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5日
第【448】篇原創
解決矛盾
先算背后的得失
–張大寬
把店里的事當自己的事
“這屆員工真不好帶,為啥就不能把店里的事當自己的事呢?”
“憑啥要我把店里的事當自家的事?扣工資罰款的時候,也沒見老板把我當自己人啊”
老板和員工的這種“矛盾”,貌似不比“婆媳關系”好處理。
這種問題,不僅僅是餐飲企業的問題,其他企業同樣存在。
老板希望員工把公司的事當自己的事,而員工覺得,你就開那點錢,憑啥要我把單位的事當自己的事,甚至頭等大事。
貌似老板的這種期望,在員工眼里,很不合理。
但,這種“把單位的事當自己的事”,可不是沒發生過啊。
回看幾十年前,至少我的父輩那一代,在企業上班可謂兢兢業業,以廠為家,為廠奉獻青春,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啊。誰要是有點私心,覺得“就給那點錢,那么拼命干啥”的想法,都是不道德的。
那為啥,當年“天經地義”的事情,現在就不行了?
也許,你會想,這是時代不一樣了,那時候的人都樸實,現在的人太物質了,太現實了。
可為啥現在還有不少人能做到“把單位的事當自己的事”呢?
難道他們就不物質,就不現實,就是社會的異類嗎?
并不是,而且,“把店里的事當自己的事”是絕大多數人都有潛質做到的。
最關鍵的,是老板是否會引導員工,培養員工,有沒有成就員工的那個理念。
從老板的“獲得”
為什么要把店里的事當自己的事呢?
對于老板來說,員工工作的態度越積極,工作越細致,越認真,越用心,自己就能少操心,而且企業發展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帶來的,就是競爭力更強。
畢竟,有一群“虎狼之師”,是所有老板們都期望的。
所以,對于老板來說,他們的訴求,就是“讓自己少操心”,“后院不起火”,“堡壘內部很團結”。
其實,作為老板,這樣的訴求真的不算過分。擁有一支團結的隊伍,是所有領導者的期望。
而實質上呢,為員工問題操碎了心的老板,太多太多了。
我的朋友圈里,經常能看到老板們去學習各種管理課程,什么股權激勵,什么分紅模式。
學完了信心滿滿,等回去執行的時候才發現,這玩意和想象中的,不一樣啊。
本以為給了分紅,給了股份,就能把員工變成“把店里的事當自己的事”的人了。
可發了錢才發現,有效期太短了,還沒“雞血”一個禮拜,就拉到了。
請注意,我不是說這些方法沒有用。這些方法都很好。只是把因果弄反了而已。
是因為員工優秀,才給股份,給分紅,而不是因為給了股份分紅,員工才優秀了。
這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定要捯飭清楚。
對于老板們來說,面臨的問題不是如何分紅分股,而是如何培養出優秀員工。問題的主題一定要弄清楚。
所以,想要少操心,就得學會培養出“把店里的事當自己的事”的員工。
從員工的“損失”
為啥要把店里的事當自己的事呢?
是呀,為啥啊,就給那點錢,還想讓人操多少心啊。
你發現了沒,站在員工的角度來看,把店里的事情當自己的事情,這是一種“吃虧”!
甚至是一種“虧大發了”!
如果自己很認真,把事情做的很好,在其他不同頻的員工眼里,這就是異類!
“差不多就得了,就顯你能耐是吧!”
“能賺多少錢啊,這么拼命,顯擺你比我們厲害是吧”
類似這樣的情況,應該不少見吧。
為啥他們會覺得多干活就吃虧呢?為啥他們就覺得“把店里的事當自己的事”就是冤大頭的表現呢?
我覺得,作為老板,一定要想明白這個表象的原因。
如果你只把這個想法歸結為“道德”,“人品”,是絕對不夠的。
總說要站到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那么就請你站在員工的角度來思考一下。
如果員工做到“把店里的事當自己的事”,他得到了什么。
如果員工沒做到,他損失了什么。
換位思考得失
以往的俗知俗見,大多認為員工賣力為企業干活,是一種“傻”,是一種“吃虧”,是一種“損失”。
而實質上,越是這樣做的員工,越是聰明的員工。很多時候,是老板“傻”,配不上這樣的員工罷了。
下面,請你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一下他的得失
做到了,能獲得什么
獲得應有的物質報酬,包括且不限于工資,獎金,各類津貼及員工福利。不管在誰家工作,這些都是必備項,只是有多有少罷了。
除了這個還有嗎?
有,那就是個人的成長!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那些覺得“多干活就吃虧”的員工,沒有意識到的。更是大多數老板也沒有考慮到的。
同樣工作一天,混日子的,無非是消磨了這一天的光陰,混得了一天的工資而已。
而愿意主動成長的員工,不但很好的完成了當天的工作,同時還獲得了一天的經驗,甚至是處理了一些“難題”,讓自己的能力更強了。
那成長對員工意味著啥呢?
那就是更多的物質回報,無論是晉升還是跳槽換崗位,都能有更強的議價籌碼,對吧。
說到這,作為老板的你,是不是有點緊張了,要是培養出來優秀的人,他跑了咋辦?
是啊,跑了咋辦?
那,擔心他跳槽,就不去培養了?就放棄讓員工成長了?就容忍自己手下都是混日子的人了?
我勸你千萬別這么想,如果你真培養出來了一批這樣的員工,試想你的競爭力是不是更強了?你們一起是不是能創造更多的價值?賺更多的錢?手里有錢了,怎么分,我相信你比我更專業,你說呢?
其實,“把店里的事當自己的事”,只是員工想成長的表象之一。畢竟,只有站在老板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做事情,才會把店里的事當自己的事,才能獲得個人的成長。
這,就是員工能獲得的。
如果他不這么做呢?那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永遠處在“碌碌無為”的境地,混著那點工資。
這才是最大的吃虧!
所以,作為老板,你一定要能站在員工的角度,站在為員工好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得失。想明白了這些,才能挑出所謂的“人品,道德”的評判。
我知道,這不容易
我知道,能做到“成就員工”這一點,不容易。可能你曾經也想過這樣做,但一想到花那么多心血培養的優秀員工要離你而去,你就焦慮了,然后,然后就沒有下文了。
其實,常說的格局格局,這不就是格局的體現嗎?
如果你店里培養出來的員工,隨后都被別人高薪挖走了,你不想想你的價值有多大?
培養出優秀的員工,尤其是能批量培養出來,這可是世界難題啊,如果能解決,還愁不賺錢嗎?
想想你的得失,再想想員工的得失,怎么辦就清楚了。
你試試,先培養出優秀的人,再給他們分紅和股份,甚至投資他們,你會獲得什么。
試試就知道了。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別做閱讀者,要做行動者
●分享這篇文章,與對的人共享價值
長按二維碼添加大寬私人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