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
第【476】篇原創
盯住真正的問題
–張大寬
要不,鹵肉自己做吧
老白在4線城市開了幾家熟食店。老白的熟食店,和咱傳統意義上的熟食店有點區別。
他家的熟食,是由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廠家生產,做成預包裝食品放到店里銷售的。除了鹵肉外,還有一些腌漬小菜。
從最開始的一家店,到后來的四家店,現在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
表面上看著聽風光,但老白的心里,也是一個“苦”。
為啥嘞?
因為利潤太低了,他的店是這個品牌的代理,品牌方在上一級地市有品牌專營店,也就是咱常說的旗艦店。為了維護價格體系,廠家有統一的零售指導價,不允許私自調價。
是不是覺得,這應該是好事啊,避免了價格競爭,是對經銷商的一種保護?
然鵝,最關鍵的,是產品的毛利率很低,毛利率只有可憐的20%。
你沒看錯,這是毛利率,不是凈利潤。一般來說,餐飲店的毛利率要到50%以上才算合理,畢竟這背后有人工,有房租等各方面的成本。
老白最苦就是這了,這個毛利潤,搞活動做推廣,都難以支撐,廠家給的那點可憐的銷售額返利,對老白來說,聊勝于無。
繼續干,房租人工年年漲,有點吃不消了,不干,這么大的攤子,撤了可惜。
而且他還怕,辛辛苦苦這么干,給廠家打出了名氣,回頭人家跑來開直營店,一腳就把自己蹬了,到時候可咋辦嘞?
于是有朋友給老白出主意,說你現在也算做的不錯了,要不鹵肉自己做吧,這樣利潤高一些,熟食的毛利率,40-50%肯定是有了,鹵菜類的毛利率更高,也能活的挺滋潤啊。
老白說,也考慮過自己干,可自己也沒有技術,口味要是做不好,砸了招牌就麻煩了。左右為難。
做還是不做,老白糾結了挺長時間了。
你說,這個鹵肉,要不要自己做呢?
之前到底做的是什么生意
做不做,看似是個簡單的是非問題,但做決策不能拍腦袋,首先得弄明白,之前做的到底是啥生意。
老白之前的店,實質上就是個銷售點,再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小賣部。
從廠里進貨回來,然后擺在自己店里面賣。不牽扯生產加工環節。
這個性質,和傳統的商超賣點無疑,干的都是傳遞價值的事情,他們本身不創造價值。
老白的生意,實質上是零售,他賺的,也是傳遞價值這部分錢,會賣貨是重點,低買高賣是他這個生意的核心。銷售能力是老白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鹵肉自己做呢?
自己做,就意味著要從原材料選購,到鹵制,保存,運輸這一條環節都要跑通。
按照這四家店一個月近百萬的銷售額,對生產制作的要求,絕對不低。
集中生產,小作坊絕對滿足不了,自建加工廠,估計也得上百萬的投資。
如果放在店里做,分散開來,如何保證口味一致穩定,對于沒有技術經驗的老白來說,難度不低。
換個說法,如果鹵肉自己做,實質上是在老白現有銷售業務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生產環節,這是新增一個“食品加工廠”的挑戰,而不是簡單的“自己做”的事情。
做不做,其實就是計算值不值,這只有老白自己決定了。
真正的問題是什么
那么,老白真正的問題是啥呢?是這個“鹵肉要不要自己做”嗎?
很明顯不是的,老白真正的問題,在現有的基礎上如何提高利潤多賺錢。
鹵肉自己做,只是多賺錢的一個思路而已。
所以,比“鹵肉自己做”更重要的,是找到更多的能夠提高利潤的可行方法。
好了,真正的問題,咱挖出來了,那么就根據這個問題,來想對策。
1、提高門店的銷售能力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對現有的門店來說,提高利潤的方法,就是提高營業額,雖然毛利率不高,但只要營業額能提高,利潤自然就高了。
這一塊,可以通過提高門店銷售人員的銷售能力,在營銷推廣上進行投入,進而提高營收。
2、增加高毛利產品
店里固定的產品,毛利率低,且不能調價,那就尋找一些高毛利率的產品,例如鹵菜,速食套餐,休閑類小食,即不與現有品牌的產品沖突,又能增加銷量提高利潤。
3、尋找新的利潤來源
其實你應該能看出來,上面說的“鹵肉自己做”,實質上是挑出現在這個框框,在框框外尋找利潤增長點。
開一家“食品加工廠”,和開一家“機械加工廠”的本質,對老白來說,沒有什么區別。只不過是食品加工廠做出來的東西,恰好自己店里能銷售而已。
所以,這一塊,就是撇開之前做的事情,尋找新事情做。
盯住真正的問題
你看,老白的問題,實質上是需要提高利潤的問題,而他卻被“鹵肉要不要自己做”這個問題鎖住了,卡在那個小圈圈里面出不來,糾結了挺長時間。
很多時候,忘記了最根本的問題是啥,在那些細枝末節里面糾結,才是阻礙前進最大的原因。
就像有些老板生意不好,總卡在“促銷活動沒做好”的這個框框里。而實質上,促銷活動并不是決定一家店盈利的最重要的原因。
只有盯住真正的問題,不被那些細枝末節鎖死,才能跑得更快。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別做閱讀者,要做行動者
●分享這篇文章,與對的人共享價值
長按二維碼添加大寬私人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