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要搶傳統餐飲的生意?
2016年,盒馬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它像超市,又有餐飲,還提供外送,很多人就表示看不懂阿里到底要干啥,對標的到底是誰?
菜市場?標超?便利店?水果店?一時間人心惶惶,都說馬爸爸欺人太甚,淘寶把實體已經壓的喘不過氣了,現在再來個盒馬,繼續瓜分實體僅剩的份額,還要實體人怎么活?
時隔兩年多,盒馬已經在多個城市開了四十余家店。其實競爭一直存在,就看誰的速度快,誰更新的效率高罷了。傳統實體之間同樣有競爭,并不是有了電商,有了盒馬才有壓力,對吧。
太陽下面沒有新鮮事
零售餐飲服務,這三大行業從來都沒分過家,一直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盒馬吧這三樣通通塞進了一個門店。
其實,超市里面有餐飲,這沒什么奇怪的,無論是內部的“快餐島”還是同樓層的小吃城,都很常見,沒什么新鮮的。
可為什么盒馬這么一搞,就讓顧客覺得很新鮮呢?
難道只是因為馬爸爸說這叫新零售?
什么是新零售
幾位大佬們都在喊新零售,新零售。到底什么是新零售?
之前看過一些研究者發的文章,有人說,新零售就是互聯網零售,有人說,新零售就是線上線下同價,有人說,新零售就是前期免費后期收費,還有人說,新零售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說什么的都有,看起來好像也都沒錯。
零售三大件,即教科書上講的“人、貨、場”,無非就是線下門店提供場地,讓人與貨在此相遇。
但當大佬們給這個上面貼個新字后,大家就看不懂了。
你別以為只有你看不懂啊,其實大佬們也看不懂,要不他們為啥就加個新字,而不給出確切的定義呢。別笑,真的是這樣。
當一個新鮮事物出現后,暫時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定義時,一般就用比較籠統的概念和標簽,先MARK一下,干就完了。干著干著就清晰了。
新,只是與舊模式的區別,并不是說新就一定好。好不好得跑一段再看。
三個核心永遠不變
其實新零售,就是消費鏈上的升級進化。
更便捷,更優質,更廉價是人們始終不變的追求。而所謂的新零售,就是圍繞著這三個點進行的升級進化。
更便捷,京東就干的很好,自建物流,一線城市當日達,二線城市次日達,還有一小時達,都是為了更便捷。
更優質,網易嚴選,小紅書等等電商平臺的出現,都是在提升品質。
更廉價,名創優品將定倍率用大刀使勁砍,砍到對手都不可想象的低,讓零售價格更低,就是在打更廉價這個點。
有沒有發現,這根傳統的多快好省的期望本質上是一樣的。
再回過頭來看這些被打上新零售標簽的商業體,不都是圍繞這些點在升級嗎?
盒馬的本質是什么
盒馬看似是個實體店,實質上它還是電商,是有實體店的電商。
去過盒馬的應該知道,買單只能用盒馬的APP,支付寶都不行。
為什么?就是為了讓線下流量進入線上,你在線下體驗過后,就可以在線上購買,還記得盒馬頭頂上的傳送帶嗎?盒馬不但是體驗店,還是庫房。
這也就是盒馬坪效比傳統門店高出三倍的秘密。線上的銷售額要遠大于線下。
餐飲怎么學盒馬
說了盒馬這么多好處,還有新鮮便宜的海鮮,餐飲人是不是覺得壓力山大?
其實不用那么怕,就像當年馬爸爸說電商份額要超過實體一樣,截止到現在,網購也只占到了20%左右。
新盒馬干不掉舊餐飲,但這并不代表安逸。餐飲還需要不斷的升級才行。
“沒有背景,沒有資本,沒有提亮,怎么學?”
我還是那句話,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總結了個“五學一做”僅供你參考,發私信給我即可獲得。
私信內容“五學一做”不含引號。
要是連私信都不會,得到五學一做也白搭。
核心思想不能變
新零售也好,新餐飲也好,其實都是在更便捷,更優質,更廉價的三個點上不斷升級。
對于小店來說,一旦可以預售,就減輕了現金流的壓力,而且采購量也能確定,剩的就少了,品質就有保障了。
外賣三十分鐘到家,美團餓了么都能做到了已經,這不是問題。
更廉價,直接面對顧客,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自然可以讓利給顧客了。
學盒馬,不是學樣子,而是學精髓,這一點一定要清楚。否則學個皮毛,容易害了自己。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是大寬,每天一篇原創文章,希望能幫得到你。
著作權歸張大寬所有,歡迎分享、轉發!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作者:張大寬,微信號BG9FBG ,微信公眾號:dkxy029。轉載人的轉載行為,視為同意本條,轉載須附本條!
長按掃碼
嗖的一下就加上了
堅持原創分享
越分享越快樂
歡迎分享轉發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