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夜秀、夜游”,購物中心盯上“夜”經濟!
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
“夜經濟”作為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舉措,惹得全國一批購物中心開始打造“夜市”,挖掘夜經濟,比如將B1層、天臺改造成夜宵小巷、酒吧街、微醺派對……
而適合夜宵的“居酒屋”、“酒吧”、“燒烤”、“西餐廳”、“小吃”等餐飲品類,則擁有了最好的“借勢”機會。
究竟購物中心是如何撬動“夜經濟”的?
適合夜宵的餐飲品類又如何才能搭上商場夜經濟的“東風”?
跟隨職餐記者,一起深度分析夜經濟的餐飲新趨勢。
各地商場盯上夜經濟
今年以來,夜間消費風潮席卷全國,地方紛紛出臺相關措施鼓勵夜經濟發展,夜經濟趨勢再次升級。
在這個背景下,一大批極具特色的主題活動成為了商業購物中心聚人氣,刺激消費的新路子。
1、酒吧+韓式簡餐+燒鳥+日式居酒屋,打造“夜”主題街區營業至凌晨
與我們以往見到的購物中心“美食街”不同,現在很多商場都在圍繞“夜生活”,打造主題街區,鎖定夜經濟去集合一些夜宵品類、酒吧等。
像是就在7月1號,北京CBD就新開了一家圍繞夜經濟的美食夜市街——華貿17街.
這條街位于華貿中心附近,緊鄰大望路,華貿中心已經成為眾多白領、商務人士日常活動的首選之地,主打客群就是附近的白領一族、年輕海歸、Z世代客群。
它將商場的地下一層改造、整合,目前由9家餐飲品牌構成,包括日式居酒屋、串燒小酒館、韓國簡餐、威士忌酒吧、紅酒吧等。
而該街區營業時間一改以前的22:00,持續至零時左右。
華貿中心相關人員表示,華貿17街主打“美食、酒館,歡聚”,通過網紅打卡點與互動裝置遍布,希望打造成為區域內新的深夜食堂和深夜酒館,能夠讓消費者感受到沉浸式體驗。
2、融合“吃+喝+玩”,商場變年輕人夜晚聚集地
而像北京通州萬達,為了吸引喜歡夜生活的年輕人,它把“吃+喝+潮玩”放到了一起,將以前人流量較少的B1層,直接變成美食夜經濟小巷,名字也為了迎合夜晚取名“東8yeah巷”。
將目標客群鎖定16-30歲崇尚自我、熱愛潮玩、追求顏值的潮流青年群體身上。
不僅僅是一個商業空間,而是基于年輕群體的娛樂需求、社交需求及審美需求等多維角度,涵蓋了三大沉浸式主題街區,分別是:潮玩集市、潮能補給站、潮玩地帶。
潮玩集市:主要鎖定潮流零售品類,滿足顧客買買買。
潮能補給站:則以餐飲業態為主,以美食、美酒等核心內容,將餐酒吧、輕食、小酒館等品類放在其中。
潮玩地帶:則是配合年輕人夜生活的娛樂,比如VR、劇本殺、KTV,讓年輕人玩起來。
目前這個街區已經涵蓋了40多個餐飲品牌,像是老鄉雞、鶴所、茶話弄、7分甜、海倫司、唐記排骨、點兵點將、南鑼肥貓麻辣烤魚、犟牛家榴蓮烤肉、和府撈面、很久以前羊肉串、栗記仙豆糕等
3、利用商場廣場、天臺空間打造夜生活嘉年華,成年輕人一站式打卡地
而商場除了利用購物中心之中的空間,打造夜生活街區、小巷,還將外部的廣場、天臺等作為大型夜市嘉年華的場地。
像是深圳,以福田星河COCO Park為例,打造青年不夜城,相繼推出草坪音樂節、“40°煙火氣夜火集市”等主題活動,引入鼎幸臺式麻辣鍋·道地臺味、食冶日本料理鐵板燒·海鮮自助餐、野·湖南等大量餐飲業態,同時引入 BlaBlaBar奈雪酒屋 、海森堡現代德國餐廳、OOKI DOKI等夜間消費業態。
還有長沙的梅溪不夜城,是新的商業購物中心,直接圍繞餐飲、游樂、文創、文體、國潮演藝、網紅打卡等多種文娛業態,打造吃、喝、玩、樂、購的一站式潮玩勝地,還舉辦煙花夜游節、啤酒音樂節、國潮燈會等,融入國潮表演、樂隊駐唱來吸引喜愛夜生活的年輕人。
更有一些民國主題夜市街區、大唐不夜城主題街區、宋朝夜市集會等文化主題夜市,因為匯集了餐飲、休憩娛樂、演繹等豐富的活動及消費空間,年輕顧客愿意熬到凌晨,在夜市釋放自己
或成夜宵等品類的新“藍海”
夜晚,是當代年輕人的充電方式,隨著Z世代消費客群的崛起,夜經濟成為一片“藍海”。
而夜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影響著商業地產,無論是shopping mall室內的街區改造,天臺、廣場夜生活打造,都在通過引進新興業態,完善配套服務,舉辦活動等諸多形式,來延長營業時間、擴大流量。
隨著商場渠道紅利的消退,商場餐飲早已經進入存量時代,據相關數據統計,能在商場中盈利的餐飲品牌僅為20%,優質的、成熟的商場成了稀缺資源,餐飲品牌想要蹭商場流量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但隨著商場夜經濟的崛起,似乎讓很多具有夜宵屬性的品類看到一絲曙光。
1、流量退散的商場,試圖靠“夜經濟”回血??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9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