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餐謀張大寬”
2019年
02月26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每天一篇原創文章,這是第【278】篇
給顧客的好處最重要
——張大寬
對于開飯店做餐飲的人來說,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營收,增加利潤,一般來說有三個方法可以用。
第一個,是控制成本
比如提高人員效率,降低后廚的損耗,挑選更具價格優勢的原材料供應商,降低管理、損耗及采購成本,從而提升利潤率。
第二個,是提高銷量
比如通過營銷推廣,打折促銷等方式,讓更多的顧客到店消費,增加營收。
第三個,是調整價格
通過菜品價格上的調整,產生更多的差價,以增加收入。
但往往一提到價格調整,老板們都挺抵觸的。倒不是不愿意調整,而是總覺得,這個價格不好動。
市場都有,而且還不斷有“愣頭青”沖進來打價格戰。想通過漲價來提高營收,基本是無望。
而降價呢?雖然說降價有可能帶來更多的銷量,所謂“薄利多銷”,但降價就意味著利潤的降低,如果帶不來銷量的提高,越降越回去了。
但,這個價格真的就這么難把玩,不好弄嗎?
也許還真不見得。關于提高利潤的前兩項,不在今天的文章討論范圍內,今天只聊聊價格相關的問題。
2
講個故事
我發現講故事,大家都喜歡聽,尤其是賺錢的故事。
下面就先講一個真真實實的故事。看他們是咋把15萬的東西賣到35萬,還一搶而空的。
話說,這是發生在1988年的故事,當年5月,長春一汽與德國大眾簽訂了技術轉讓協議,當時引進的車型為第三代奧迪100。
簽訂協議之后,經過了緊張的準備生產,奧迪100終于如期下線,準備投向市場。
但這時候問題來了,這玩意賣多少錢合適呢?價格怎么定?
當時廠里的負責人,拿著一堆計算數據,跑到相關物價部門去商討。
如果用成本定價法,這輛車賣15萬應該就差不多了。是的,你沒看錯,是15萬,但那可是1988年,是30年前的15萬。
物價部門領導一聽,啥?15萬,你這不開玩笑呢嗎?咋能賣15萬啊!
你看看,隔壁那個桑塔納,高配都要賣到20萬了,你奧迪100賣15萬,你讓桑塔納怎么賣?堅決不成!
后來,經過商定,最終的定價是35萬。是的,你還是沒看錯,真的是35萬。
那時的35萬啊,這么貴的價格,誰買啊?
你猜怎么這?一上市,被一搶而空。當時預計該車型的銷量是10萬輛,最后達到了80萬輛,整整翻了8倍。
也許你會說,這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事情了,那時候汽車是稀缺物,現在這樣賣,肯定完犢子。
恩,這么說,也對,也不對。
當時確實是稀缺產品,所以物以稀為貴嘛。但現在這么干,還真不見得不成。而且我想說的是,他們一直在這么干。
比如說,加價提車,說豐田某車型,銷售給顧客發信息,說“王總,加價30萬這個優惠,如果您今天不付定金,我就給不了您了,后面就得加價35萬了,快點決定鴨”。
你看,上面說奧迪100的故事,開始企業是按照成本定價法,加上合理的利潤,最終價格為15萬,后來,跟物價部門協調后,又參考了“對手”的價格,才調整到35萬。
這里面就涵蓋了咱們平常定價的方法,一個是成本定價法,另一個是參照競爭對手定價法。
成本定價法,比如說你家做出來的臘牛肉,成本是55元,每賣一斤肉你希望賺15元,最終售價就是70元。
這種算法的好處,是每賣一斤肉的獲益很清楚。
但缺點則是銷量是變化的,隨著銷量的變化,成本也會跟著變化。銷量大了,成本下降,利潤自然會增加。如果銷量下滑,雖然利潤固定,但均攤成本高了,凈利潤則會減少。
而且單純使用這樣的定價方式,是站在“我”的角度上。
參照對手定價的方式,像上面奧迪的例子,桑塔納當時也要近20萬,奧迪定位又高于桑塔納,在稀缺的時代,自然就要賣的貴一些。
而大家常用的方式,則是跟隨競爭對手的價格,尤其是新手開店的時候,對成本核算還不那么精確,大概率定價會跟著周邊友商的價格,別人多錢,自己也多錢,或者比對手低一點,顯得自己物美價廉。
這樣的好處,是不出大錯,讓自己處在“行情”之中。但缺點是過于被動,經常會有一種被對手“牽著鼻子走”的感覺。重點在于“彼”。
那,還有沒有其他定價方式呢?
有,就是“以顧客為導向”的定價方式。
這樣的定價方式,是從顧客,從消費者出發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定價。和上面兩種相比,雖然也屬于重點在“彼”,但這兩個“彼”是不同的。
舉個例子,同樣一個水果拼盤,路邊水果店,也就賣10元左右。而到咖啡廳,就能買到二十多,再到KTV,可能就賣68甚至168.
這種定價方式,就是以顧客為導向的定價方式。這樣做,其實更注重于產品對顧客的“好處”。
街邊水果攤購買的顧客,就是為了買水果,吃水果。下午茶的顧客,在乎的是享受這一小段時光,果盤就成了消遣之物。而KTV里188的果盤,則更是如此。
如果說,僅僅以對顧客的“好處”來給產品定價,這并沒啥神奇之處,甚至這里面同樣包含了成本定價的,畢竟像KTV的包廂等費用也都包含在了賣品里,沒啥稀奇的。
那你就想的簡單了。
打開了這個以顧客為導向的定價思路,你就可以反向來推演,以終為始去設計價格和產品。
換句話來說,就是先發現需求,后有產品。
比如說,新手開店,你先去研究你開店目標地區的顧客群體特質,比如說在寫字樓附近,然后根據他們的消費能力,你去考慮選真么品類滿足他們吃飯的需求。
這樣就很清晰了,知道你服務誰,他們能出得起多少錢,你再結合當地的租金,鋪面,品類等情況綜合分析,這個價格,你來做,盈利的機會大不大,勝率高不高。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但很多餐飲新手就栽在這里。他們不是以顧客為導向,而是以自己為出發點,總是琢磨,我能干啥。
說實話,你能干啥,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方的顧客需要啥,你能不能提供,你能不能做好。
而使用以顧客為導向的定價方式,不但能夠為產品定價,同樣還能為你自己,為你的店來定價。
同樣,你還可以根據你現在的情況去分析一下,你目前的定價是否合理,你提供的菜品、服務、價格是否符合你的目標顧客。
反向推演一下,興許就找到了你生意不好的原因。
今天說的是三種定價方法,更合適的定價方式,是以顧客為導向,以顧客需求為目標的方法。
不同顧客的喜好和購買力是不同的,如何通過這種定價方式針對不同顧客進行定價?
這個問題,明天接著聊。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精明的老板懂得用最短的時間解決問題
猶豫和拖延才是一個老板最錯誤的決定
●別做閱讀者,要做行動者
●分享這篇文章,與對的人共享價值
長按掃碼,和大寬聊聊
轉載請注明:
作者:張大寬;微信號:BG9FBG ;微信公眾號:dkxy029
已委托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下方都是機會,隨緣帶走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