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茶飲的首個萬店品牌開業儀式上,我第一次聽到“全球10萬家門店”的宏愿。
?
時隔3年,我深度探訪了萬店品牌背后的供應鏈企業“大咖國際”,這個行業人都很好奇的超級體量供應鏈,到底有什么“超能力”?
?
在加盟模式重新被認知的2023年,超級體量就是超級品牌。茶飲首個2萬+的超級體量品牌背后,有著怎樣的供應鏈支撐?這是很多茶飲行業人的好奇。2023年3月,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踏上了“大咖國際茶飲夢工廠”(以下簡稱大咖國際)的旅程。
服務累計30000+門店,在超級品牌背后默默支撐多年的大咖國際,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首先,這里有數字化的智能車間,也有全球最大的“雪王打卡點”。占地550畝的園區,大咖國際設計成了一個完整的參觀動線,每個車間之間都有連廊鏈接,我看到了自動化的“生產車間”,多條機器人手臂有序工作,年產能數萬噸的生產線,也只有幾個工人“悠閑操作”,進行機器的二次人工核驗。還有最快12小時配送的智慧供應鏈,以及全球最大的雪王打卡點,有與茶飲相關的體感游戲,也有聲光電配合展示的文化長廊、解疑答惑的茶飲影院……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文件顯示,2022年,大咖國際就拿下了4A級工業旅游景區的牌照。其次,飲品“開門七件事”,糖奶茶咖果糧料,7大核心品類這里都能生產。大咖國際的產品矩陣,以縱軸糖奶茶咖果糧料,和橫軸設備、包材、RTD,涵蓋了茶飲原料、物料、設備三大板塊,全球化技術合作,幾乎門店營業所需的全部供應鏈,都可以在這里一站式配齊。
十多年蓄力,不僅讓大咖的業績年均增長超過100%,其累積的市場洞察和研發能力,也支持為品牌實現上游定制,打造護城河。第三,把一杯飲品賣便宜背后,是消滅一切成本的決心。在大咖國際,隨處可見的標語是“國際標準、中國成本”,以及高質平價的定位。在生產車間,我也感受到了大咖國際實現低成本的細節之一:比如“吹瓶車間”,工作人員告訴我,“自己生產,對比外采單壺成本能降低0.5元”。核算下來,一年就是千萬級的費用。又如原料全球原產地直采,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以及生產引進精益管理模式,MES數字化管理系統,在“看不見的工廠”,消滅“看不見”的成本。目前大咖國際550畝智能制造產業園、50000平生產車間,覆蓋了全國30000+門店,35%的區域能實現12小時送達,未來二期工程建好后,終極目標是能支撐全國茶飲行業1/3以上的門店供應。
代表中國茶走向世界,是茶飲行業多年的夙愿。出海不是喊喊口號,供應鏈構成多高的底層競爭力,中國茶飲才能在世界筑起多深的護城河。12小時的深度探訪,我得到的一個重要信息:與行業共享供應鏈資源,大咖國際已向行業開放供應。1、向全球供應大鱷看齊,茶飲“超級供應鏈”時代來臨“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這個由英國著名供應鏈管理專家馬丁·克里斯托弗在1992年下的論斷,今天已成現實。公開數據顯示,美國的餐飲供應鏈巨鱷西斯科Sysco,這家全球最大的餐飲供應鏈企業自1969年擴張以來,如今已在全球設立了332個配送中心,服務客戶超過60萬。2020財年Sysco的營收已經超過了600億美元。這也是美國能誕生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唐恩都樂等餐飲巨頭的原因之一。如今,隨著茶飲行業的日趨成熟,國內飲品供應鏈的新機會也來了。目前,大咖國際的全年總產能已經超過300萬噸?,開放后的大咖,將會帶領飲品行業進入超級供應鏈時代。
本質上,“超級供應鏈”不只是打造智能、數字化工廠,也是更深入、更全面的介入整個飲品產業鏈的升級。未來,中國茶飲要走向世界,成就更多的超級品牌、萬店品牌,就必須以“超級供應鏈”作為基石。“讓全球每個人享受高質平價的美味是我們的初心,所以我們向行業開放供應,希望大家一起去實現,目前在原料端,我們產品覆蓋7大品類幾十種單品,提供一站式飲品解決方案。”大咖國際副總經理王亞表示。比如今年主推的“三杯奶”,包括行業正流行的厚椰乳、燕麥乳、茶咖專用植脂奶油,已具有供應鏈爆品思維。經過咖門飲力實驗室測試,“三杯奶”整體風味特征明確、尾韻干凈、口感穩定,但與市面上同等品質的產品相比,價格更有競爭力。可以說,大咖國際的開放,正式把萬店如一的標準產能,高質平價的產品能力,輸送給了整個茶飲行業。大咖的原料采購和產品觸達,正在朝著“買全球賣全球”方向努力。探訪中了解到,大咖國際的生產基地,已經布局河南、安徽、廣西、海南、未來還將持續向越南、新加坡、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拓展。
而在采購上,已經構建了一張覆蓋全球的原料資源系統,目前,已與新西蘭、瑞士、韓國、印度、越南、泰國、馬拉西亞、丹麥、荷蘭、加納等國家合作,整合全球優質原料資源,實現“國際標準、中國成本”的目標。在王亞的計劃里,全球采購(上下游系統,豐富產品矩陣)-高效交付(供應網絡布局,研產供銷協同)-高質平價(成本領先,品質保障),形成高效率的極致閉環供應鏈。今年,是茶飲出海的關鍵年,當供應鏈能高效觸達全球,在效率和成本上都能獲得領先,無疑是對品牌方最大的支撐。2008年,一篇文章《七萬家中國茶企不敵立頓一年》,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文章里說,當時中國7萬家茶葉企業,一年總銷售額300億元人民幣,而聯合利華下屬的“立頓”,年收入就達230億。在我看來,這不是中國茶的問題,而是商業力量的缺失——在當時,沒有規范化、規模化的大企業整合產業資源,重塑行業生態。如今,十多年過去,飲品從街邊小店發展到萬店時代,已經成為了一個市場規模超千億的行業,但在這個行業里,供應端仍然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
比如供應鏈條過于分散,僅從原料來說,茶葉、乳制品、糖漿、果醬、咖啡、小料等分布在各個供應企業,其中小料就超過200種,品牌在篩選和測試上,耗費精力巨大。想建立一個新品牌的創業者,往往各種原料的篩選,就要花費數月時間。大咖國際此次開放供應,是在用中國制造的力量,進行飲品原料的全球集采、全球供應,讓奶茶生意“更好做”。與此同時,品牌力決定企業的高度,而供應鏈決定行業的寬度。當下的茶飲行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供應鏈,也是最大的需求方。沒有供應鏈的支持,沒有標準化的生產,只依靠口味和營銷,新茶飲走向世界,只能停留在口號階段,而無法內生成國際化的力量。當具有國際視野的供應鏈力量覺醒,茶飲才能真正代表中國茶走向世界,誕生更多的超級品牌。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