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想在商業社會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在數據身上加大投資,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并基于數據分析結果進行決策。但對于很多公司來說,整合數據這件事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這一領域常常是數據可視化大放光彩的地方。
先來看看什么是數據可視化。數據可視化這個術語指的是用視覺形式向人們展示數據重要性的一種方法。基于文本的數據可能很難揭露出事物的特點、相關性和趨勢,而這些通過數據可視化軟件就可以很容易發現。
數據可視化的一個典型應用是BI儀表盤,儀表盤可以實時展示企業的業務指標和KPI,推動上層管理人員做出業務增長決策。
如果你對數據不熟悉,如果你準備在公司實現數據驅動,那么就要從現在開始做起。
下文列舉了幾個方面說明數據可視化是如何對公司的業務增長造成重要影響的。
輕松快速地消化信息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人類的視網膜可以每秒傳遞1000萬位數據——這個速度相當于以太網連接的速度。不幸的是,大多數高管收到的BI報告都是靜態表和圖表。對于他們來說,靜態報告體現的信息不夠透明,他們無法完全了解信息。
阿伯丁集團的管理者通過數據可視化找到相關信息的可能性比那些使用管理儀表板和報表工具的要高28%。
他們還發現,48%的數據可視化使用者,可以在沒有技術支持的情況下,得到他們想要的信息。
數據可視化讓關鍵的利益相關者擁有了把多維數據集之間的關系整合起來的能力,比如:熱圖,動態圖和其他豐富的圖形化表示。
美國房產搜索引擎Trulia推出的犯罪地點熱圖
Colume Five 制作的 “最具價值的體育專賣店氣泡圖”
緊密連接業務和行動
數據可視化使得人們能夠發現業務和行動之間的關系和特點。
比如,數據可視化可以讓你更輕松地了解日常工作怎么影響整體業務表現,發現日常行為的改變怎么改變了整體業務,也可以讓你將現在的業績和過去的相比較,以預測未來,比如月銷量或其他KPI。
當你能夠從數據中對比歷史趨勢與現在的趨勢,你就可以深入了解業務增長或下降的原因之一,從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揚長避短。
快速發現趨勢
我最喜歡的一個關于數據可視化的好處就是,它讓我非常快速地發現市場上新客戶的行為和變化。
有個經典例子是,連鎖超市的管理者通過數據可視化發現,當宏觀經濟條件改善時,不僅顧客愿意在店里呆上更長的時間,他們還對購買現成的食物更感興趣。
這樣深入研究客戶體驗和其他數據的結果又給公司發現了一個新機會—公司可以給那些娛樂更頻繁、花費更多的客戶提供更多的食品和飲料類的商品。這樣的洞見使得公司可以在這個新商業機會上采取行動,領先競爭對手。
洞察業務背后的原因
數據可視化允許你直接與數據互動,將你的洞察力立即付諸行動。
例如,一個報告告訴汽車公司的一位高管,某個特定月份的轎車銷量同比下降了。
然而,這個報告不會告訴他為什么汽車銷量下降。當他通過可視化手段進行實時數據分析時,就可以查看最新的銷售數據,看看哪些型號的轎車表現不佳以及銷售額下降的原因——原來是競爭對手在打折。
在這個例子中,他就可以馬上為公司實時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了解最詳細的客戶數據
數據可視化讓你可以360度地了解你的客戶。這些信息太多了,你必須非常小心地利用這些數據。
例如,當零售商根據一個年輕女孩最近的購買記錄,對這位姑娘推送孕婦產品廣告時,這意味著該商家比姑娘的父親還更早知道姑娘懷孕,這樣的行為可能涉嫌侵犯客戶隱私。
現在一些工具可以整合社交媒體、手機、網絡和其他大型數據分析來源等信息,商家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客戶想要什么。
顧客不總是討厭商家了解他們的數據。事實上,當亞馬遜這類公司基于基于它收集的數據進行相關產品推薦時,顧客反而很感激。
數據顯示,亞馬遜的算法給每個客戶一個不同的頁面,而據報道,亞馬遜在2012年第三財季的銷售額是131.8億美元,高于2011年同期的96億美元,增長27%,。
趕在競爭對手之前進行創新
以前,大公司會舉辦消費者見面會,以了解消費者對產品創意的態度以及消費者到底想要什么樣特點的產品和服務。
今天,數據可視化使公司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快速做出業務和產品決策,而不需要客戶面對面說話。
這并不是說,跟客戶對話不再重要了。為了改進產品、推動業務不斷增長,從客戶那獲得定性反饋仍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收集、分析定量數據的能力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簡而言之,數據可視化簡化了業務分析過程,總體上提高了業務/產品開發的效率。
融合自有數據和公開數據
數據可視化的優點是,它允許用戶更輕松地分析從各種來源中提取出來的復雜數據。
為什么不把公司數據和公開數據結合起來呢? SizeUp這個工具正是這么想的,它可以讓你了解你所在地區的競爭對手狀況。而且,類似永洪BI等世面上的數據可視化分析工具現在基本上都能支持絕大部分主流數據源。
下面有幾個融合不同數據源的好處:
從網上收集產品評論,可以推動公司產品開發或產品支持;
你可以監控競爭對手的定價,確保自己的價格具有競爭力;
它可以讓公司了解產品應該在哪里做推廣,以及產品在哪里首秀。
ps:轉自數據分析
如有侵權或出處錯誤請與我們聯系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8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