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地攤不再是下里巴人的“臟攤”了,搖身一變成了陽春白雪的地攤經濟。它不僅是都市繁華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振經濟的星星之火。不過,和此前由下崗工人、低收群體等為主力的地攤經濟相比,這場自上而下的創業大潮,給了地攤很多新的含義,參與者也極大地豐富起來:上至高大上的互聯網企業,下至熬夜禿頭的新媒體人口,中間還有傳統餐飲的正規軍。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需要正確理解地攤,而不只是調侃。
總第2386期
餐飲老板內參 李海| 文
在地攤經濟的先行城市成都,自3月出臺政策允許商販臨時占道經營以來,短短兩個多月就新增就業人數10萬人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目前全國已有20余地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許多地方不僅正在加緊制定鼓勵政策,更有專家提出要對地攤商戶體發放補貼。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光潔齊整、刀劈斧削的整容城市不僅距離感十足,而且單調乏味,反而是風雨無阻、春秋冬夏一直擺在街角的地攤,沾滿地氣、人氣、煙火氣,給人撫慰。它關乎一座城市的活力和感情。地攤經濟還有一大好處:門檻低,資金投入少,而且不需要太高的學歷和專業技能,可謂“想擺就擺”;再者“船小好調頭”,商品靈活、價格便宜,豐富城市商品供給。能真正實現全民參與,調動群眾創業熱情,做到老有所終,幼有所長,攤有所擺。歸根結底,地攤經濟之所以這么火爆,是因為它并不需要挖誰的墻角,而是現有經濟的一種“增量”。美團、阿里、騰訊、京東、拼多多等都在近期公布了對地攤經濟、小店經濟的扶持措施。5月26日,美團率先啟動“春風行動“百萬小店計劃,采取線上化運營、安心消費、優惠貸款、供應鏈服務、針對性培訓等六大舉措,助力小店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5月29日,阿里巴巴緊隨其后,發布了攤經濟扶持計劃,宣稱將在1688網站推出“地攤批發專區”,為超過3000萬名“攤主”提供全方位的進貨和經營支持,提供的免息賒購金額超過700億元。幾天之后的6月2日,微信支付宣布面向平臺超5000萬小微商家發布“全國小店煙火計劃”,輸出四大全新數字化政策,助力小微商家;京東也在同一天,發布了“星星之火”地攤經濟扶持計劃,計劃從保供貨、助經營、促就業三方面入手,支持地攤和小店經濟。此外,拼多多上線了“擺攤神器”集合頁,百度地圖也將開辟攤位上傳綠色通道。互聯網企業的參與,讓地攤經濟不僅賺足了眼球,也預示著傳統的地攤模式將迎來革新,此前單純比吆喝、拼體力的1.0階段或將結束。在科技的賦能下,商戶能否用好數字化手段至關重要。6月2日,“地攤經濟的正規主力軍”——一款五菱榮光“地攤專用”售貨車走紅。這款售貨車整車高度2.6米,可輕松出入車庫,不僅能爬坡,而且油耗低,堪稱地攤經濟2.0時代的“擺攤神器”。消息一發布,五菱汽車股價應聲大漲,盤中漲幅一度超過120%。緊隨港股五菱汽車的上漲,A股上市企業長安汽車、京威股份、福田汽車也相繼漲停。
眼看五菱榮光走上潮頭,不少車企也開始趁勢宣傳,試圖分割一波流量紅利。吉利將一款商用車貼上了“吉利遠程——地攤經濟,賺錢神器”的廣告語;威馬汽車則把宣傳語改成了“適合后浪擺攤的智能純電SUV”,不僅搭上了“后浪”還聯系了“擺攤”。然而,不管是互聯網公司還是車企,最多不過是站在地攤經濟的輔助位置。在這場擺攤大潮中,餐飲企業是當之無愧的C位,而一些餐飲巨頭已經率先聽到風聲,做好了準備。當小玩家們還在為地攤選品發愁、學小吃制作、辦健康證時,肯德基、麥當勞已經推著車賣早餐了。必勝客的披薩車、蜜雪冰城的奶茶車、TimHortons的咖啡車都成了朋友圈里的風景,木屋燒烤更是曬出了集結成隊、隨時準備“出征”的擎天柱移動燒烤車。5年前,木屋燒烤聯合創始人王樂武就開始推動地攤經濟,并且一直不斷完善基于移動燒烤車的“木屋GO串”項目。在他看來,很多人對政策的理解都有偏差,“地攤兒經濟”和“全民練攤兒”并不是一回事,傳統地攤,不管是在交通阻塞、食品安全還是環境衛生方面都問題種種。針對“合理設定流動攤販經營場所”將會遇到的具體經營問題,王樂武向內參君透露了他的7點看法:1、限定時間,指定地點出攤。頒發統一證照,方便核定從業者身份;3、食品安全方面,食品原材料應當可以溯源到產地、品牌,包括調味料、油鹽等;5、盡可能走線上收銀,方便保留消費記錄,有糾紛可以查消費記錄;6、垃圾分類要保證,要有序經營,這樣才能長期存在;目前,木屋燒烤的燒烤車正在內測階段,時刻等待亮相一刻。事實上,國內以往的地攤經濟雖然解決了很多就業問題,卻一直和“臟亂差”的標簽捆綁在一起。同樣是地攤經濟,在國外又是不同景象,雪糕車、咖啡車和城市融為一體,衛生干凈、井然有序。據《人民日報》6月6日消息稱,北京城管執法部門宣稱將“依法嚴格查處占道擺攤設點違法行為”,背后折射出的是對于地攤的管理問題,而這些在地攤經濟的2.0時代勢必將會得到解決。拿先行者成都為例,實行商販攤主清潔衛生責任機制,要求日產日清,及時恢復衛生環境。這一切無疑將提高地攤餐飲的行業規范,收益最大的,最終還是餐飲界高度標準化的傳統豪強們。除了早有準備的木屋燒烤,嗅覺靈敏的肯德基、必勝客,甚至是做火鍋的小龍坎,都已經推出了自己的地攤車。地攤經濟放開之后,很多餐飲老板擔憂地攤會分流,影響生意,但事實上地攤餐飲從食品品類、衛生水平,到目標客群,和門店餐飲都是不一樣的。一些餐飲老板甚至發現,街邊的地攤多起來之后,夜市更加熱鬧了,人流更多了,生意也更好了。即便是地攤,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往后的生意,會朝著愈發細化的方向發展。
如今,隨著餐飲專業級選手下場,地攤經濟也將亮出新高度。以往地攤的破桌子、破板凳的刻板印象將會被改變,隨之而來的是科技賦能的、裝備升級的、管理更規范的地攤經濟2.0。連鎖品牌賣的是標準化出品與服務,小店小攤賣的則是特色飯食與鄰里情感。“老板娘,面里給多來點辣子”,這樣的互動常常出現在街頭小食攤的“私人定制”里,攤位小不怕,干凈、衛生、好吃,再加二兩人情味兒,是足以留客的。有餐飲巨頭,也有小攤小販,鬧哄哄的人間街頭,總需要美食來填充。降價開始!餐飲潮水方向已變
今年賣小龍蝦比開面館還難……
6月8日~12日,《門店營銷增長實戰營》線上課,餐飲實戰講師許靜宜老師將從多個實操案例的全案解析入手,帶大家系統學習門店營業額增長的方法論。立即掃碼報名?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