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復蘇”的春天,餐飲迎來了新寵兒——“竹筒奶茶”。
從北京到杭州、南京、上海……乃至全國,它都成了打卡標配。
而為了蹭一波潮流紅利,很多入局者涌入,竹筒奶茶店開始瘋狂野蠻生長,據說700米的長街就有10多家店。
這不禁讓職餐記者想起前幾年的風靡的“脆皮五花肉”,當時在短視頻和新奇特的烘托下爆火,新品牌和門店也一下子如潮水般涌入。
但近兩年卻鮮少看到它的身影,大多數品牌銷聲匿跡,關門大吉。
那如今的“竹筒奶茶”是否會重走脆皮五花肉的老路,只是割一波韭菜就涼涼?
而短暫爆火的創意,又能否做成餐飲長線生意?
終是爆火后的“曇花一現”
在餐飲業,每年都有爆火的“新物種”出現。
不僅在各大社交平臺瘋狂傳播、爆火,各大品牌門店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席卷全國。
但這種火爆的形式并不能延續太久,反而如電光火石、稍縱即逝。
而很多餐飲老板也被紅火的表象所吸引,惹得一批創業者被“割韭菜”。
1、700米長街10家店,人均35元的“竹筒奶茶”爆火
無論是小紅書、各大短視頻平臺,還是全國各個城市的景區景點,竹筒奶茶都成了霸屏的“寵兒”。
北京、上海、蘇州、南京、寧波、廈門,全國各地都掀起了“竹筒”風。
長白山的天池、北京的南鑼鼓巷、蘇州的平江路……,很多景區竹筒奶茶門店,單日單量就能達到5000杯。
這也惹得一批創業者蜂擁而入,據媒體數據統計,與竹筒奶茶相關的新品牌就有近30個,而一條景區街700米,就能開出10多家門店。
很多顧客說,“竹筒都一樣,傻傻分不清楚,買誰家都行,主要是打卡拍照”。
那多少錢一杯呢?
職餐記者打卡了三里屯的一家竹筒奶茶店,最便宜的竹筒冰淇淋也要26元,其余奶茶均價都在35元左右,并不便宜。
如今奶茶界都在集體“降價”,人均30元以上的大品牌奶茶都很少了,能賣到這個價格已經與平價不貼邊了。
很多買過的顧客接受記者采訪都說,“不會買第二次,只是為了打卡拍照,并不是沖著某個品牌的味道而來”。

2、?幾千家店的“脆皮五花肉”,如今大面積關店銷聲匿跡
一年前,脆皮五花肉的門店,突然在大街小巷遍地開花。
短視頻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脆皮五花肉高顏值的圖片,讓這個網紅小吃瞬間被圈粉,成為當時的“頂流”。
爆火以后,也吸引很多人入局,去年年初,在大眾點評中搜索“脆皮五花肉”,搜索欄里會出現上千家店,而且大多數都標注著“新店”。
而據當時媒體記者了解,在北京的很多景區,像是煙袋斜街、西單、南鑼鼓巷、前門大街,都少不了“脆皮五花肉”門店的身影,甚至也是一條街有多家門店,大家都扎堆兒開。

小小的一份就要30塊錢,一些顧客為了打卡也愿意為了嘗鮮而買單,巔峰時期很多門店一天就能賣300根,單日營業額能做到1.8萬。
不過好景不長,今年年初,當記者再去點評網站搜索“脆皮五花肉”,相關門店數量不僅近乎于腰斬,還有不少店面都標注著“暫停營業”。
而且對于很多顧客來說,它也成為了“舊人”,完全拋之腦后的“棄兒”。
短暫的“新、奇、特”無法給品牌“續命”
為什么要把竹筒奶茶和脆皮五花肉放在一起討論?
因為它讓職餐記者看到了相似的爆火路徑和成長軌跡,包括它未來的走勢。
竹筒奶茶也好,脆皮五花肉也罷,為什么它們能橫空出世爆火?
為什么它們又無法延續火爆,發展成一個長久的餐飲品牌?
1、“創意噱頭+短視頻等營銷”,滿足顧客“新奇特”需求而爆火
早在脆皮五花肉的門店滿地開花之前,它就已經在很多短視頻平臺大紅大紫。
吃播博主們,把脆皮五花肉推向了一個高峰,“挑戰3分鐘吃掉五花肉”“你還沒有嘗過年輕人必吃的小吃你out了”,各種噱頭營銷, 吸引了大量粉絲。
對于吃播來說,它是流量密碼,而對于年輕人來說,這樣的新奇特新物種一定要親自打卡嘗一嘗。
而今年新寵兒“竹筒奶茶”也是如此,游玩到一個城市,它已經是一個地標性的打卡點,奶茶可以不喝,但是照片必須拍。
拍照以后,還能形成自傳播,在各種社交平臺發酵,也因為新鮮、有趣、獨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和游客來維持這種熱度。
噱頭創意營銷,滿足了顧客們對新鮮有趣事物的新需求,而短視頻等社交內容的發酵,則助推了竹筒奶茶、脆皮五花肉等網紅奶茶和小吃的爆火。

2、餐飲是“長線”生意,需要有生命力的“底層”基礎
在爆火、爆紅的“光環”沖擊之下,就會惹得一批餐飲人爭相入局。
那這種網紅小吃、茶飲是一門好生意嗎?
我們都知道,餐飲做的是“長線”生意,需要將底層建筑打得足夠牢固,否則就會崩塌,一切化為泡影。
為什么曾經爆火的脆皮五花肉,現如今不僅大面積關店,還慢慢被顧客所淡忘?
因為它作為休閑小吃,本來就沒有底層基礎,從客群來看,休閑小吃主打女性客群,脆皮五花肉論條賣,一條女生吃不完,而且吃兩塊就膩了,很少有女生會選擇買它作為逛街解饞的小吃。
而且一份脆皮五花肉并不便宜,要35元以上,吃不完帶回家,涼了口感也會大打折扣,無論從場景、客群、價格上,都無法做到長久持續經營,自然就會慢慢涼了。
再來看今年大火的竹筒奶茶,它只是形式上的一個創意,每一家奶茶店都可以采用這樣的竹筒形式,沒有壁壘。場景上,大多是景點打卡的場景,無法普及到日常,顧客只會買一次,不會復購,只能賺一陣子的錢,并不能長期持續形成品牌。
所以,沒有持續生命力的底層建筑去夯實地基,很難長長久久地生存下去。
職業餐飲網總結:
對于餐飲創業者來說,爆火的短線生意只是披著華麗的“皇帝的新衣”。
當退卻煙花般短暫的絢麗,只會落得一地雞毛。
如果面對這些爆火的新物種,餐飲創業者能夠用最快的方式抓住機會,三個月能夠回本,也許還能趁著火爆期賺些錢。
但如果入局晚一步,成本投入還斥巨資,那也許并不是一門好生意,反倒被某些別有用心的加盟商割了一波韭菜。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