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一炮而紅的店,“開吉茶館”算是一個。
?
去年7月,開吉茶館在南昌路開出首店,迅速吸引了上海年輕人的目光,網紅自發打卡分享,短視頻最高點贊量超3萬。
?
時隔近1年,首店生意一直不錯的開吉,在上海開了第二家店,而“圍爐煮茶”的走紅,也讓市場更加關注“茶館”業態。
?
開吉茶館,為什么能抓住年輕人?隨我去一探究竟。
?

探訪:上海當紅茶館
到底有哪些亮點?
前不久,奈雪在深圳首開“純茶館”的消息,引發行業廣泛討論。今天,我們再來說一個開在上海的茶館——開吉茶館,去年7月30日開出首店,在上海幾乎一炮而紅。朋友圈時常能看到有人專程打卡,幾個年輕人在傳統的中式空間里,拿著啤酒瓶喝茶,既有趣又違和,足夠吸睛。在社交平臺的分享中,開吉茶館是一個年輕人喝茶的空間,幾人圍著矮茶幾而坐,肆意聊天,輕松且日常。
先看外觀:首店開在上海南昌路,與現代繁榮的淮海中路一街之隔,稍顯古樸。區別于常規茶館,開吉的空間開放式的,從街邊走過一覽無余。木棕色的門框、原木色的矮茶桌和茶吧臺,以及玻璃窗上“青年茶館、愜意飲茶”的slogan,飲茶氛圍凸顯。走進門店,能聞到帶有糯米香氣的茶香,茶吧臺除了點單區,還能看到4個煮茶桶。產品方面,菜單分為茶和傳統小吃,定價在18~36元。我點了一份單人套餐,包含一份冰極萃和腌水果,售價48元,相當于在咖啡館點了一杯美式和一塊蛋糕。
空間體驗上,除了門口可以愜意聊天喝茶,店內還有零售區、閱讀區。零售區擺放著茶葉和茶具,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款做成黑膠唱片的茶片,封面設計就很有趣。往里走便是閱讀區,提供更安靜的空間,每張桌子提供插座,方便消費者閱讀和辦公。觀察店內顧客,既有周邊社區的居民,也有談工作的的商務人士,當然更多的還是專程打卡,拍個不停的年輕人。總之,這里的消費者,并不僅僅為了一杯茶。創始人告訴我,疫情放開后,沒開外賣的情況下,如今開吉單店日均營業額近2萬元,周末生意更好。
不久前,他們還開了一家商場店,面積也在100平左右,風格更現代,在競爭激烈的購物中心也取得不錯的成績。他們是怎么做的?從行業視角出發,這家茶館還有哪些創新點值得關注?我采訪了開吉茶館創始人鄭志文。定位“青年茶館”
年輕人在這里用茶干杯
鄭志文有著15年的餐飲從業經歷,親歷了新茶飲的快速發展,也參與了飲品品牌上海項目的操盤。創業開一家“新中式茶館”,他一開始想的就是想做一個區別于會所型茶室的“青年茶館”,希望年輕人可以愜意聊天,感受煙火氣。
在上海,不少年輕人對開吉的初印象都是“用酒瓶子喝茶”的茶館。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冰茶產品“冰極萃”的包裝,就是我們日常可見的精釀啤酒瓶。鄭志文告訴我,當時他們想到用極速冷卻的方法做冰茶,初期創業資金有限,就選擇了無需打樣的精釀瓶身。意外的是,這個特別的包裝激發了年輕人更多的表達欲,“酒”象征喝年輕人的情緒表達,“以茶代酒”則是自帶傳播力。
借助消費者們的自來水傳播,也讓開吉茶館被更多人關注到。除了“冰極萃”,開吉茶飲部分還分為純茶(熱煮茶系列、熱泡茶系列)、以及混茶(氣泡茶、茶酒等創意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在開吉眼中,年輕人來“新中式茶館”并不是為了喝懂茶,更多的是享受喝茶的氛圍。因此他們并不刻意強調茶的品種,而是創造了一套茶語言系統——將茶分為花香調、木質調以及香甜調,就像精品咖啡館一樣,顧客點單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香氣風味進行選擇。
有關茶的風味和品種則會印在茶標上,方便年輕人自行查看。用年輕人更理解的語言體系與年輕人溝通,才能真正的拉近彼此的距離。此外,為了喝茶變的不枯燥,這里還搭配一些傳統小吃售賣,比如有廣西的酸嘢(腌水果)、臺灣的花枝丸子、溫州的鴨舌……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更為茶館增添了一份煙火氣。而這些品類從門店角度來看,后廚操作也較為簡單便捷。一方面,店外加寬了外擺的空間,讓路過的顧客更容易停留,開放式的門頭,也傳遞一種隨意、日常、友好的態度。而在店內,主要擺放圓幾和竹編短凳,鄭志文看來,只有矮桌椅,才會讓顧客真正的放松下來,“一放松聲音就大了起來”,像酒吧一樣,年輕人才能真正忘卻時間。冬天,“圍爐煮茶”在年輕人中大熱,他們卻只開了一桌,憑借一天只能接待4個時段的顧客。在百平空間維持商業與氛圍感的平衡。比如將傳統蓋碗,改成不會燙到手的透明密封蓋碗,新開的門店提供了自取杯,讓年輕人感受到更便捷的體驗。
此外,他們還推出了一系列活動,用來增進用戶間的情感鏈接。例如,與騎行、飛盤俱樂部合作,組織線下聚會。最近,鄭志文開始與一些B端企業談合作,承包開工大吉的茶歇生意。得益于開吉茶館的品牌名,開吉下一步打算延伸品牌名,“開工大吉”、“開業大吉”。這也讓我想到了喜茶,展開以“喜悅”為核心的品牌活動,也為顧客提供“陪伴價值”感受,產生更深刻的鏈接。
新中式茶館
未來或對標的是精品咖啡
與鄭志文聊完,一個很深刻的感受在于,在新中式茶館里,茶更像是一種載體和介質,茶館體驗共同構成了消費賣點。
因此,讓年輕人愛上喝茶,首先是要將年輕人“茶體驗”的熱情推上高峰,滿足年輕人空間的調性需要。從這個角度來看,與新中式茶館的正面競爭的,并非街邊奶茶店,而是一二線城市增長迅速的連鎖精品咖啡館。他們價格帶更為相近,都能提供一個具備社交屬性的“第三空間”,客群也大體相似。在這樣的空間里,年輕人想要的,是更輕松的空間和更健康的產品。在年輕人在“想聊天就要去咖啡館”的固有認知下,新中式茶館能否承接年輕人的空間需求?如何將“去茶館”變成更健康生活方式?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