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
第【452】篇原創
讓你的競爭對手
教你如何活下去
–張大寬
給新人講“坑”是徒勞
給新手講路上有多少坑,這可以說是徒勞的事情。
去年有位打算做純外賣店的讀者,私信問我,能不能做。
我問他準備怎么做。
他說就打算租個位置差一點的門店,只走外賣平臺,這樣費用低一點,房租水電什么的,一個月有千把塊就夠了。自己做,不加盟,這方面的錢也能省下來。項目準備選擇粥類,加上包子和小菜。
夫妻倆人一起做,打算再請個阿姨負責面點類,他自己兼顧送貨。
了解了情況之后,我說,不建議跳這個坑,意義不大。
首先,選的位置雖然便宜,但周的業態不適合,點開平臺看一下,周邊外賣做的最好的,月銷也不過兩千多單,天花板明顯。
其次,他打算自己做,不加盟,因此也借不上品牌的流量。又是第一次做,無論是品控還是經營的經驗都比較差。沒有足夠的競爭力。
第三,當時的外賣扣點已經開始漲了,雖然房租低,但平臺的抽血日益增高,盈利情況不樂觀。
我說慎重考慮這個項目,劣勢大于優勢,面對鋪天蓋地的各種大牌加盟店,做起來太難了。
若真想干,不如選輕量的小吃,兩個人就能啟動,做幾個月攢攢經驗,而且也容易賺錢。
本以為他會慎重考慮。結果沒幾天店就開起來了。
后來,就是你預想中的,沒兩個月就不干了。
為啥優劣勢都分析的這么清楚了,最終還要往那走呢?為啥給新手講路上的那些坑,大多沒有用呢?
其實,原因無非是站在現在說未來,用既有的事實去說未來的可能。
沒發生,怎么說都行,我說是個坑,可萬一人家做好了,不是耽誤人家賺錢么。
后來我發現,真正有效的,是用事實來教育人。
用事實教育人最有效
比如說你家孩子小,不懂事,看見啥都喜歡摸一下。包括那燒紅了的火爐子。
每每你前攔著后攔著,說這不能摸,燙手。甚至你假裝碰一下,然后迅速把手拿到嘴邊,一邊吹,一邊說燙死了燙死了。
這時候,你以為孩子會引以為戒,誰知他發出了杠鈴般的笑聲。
直到有一天,你沒注意,且聽得屋里“哇”的一聲,看著他眼中掛淚,看著他小手上燙出的泡,心疼無比。
但,從這一刻開始,往后余生再也不需要擔心孩子再去摸火爐子了,不是嗎?
所以說,用事實教育人,是最有效的。
說教,哪怕是給看教育片,都沒多大用處。
下面這句話,我聽過無數次,相信你也一樣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這句古訓經常聽,但大多不被重視,跌跌撞撞過來的老人,經常會說
“我吃過的鹽都比你吃過的米多”。
而現在,年輕人會說
我上網用過的流量,比你吃過的飯都多。
時代不同了,經驗就沒用了嗎?
快別這么想了,我們這么多年,因為沒聽“過來人”的話,跌過的坑還少嗎?
但那又怎樣,不都是后知后覺,不都是不撞南墻不回頭嗎?
甚至撞了南墻,也不見得回頭。
直到事后的某一天,突然覺悟,才感嘆
“呀,當時要是那么做就好了”
那方法,那知識,一直都在那,只是想不通,為啥當初視而不見呢。
然而時過境遷,已然來不及了。然后,你用你掉過的坑總結下來的經驗,再告訴你的孩子。
可你看到的,仿佛是當年執拗的自己。有什么比看著自己的下一代,重復自己的曾經掉過的坑更令人絕望的事情呢?
但,你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不得不眼睜睜的看著他再次跳進坑里。
更悲催的是,事后你找他復盤的時候,要么他埋怨你沒有早早提醒他。
要么他拒絕和你溝通,甚至認為你是在看他的笑話。
很有可能換來的那句話是
你說的這么好,你怎么沒成功呢?
這句話太硬了,頂的心難受,不是嗎?
也許,看到這,你很焦慮,無論是自己目前的處境,還是和孩子的溝通,似乎和上面說的很像。
但請你一定要知道,雖然孩子這么說,但他心里已經很清楚了,事實已經給了他教育。而你,也早已經歷過同樣的處境。
都是過來人,不必說太多了。沒有一條彎路,是白走的。
最好的老師,是競爭對手
前幾天去一家生意不錯的糕點店,期間一位老人來買蛋糕,和服務員吵吵了幾句。
咋回事呢?
老人要買海綿蛋糕,早上已經來了一次了,服務員說1個小時左右就能好,讓老人過一會再來。
結果老人第二次來,服務員說,還得一個小時,老太太就挺生氣的。買了一點其他品種的,就走了。
看服務員的臉色也不好,被老人數落,還沒法還口,顯得有點委屈。
現在,我來假設一下,如果這家店不遠處,又開了一家類似的店,品類,品質都相當,但服務更好。
遇到這樣的情況,先給老人道歉,同時再送老人一點餅干,表達歉意。
你猜,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我估計,用不了多久,這家店的老板就焦慮了,怎么無緣無故的營收就下滑了。
轉了一圈發現,人家開新店了,營銷活動還做的挺熱鬧。
他會想
應該是我的營銷沒做好?搞搞活動把,不能坐以待斃啊。
可發現做活動效果也不怎么樣,該下滑還是下滑了。
直到某天關了門,再去審視競爭對手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差在這啊。
請你一定要清楚,“沒有誰比你的競爭對手更在乎你”。當你的缺陷顯露出來的時候,就是他們機會來臨的時候。
如果把開店做生意的競爭比作打架,不就是用你硬的地方,去打對手軟的地方,才容易獲勝嗎?
每天開門關門的店,不都在上演這樣的“硬道理”嗎?
可為什么你總視而不見呢?不早早的護住自己的弱點,知道對手一拳打過來,疼了,才著急。
所以說,最好的老師,是你的競爭對手。
他們,一直在用事實來教育你。
要么去教育對手,要么就被對手教育
市場經濟,自由的同時,帶來的就是平等競爭的“殘酷”。
前陣子,董小姐實名舉報對手空調不合格的事情,相信你也看到了。
有人說,這是董小姐被對手的低價策略威脅到了。
還有人說,這是惡人先告狀,想要滅掉對手搞壟斷。
誰對誰錯?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被對手抓住了小辮子,且公布于眾。無論是出于什么目的,這種負面輿論,影響盈利是毋庸置疑的。
而董小姐敢這么干,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自己的產品經得起檢測,我的產品夠硬。
這是一堂活生生的教育課啊。我相信你不會愿意被對手這么搞吧。
那咋辦?
“要么教育對手,要么被對手教育”
面前只有這兩條路可以選,試試,去做教育對手的人,我相信你行的!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別做閱讀者,要做行動者
●分享這篇文章,與對的人共享價值
長按二維碼添加大寬私人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