最初的10個拓展到26個,包括意面、中式面、星廚拌飯、星廚炒飯、小食等6個系列。
?
這次重組給烹烹袋帶來了新生。同年9月,烹烹袋獲得來自寶捷會創投的天使輪融資,銷售數據也在短時間內大大提升。
?
其聯合創始人徐長轂在接受《天下網商》采訪時曾表示,團隊重組之后,月成交額在此前數十萬元的基礎上翻倍,年銷售額近千萬元,爆款產品黑椒牛柳意面和甜心小紅薯的年銷量均超過10萬份。
?
徐長轂還表示,由于采用套餐組合的形式售賣,烹烹袋的平均客單價在120元左右,毛利率能維持在55%上下。
?
線上業務突飛猛進后,烹烹袋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
2022年3月,上海疫情陷入艱難時刻,總部在上海的烹烹袋也因此受到沖擊。據徐長轂回憶,由于快遞停發、分區封控等,烹烹袋線上業務中40%的訂單無法正常發貨。
?

團購這個疫情下被逼無奈的舉動,成為烹烹袋打開線下渠道布局的鑰匙。2022年4月,開啟團購業務后不久,烹烹袋宣布完成由Ventech China人民幣基金獨家領投的Pre-A輪融資,融資數額近千萬元。隨后,烹烹袋逐漸滲透至線下全家、胖東來百貨、華潤萬家等便利店及商超。
02.
停產停售、線上門店一夜關停,
哪一步走錯了?
?
就在眾多媒體爭相報道烹烹袋“給微波預制菜帶來了新故事”“有很大發展空間”的時候,烹烹袋出事了。
?
熱度持續了半年左右,烹烹袋非但沒有迎來進一步的發展,還被曝“停產”,出現了文章開頭我們提到的線上門店停售、商品無貨等種種跡象。
?
△圖片來源:烹烹袋京東旗艦店
?
曾在烹烹袋工作過的張齊(化名)接受《第三只眼看零售》采訪時表示,烹烹袋最大的問題在于前期燒錢太快,而且這些錢沒有花到真正關鍵的地方。
?
據張齊透露,烹烹袋拿了融資后便在線上大量投錢,每個月花在抖音等平臺的錢超過百萬,同時還邀請了電競戰隊做代言,花費上百萬重新設計logo。“正因如此,烹烹袋前后融資了三輪,也僅僅支撐品牌走了1年時間。”張齊說道。
?
此外,也有人表示,烹烹袋陷入了產品研發怪圈中,將太多資金投入到產品研發項目上,導致企業超負荷。在資金充裕時,這些舉動也許不會影響品牌的正常經營。而一旦資金緊張,它們都是駱駝身上的稻草。?
?
而更為致命的或許是,烹烹袋不再便宜了。過于沉迷于在產品中添加“高科技”,讓烹烹袋的生產成本逐漸走高。為了平衡成本,它不得不將產品售價拔高。
?
據了解,2021年重組之后,烹烹袋曾將主食系列的售價從30元調整為15-18元。但隨著產品研發成本和技術成本的增加,成本無法覆蓋,烹烹袋又重新將價格上調。目前,其產品價格在20-40元不等,套餐產品均價也不低于20元。與此同時,烹烹袋產品的份量普遍較小,一袋意面僅280g就要26.9元,性價比顯而易見。
?

?
無獨有偶,此前,另一微波袋裝預制菜品牌“叮叮袋”,也遭遇了和烹烹袋相似的情況。
?
成立于2021年5月的叮叮袋,在面世3個月后,就宣布完成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此后便再無融資動靜。目前,叮叮袋在天貓和京東的自營旗艦店也已關店,其公眾號則早在2022年1月就已停更。
?
作為微波袋裝預制菜唯二獲得融資的品牌,叮叮袋和烹烹袋同病相憐的現狀也讓許多人疑惑:微波預制菜到底有沒有未來?
?

?
眼下,越來越多的大牌已經入局微波預制菜,市面上相關的產品也已五花八門,比如肯德基自在廚房推出了微波炒飯、微波意面,雙匯餐飲事業部推出了啵啵袋產品,三全食品則有微波速食蓋澆飯,其他一些預制菜品牌則推出了微波水餃、素食、拌飯、意面、肉夾饃等。
?
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微波預制菜解決的核心需求是“極致懶”,大背景是不斷增長的懶人經濟和一人食經濟。消費者愿意為享受這種“懶”支付多少溢價,是這個模式成立的底層邏輯。如果消費者不愿意支付溢價、或者只愿意支付很少的溢價,那這一模式就很難盈利。
以烹烹袋和叮叮袋為例,兩者的產品單價都在30元左右,與外賣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從消費者角度而言,它們所提供的便捷和美味顯然很難值這個溢價。
?
當然,兩個品牌的落寞并不意味著微波預制菜沒有未來。
?

?
可以預見的是,懶宅人群、獨居人群等消費群體的不斷擴大,必將帶動“一人食”“懶人經濟”的發展。從這個角度而言,所有為“懶人”服務的品牌和模式都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微波預制菜也不例外。
?
2021年,國內懶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已達188.3萬家,近三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12.7%。在這個因懶人經濟而喧囂的戰場上,微波預制菜玩家們要想分一杯羹,還得仔細打磨商業模式。
原創文章,作者:預制菜洞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