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8日 | 第[725]篇原創
作者 | 張大寬
來源 | 餐謀張大寬(公眾號ID:dkxy029)
轉載授權請聯系(微信ID:BG9FBG)
哪個最重要
–張大寬
顯而易見的道理
生活中有太多顯而易見的道理,我們卻視而不見。
很多時候犯的錯誤,都很奇葩。
對面走來一個人,年齡約莫40歲,上身穿著白襯衣,下身穿著一條休閑褲。皮膚略黑,左手戴著一塊黃亮黃亮的金色手表,右手拿著一本書。
請問,這個人有可能是
A:醫生
B:教師
C:司機
D:農民
你覺得哪個描述的可能性更大呢?
根據調查,選擇前三項的人比較多。
問他們為啥這么選,他們都說,根據描述覺得前三項比較合理。
你呢,是不是也選的前三項呢?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答錯了。
為啥嘞?
其實很簡單,這個題問的是,這個人最有可能是什么身份。
那么正確的解題思路應該是選擇那個概率最大的選項。
而當下,我們14億人中,大約有8億左右是農民。占比大約是57%。
其他幾個選項的比例再大,也大不過57%吧。
而描述中的信息點,白襯衣,休閑褲,皮膚略黑,戴金表,實質上是沒有啥很么價值的。
你看,這是不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卻被我們忽略了?
直播帶貨
自從這個病毒開始,直播突然就成了“風口”。
前兩天說的那個抖音視頻號的培訓,里面也在喊抖音直播的風口。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喊直播是風口,跳廣場舞的大媽們也開始交流直播經驗的時候,你不覺得這和前兩年的“牛市”很像嗎?
有人說,直播是風口,還拿出了好多案例。
例如,羅永浩首場直播帶貨超一億。
例如,朱廣權首場直播帶貨不輸李佳琦。
例如,央視天團直播三小時,銷售破伍億。
而薇婭,李佳琦這兩位“傳統主播”,已經被提及了無數次了。
仿佛大家都覺得,只要搭上了直播這趟車,銷量就高枕無憂了。
Really?
直播真的就這么牛,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快拉倒吧!
羅永浩,(也許)是碩果僅存的中國第一代網紅。
朱廣權,央視天團,是在CCTV上整天和全國人民見面的人。
直播之前的經歷,決定了直播之后的收益。
直播,只不過是一個工具而已,比工具更重要的,是誰再用,誰在播。
老羅直播一場過億,我直播一場,能賣幾百塊就不錯了。
差在哪?用的一樣的平臺,甚至可以用一樣的設備。
結果呢?
是不是突然釋然了?
開火鍋店賺錢,與你開火鍋店賺錢,是兩回事
扎心不?
我聽著也有點扎心啊。
但事實就是這樣。
一切不結合自身情況的突擊,都是送人頭。
我去看了看那些抓住風口賺到錢的人,他們絕大部分是之前就有積累的人。剩下的那一小撮,是白手起家,但運氣不錯的。
對于運氣好的人,那是小概率事件,沒有復制性,學他們無異于賭博自殺。而那些有積累的人,本身人家就很厲害,沒基礎沒積累,和人家怎么拼?難道靠上帝保佑嗎?
看一件事情不錯,有錢賺,首先要琢磨的,是自己能不能弄好,而不是這個事情好不好。
有些讀者來問我,現在餐飲還能干嗎?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真不會回答。
你說不能干吧,每天都有開業的。
你說能干吧,每天都有關門的。
你說,到底能不能干呢?
與其陷入這個問題,不如挑出來,重新定義問題。
把餐飲能不能干,換成“我能不能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去干餐飲”。
重新定義問題之后,這個問題就有解了。
繼續三板斧
1、你賺誰的錢
2、你和誰競爭
3、為什么是你
這三板斧弄明白了,路想通了,失敗的幾率就低了。
能不能干成,取決于干這事情之前的經歷,而不是這件事情。
因為那些人本身就很牛,所以做直播也能做的很好。
而不是因為做了直播,這些人才很牛。
謹記常識,那些顯而易見的道理,才是更有效的。
戳下方圖片,帶走這個高效的方法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