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場合我都反復強調的一個觀點,是餐飲合作里面,最容易出問題的是合作伙伴之間的合作關系,而在這個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去研究那些案例,又會發現,絕大多數合作伙伴之間出問題,都是因為事先沒有約定好彼此的責權利,導致彼此的猜疑,最后扯皮鬧崩,彼此由好朋友變成仇人。
這在餐飲行業不是個例,而是很普遍的現象,遺憾的是很多人不把這當回事,或者說太相信自己觀念里的朋友關系和感情,結果遭受慘重損失,比如今天上午我給朋友們分享的這位朋友,居然拿出160萬現金給所謂的朋友,而且還只有40%的股份,中間什么都不監管,最終導致血本無歸。
那么,在餐飲行業,有哪些錢財方面的坑是需要大家事先防范的呢?根據我在餐飲行業這些年的經驗,今晚日志就來分享這個話題哈,受限于我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可能概括的不夠全面,甚至有些坑不一定對,因此,朋友們可以不用全部采信,你認為有這個可能的,就盡量避免;你認為不可能的,就完全忽略即可哈。
第一個坑是合作伙伴的人品。合作做生意,對于純投資人來說,其實主要是基于對發起人的信任,不管錢多少,如果項目的發起人不具有信譽度,那么其個人能力越強越是壞事,大家一定要記得有一句話,就是聰明和能力永遠排在善良和誠信之后,離開善良和誠信這兩個品質,越是聰明的人,越是能力強的人,可能傷你越深,因為他們有很多辦法。
因此,如果進入餐廳要選擇合伙人,不管對方是廚師,還是其他方面能力超強的人,都需要首先考評對方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水準,對于你無法評估的人,堅決不合作,怎么評估呢?根據你們認識的情況,看他在平時的為人處世,以及做其他生意時與人的合作關系上,那種在你面前炫耀如何把其他人玩弄于掌故之間的人,尤其是要防范。
第二個坑是項目的總投入水平。一個餐廳,多則幾百萬,少則十多萬,在啟動前都會有一個項目的總投入預算,主要包括開業前的場地投入(包含房租,轉讓費,裝修,設備采購等),以及為后期正常運轉所預留的流動資金,一般而言,需要在開業時,預留出至少3個月的充裕流動資金,當然如果能留夠6個月更好。
什么意思呢?比如一家烤魚店的前期店面投入話了50萬,租金已經繳納了半年,人員工資每個月3萬的話,那就需要在開業時,賬戶里至少預留10萬的備用流動金,以防止出現最開始三個月入不敷出的最慘情況,當然,如果能預留20萬備用流動金,意味著哪怕是每天一桌客人也沒有,店里都能扛過6個月。
因此,計算項目總投入,并不只是開業前的投入,還涉及到開業后的備用流動金,得出投入總金額后,拿去找懂行的朋友給你做評估,然后看看是否在自己可接受的投資范圍之內,千萬不要不懂裝懂的瞎評估,更不要覺得錢不多就完全忽略不計,這些都會給后續的合作帶來安全隱患。
第三個坑是股份占比的問題。你如果用資金入股一個餐廳,需要在事先了解這家餐廳的總股本,大家的出資形式及繳納期限,除了廚師可能會以技術入股(15%~20%)之外,其他人建議都必須以現金入股,并且股東之間有個繳款期限,可以大家約定一次性全部到位,也可以讓部分人因為特殊原因而延后繳納。
這里要防范的一個問題,是虛高這家店的股份,最終你一個人變成冤大頭,比如一個店總投入本來只有50萬,你股份40%只需要出20萬即可,結果呢?對方在做預算時,拔高到150萬,按照股份比例,你就需要繳納60萬資金作為投入,最終的結果是開店前的50萬,全是你一個人的資金,對方則沒有一分錢投入。
可以想見的后果是,一旦餐廳遇到什么問題,此人沒有什么損失壓力,一方面可能胡亂花錢投放廣告什么的,瞎宣傳;另一方面就是很容易打退堂鼓,因為他把你的錢花光后發現餐廳做起來不容易,那么你認為他還會把自己的錢放進來繼續做下去么?這樣的概率非常小,一般人都會以失敗為理由而選擇放棄,讓真實投入資金的您沒辦法:因為他們早就準備好了招數:你不甘心,那就繼續往里面投錢。
第四個坑是籌備期的賬務清單。一個新的餐廳會分為兩個花錢的階段,其一是開業之前的鋪面籌備,這里面涉及到轉讓費,房租,裝修費和設備費用,這些占據了開一家餐廳的幾乎8^%的投入,很多方面都存在財務漏洞,尤其是裝修上面,水很深,坑很多,因此,要么投資人自己派人管財務,要么約定好在開業前,必須在股東之間公布前期開銷明細。
在正式開業前公布開銷明細,一方面是為了與前期的預算相比較,看看投入是否與做預算相符合,如果有差距,差在什么地方;另一方面,則是給花錢的合作伙伴提前做一個預防針,必須接受監督和審核,如果開始抱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態度,覺得情面抹不開不好對賬,那對不起,后面你發現不對時已經晚了,而且,某種程度上來說,恰好是你自己造成的。
這就是所謂的“好的制度可以讓壞人編號,而壞的制度則可以讓好人變壞”。在餐飲的合作商,因為涉及到太多雞毛蒜皮的小賬,因此大帳上絕對不能馬虎和應付了事,股東之間必須在每一個環節都做到財務的公開和透明,凡是那些認為這些微不足道,選擇盲目相信合作伙伴的,那必須做好虧個精光的心理準備:而且你必須認栽,因為這是你自找的。
第五個坑是采購環節的問題。餐廳的采購是最容易發生財務漏洞的地方,而且非常遺憾的是目前來看,這方面幾乎無法杜絕,因為整個行業就有這么多毛病,菜販子和那些材料供應商,會想方設法把你拉下水,比如2012年給我們送龍蝦的商販,就私下給我們師傅給好處,讓師傅在收到不合格的蝦時不要開腔……
我見過很多在開餐廳之前關系非常好的朋友,彼此之間請客吃飯,出外旅游,彼此為對方花幾千都不眨眼,關系不可謂不好,但是他們會在餐飲合作上,僅僅因為萵筍等原材料的采購價差一兩毛錢而翻臉成仇人,為什么?因為這里面本身有太多不確定性,菜價一天只能會有高達一元錢左右的價格差,你無法每天給出一個可供精確計算的價格。
比如黃瓜,早上是一個價,下午快下市時是一個價;帶蒂的一個價,焉了的是一個價;直的是一個價,彎的又是一個價;買一斤是一個價,買一箱又是另外一個價……請問,你如何來監管和判斷他買的是什么價格?事實上,這只是拿黃瓜舉例而已,在餐飲的原材料采購環節,財務漏洞太多,防不勝防。
因此,你要么自己親自采購,要么就交給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采購后,采取抓大放小的政策:只要大的數據對了就行,別去管小的了,比如員工餐,我們規定每個人每天15元,店里一共20個人,意味著每天有300元的員工開銷,只要采購者把成本控制在300元以內,并且員工對工作餐沒意見就行了,別再去管到底細化到多少錢,否則會出問題。
……
餐飲在財務上還有一些漏洞,但是對于一個準備踏入餐飲行業的新手,尤其是那些只投資,不參與管理的朋友來說,先就仔細看看前面這五個方面的問題吧,能將這幾個問題給想明白,后續的那些問題也就少很多了,否則的話,出問題的概率非常大,事實上,餐飲行業的合作伙伴之間出問題,都出現在前期這些問題上,或者是這些問題留下的安全隱患。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現在的眾籌模式,在一些地方也叫小股東模式,這里面的水更深,坑更大,在這個領域出問題的情況更普遍,只是很多人只虧損了幾萬塊錢而不好意思拿出來說而已,或者即便是拿出來說,也沒人當回事,朋友們切記一點,在餐飲行業,虧錢的遠遠多過賺錢的人:
你真的放心將自己的錢交給別人來用?
繼江蘇十三香,湖北油燜大蝦,湖南口味蝦之后,第四個具有地區代表性的龍蝦味型,純正的川派麻辣味道,曾經專屬于成都豪蝦傳龍蝦館,他們借這個味道成功撬開成都的龍蝦消費市場,引出四川吃龍蝦的熱潮;現在創始人面向全國推廣四川鹵煮味道,爭取讓全國喜愛龍蝦的消費者,品嘗到地道四川風味的麻辣小龍蝦!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