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知道鮮奶配送站到底能不能做,這種店有什么痛點。剛好社群里有位老板做這個的。他剛接手奶站一個月。在接手之前,老板在社群里和大家進行過多次的探討。看看現在他的情況:
老陳和各位老板好!正式接手堂弟的鮮牛奶配送站一個月了,來說說具體情況!
時間過得好快一個月了,跟著社群學習餐飲知識幾年了,卻陰差陽錯干了這個。這一個月我主要是熟悉流程,配送路線。說實話這個表面看起來簡單的東西也挺復雜的,每天報第二天配送的貨,接貨,分揀配送,奶瓶回收,回來后統計等工作,一天就這么結束了。
今天算了下這個月的營收情況,月營業額2萬8多一點,平均營業額一天900多,百分之34%的毛利。房租水電占營業額的5%,人工招了一個配送員,不算我自己在7%,運費和其他費用在3%左右,純利潤5000,整體凈利潤率18%。掙了個工資錢,這和我接手前預估和得到的數據差不多。
說說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1:產品。品質和口碑不錯,給孩子喝的占比60%,剩下的有給老人喝的,有給自己喝的。產品毛利有點低,想換其他品牌,毛利高的鮮奶,又怕顧客不認可,損失了現有的客戶,只能用這個引流,慢慢嘗試增加毛利高的產品,或者和配送相關的高毛利產品來提高整體營業額和利潤。2:房租。地方還是原來的地方,原來的營業執照,因為是自己人。東西沒有變,營業執照也沒更換,微信號,手機號都是我直接用了。和房東簽合同時沒有寫漲租條款,因為房東給堂弟租第一年一萬四,第二年降到一萬三,這次和我續簽直接說一萬二,還降了一千塊,隔壁現在都是一萬四。房東人也爽快,我說半年付,馬上就答應了。我問這個房租漲幅,他說這跟市場價一樣,不會亂漲的讓我放心,所以就沒寫進去!
3:管理流程。我們還是用原來的記奶卡形式統計數量,報貨配貨,感覺手工的統計,怎么都有出入,多了少了的,現在量少,等量多了還得用管理軟件。聯系了一家專門為鮮奶配送管理系統,收費也不便宜,以后還得數據化,準確明了。
4:員工。招了一個人,感覺招人太難了,一個人工一天最多送一百二三的量。目前一百六七的量,剩下的我送了。而且人員不穩定,上三百的量至少得兩個人。這配送就是人工這塊難,主要利潤太低,量太少,給不了高工資。同時也留不住人!
5:宣傳。現在是朋友圈每天發,以前他們就是刷屏廣告,廣告圖長篇大論普及喝奶好處,牛奶是成熟商品,又不是啥新鮮事誰不知道,那么多字發出去估計沒啥人看。我就發日常和實物配圖,順帶點廣告,竟還有點贊互動,還能成交個訂戶!
后面計劃再配備個人員就大力做宣傳,主要是地推試喝方式。想做活動,訂奶或加微信轉發朋友圈送禮品或送一款酸奶,增加新顧客,又怕現有的訂戶也要要求送,縣城就這么大微信發出去總會有認識的,只是咱這利潤空間小不能全都送,關于這款大家有沒有什么好方法。
6:服務。咱們這是鮮牛奶,保質期只有幾天,因為是預訂模式,我們都是提前兩天給公司報貨的,所以顧客要變動都要提前兩天跟我們說,我們在訂奶的時候都有說明,當然緊急情況除外,堂弟這邊對這個不注重,當天有人要停奶,換奶他也給停,給顧客養成了一種想什么時候停就一句話就停了,剩下的奶第二天就是陳奶了,留在手里就損失了,又摻給別人了。
當然保質期有幾天呢,但時間長了顧客心里就不舒服了,這幾天停的多了,我就嘗試給顧客說明,當然大部分人還是能理解的,所以有時候還是得有原則,要讓顧客適應我們,而不是被顧客牽著走,我們一個月就掙他們幾十塊錢,每天風吹日曬的服務,這服務感覺就像一筆幾萬的大生意似的。
7:煩心事。我們配送用的三輪電動車,和快遞那個一樣。這邊不給辦牌照,又查無牌的,想上牌上不了,逮到了就收走了,整天見了交警提心吊膽的,還要駕駛證,無證駕駛罰款500,這小地方事多的很。
說了這么多不知大家能不能看懂,最主要的還是流量和配送這塊難,要多做宣傳,積累用戶越多,后期找利潤品才能掙錢!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0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