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盱眙龍蝦開捕:“龍蝦之都”三產融合打造全產業鏈;探訪“中國豆腐之鄉”∶磨碾白玉團,瓊漿起素衣;江西嚴打濫用食品添加劑和摻雜使假等違法違規行為……
江蘇盱眙龍蝦開捕:“龍蝦之都”三產融合打造全產業鏈
3月18日,在江蘇省盱眙縣,隨著一聲令下,捕撈船競相出發,蝦農頭戴斗笠、手持漁具,開始捕撈小龍蝦,第二十三屆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開捕儀式正式啟動。
開捕儀式上,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對外發布克氏原螯蝦“盱眙紅1號”新品種,這也意味著依靠“十三香”征服食客味蕾的盱眙龍蝦,未來將再迎“口感升級”。
位于淮安南大門、被稱為“南京后花園”的江蘇省盱眙縣,因為小龍蝦,近年來書寫了一段“以蝦為媒、以蝦會友、以蝦招商”的發展故事。
盱眙龍蝦集團董事長張曉東介紹,每年從開捕儀式起,盱眙不斷提高龍蝦節的“出鏡率”,為后續的“正餐”“吆喝造勢”。在今年的開捕儀式現場,盱眙龍蝦產業細分領域的一批項目完成簽約,為維系盱眙龍蝦的“頂級流量”而重點發力。
先進的生物育種技術是支撐和推動中國種業發展的基石。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所長潘建林稱,本次發布的“盱眙紅1號”新品種,具備生長速度快、養成規格大、性狀穩定等優勢。
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各行業全力搶占新賽道。如何讓盱眙龍蝦在業界持續站“C位”?發力三產融合,覆蓋養殖、加工、生產、餐飲等產業全鏈條……從今年的盱眙龍蝦節開捕儀式中,可見端倪。
活動中,包括龍蝦交易中心萬噸級龍蝦加工、龍蝦加工中心萬噸級龍蝦加工等多個合作項目完成簽約,《盱眙龍蝦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正式發布。
“誰制定標準,誰就有話語權。誰掌握標準,誰就占據制高點。這種理念在地方產業發展中同樣適用。”盱眙縣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某種意義上來看,有了標準規范,“科班出身”的小龍蝦會更“香”。打造一系列標準,不僅能夠讓有心入行的“門外漢”一看就懂,還為龍蝦全產業鏈的發展提供了參照體系。憑借標準體系的打造,盱眙除了在2022年獲評“國家稻蝦共生標準化示范區”之外,又被授予“首批江蘇省現代農業(盱眙龍蝦)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將為“盱眙龍蝦”這一公共品牌的發展預留出更多想象空間。
盱眙縣委書記鄧勇說:“盱眙在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上,將以龍蝦產業為引領、以二次創業為驅動、以實體運行為支撐,全力突破種苗‘芯片’、全面延伸產業鏈條、全速推進品牌創新,重抓預制菜開發、快抓農文旅融合、大抓標準化輸出,跑出發展加速度,開辟發展新境界。”
*本文轉載自中新網
“中國咖啡第一村”新寨:“數字鄉村”為農旅融合插上翅膀
地處漢江之濱的石牌鎮是聞名全國的“豆腐之鄉”。來到這里,磨碾一碗“瓊漿”,舀起一勺“玉團”,品嘗一桌美味的豆腐盛宴,不僅是味覺享受,更是一段沉浸式文化體驗。
憑借細、嫩、白,色澤純正、清香爽口等特點,石牌豆腐深受市場歡迎。2013年,《石牌豆制品制作技藝》入選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豆腐發源于淮南,發揚于石牌。在石牌,豆腐制作手藝已傳承近2000年。相傳,建安二十年夏,關羽治水于石牌,當地老者以豆腐療愈士兵及老百姓目痛之癥,豆腐制作便在石牌盛行開來。
談及石牌豆腐的不同,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室“楚天豆腐郎大師”負責人王可英介紹,石牌三面環山,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依鎮而過,沖積平原所沉淀出的沙石土地,非常適宜大豆生長。而漢江水滋養出的高蛋白大豆,則是制作豆腐最優質的原材料。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加之石牌豆腐匠人的努力,石牌豆腐制作工序精益求精,代代相傳,因此造就了石牌豆腐的千年美譽。
豆腐雖小,滋味萬千。“酸甜苦辣咸”或“煎炸烹煮燉”,包容的特質抓住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味蕾。在餐桌上,它不會失去本味,更不會喧賓奪主。在石牌,豆腐不僅是傳承的美食技藝、縈繞于心頭的家鄉味道,更是凝聚于每一個石牌人心中的處世哲學。
這座僅有9萬余人的小鎮,現有超過3萬人分布于全國數百座城市以及新加坡、泰國、俄羅斯等國家,從事豆制品加工,占全鎮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歷經千年傳承,一代代石牌人將“石牌豆腐”的美譽傳遍各地。
未來,石牌鎮將著力把“石牌豆腐”打造成地理標志商標,建設豆制品博物館、豆制品產業園,讓石牌豆腐文化的傳承有跡可循,有史可依。在菜式創新方面,石牌豆腐將推出一系列養生代餐類預制菜產品,完成傳統豆制品產業的優化升級,讓豆腐的口味更符合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需求。
?
*本文轉載自中新網
江西嚴打濫用食品添加劑和摻雜使假等違法違規行為
記者20日從江西省市場監管局獲悉,為嚴厲打擊食品生產環節濫用食品添加劑和摻雜使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民眾“舌尖上的安全”,該局決定自即日起在全省組織開展為期3個月的食品生產環節濫用食品添加劑和摻雜使假專項整治。
據了解,江西省市監部門此次重點整治食品生產中可能存在濫用食品添加劑和摻雜使假的品種,以及食品生產帶有行業共性隱患和“潛規則”問題的食品品種,如大米、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蜂產品、蔬菜制品等。
本次專項整治,重點整治對象以獲證食品生產企業為主,尤其是以往發生監督抽檢不合格、以往監督檢查中發現問題、接到投訴舉報或有其他不良記錄的生產企業;以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為輔,尤其是產量較大、銷售范圍較廣的食品小作坊。
江西省市場監管局稱,江西將重點打擊大米中使用香精勾兌冒充泰國香米等更高價值的大米,使用添加豬肉、鴨肉等其他肉源的“調理肉片”“復合肉片”、冒充“牛肉卷”“羔羊卷”,食用植物油中違法添加乙基麥芽酚以次充好,白酒中添加甜蜜素,蜂蜜中摻雜使假,蔬菜干制品二氧化硫超標等違法違規行為。
江西要求食品生產者開展自查,以濫用食品添加劑和摻雜使假等存在食品安全事故潛在風險的情況作為自查重點,查找風險隱患并及時整改消除;市監部門開展現場監督檢查,采取日常監督檢查、飛行檢查、抽查等方式加強對轄區內重點品種重點對象的監督檢查。
江西省市場監管局表示,發現濫用食品添加劑和摻雜使假等違法違規行為,江西省市監部門及時立案查處,依法責令企業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問題產品,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涉嫌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
*本文轉載自中新網
?
原創文章,作者:餐易私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2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