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品牌戰略的三板斧:定位、差異化與市場細分

    我曾經說過,定位、差異化與市場細分是實現品牌的三板斧,但很多人并沒有真正明白這三者的關系,也并不清楚如何使用它們。
    甚至有人認為差異化是一個框,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裝,也有人認為市場細分的核心是差異化,這都可以說是完全沒明白科特勒、特勞特的營銷理念!

    定位的含義是什么?

    今天炒炒冷飯,聊聊定位。定位大名鼎鼎,但其實有沒有多少人弄明白特勞特的“定位”理論。

    而且“定位”這兩個詞已經被濫用,什么產品定位,品牌定位,競爭定位,區域定位……總之,什么都要用到定位,不整一個定位出來好像拿不出手似得。

    ?

    在我的營銷系統里,關于定位只有兩個組合,一個是特勞特的心智定位,一個是科特勒的市場定位,其他的什么亂七八糟的定位我一概不認!

    今天主講特勞特的定位,也就是心智定位。所謂心智定位就是個游戲,是在消費者頭腦中的一個游戲。

    這個游戲的核心是兩點

    1,占空位

    2,搶梯位

    什么意思呢?

    占空位就是目前市場上還沒有這個產品,你是第一個創新的品類,比如現在大火的區塊鏈概念,還沒有被砸開腦海,你只要占據消費者關于區塊鏈的心智,讓他們一想到區塊鏈就想到你,那么,你就搶到了一個空位,要牢固的把它嵌在消費者的頭腦中。

    搶梯位就是你并沒有率先搶到一個空位,空位率先被人搶占了。但你也要搶梯位,也就是當你在想到某個品類的時候,我的品牌或者產品能夠進入你的選擇范圍,占據消費者頭腦中的某一認知。

    因為人的頭腦里關于某一品類的記憶可以存儲7個,超過七個基本就記不住了。但是,你搶梯位一定要出現在前三為止,也就是當你想到某一品類時,消費者首先想到的三個品牌一定要有你,那么,這就是一個好的梯位。

    比如,想到運動飲料,我會想到紅牛,脈動,東鵬,其他的什么運動飲料沒有進入我的心智中,那定位策略就是失敗了。

    ?

    那么,什么樣的產品更適用于定位理論呢?你的產品適合定位理論嗎?

    輕決策產品

    ?

    上面說了關于定位的含義,核心點是兩個:占空位和搶梯位。這是一個在消費者腦中攻城略地的游戲!

    那么,什么樣的產品更適合定位理論呢?

    我給出的答案是輕決策產品。

    什么是輕決策產品?

    輕決策也可以說是隨機決策,代表行業例如打車、低端餐飲、飲料、洗發水、水果等等。

    這些行業的最大的特點是低價,消費頻次高甚至超高頻詞,消費者不用費勁思考如何決策,花幾分鐘即可決策,即使決策錯了,損失也不會很大。

    定位理論其實就是通過不斷的重復某一個產品特點或者某個概念,然后把這個產品的特點或者概念牢牢的鏈接品牌上,重復不斷的宣傳品牌=產品特點或者概念,最終嵌入消費者的頭腦心智中。

    讓你一想到這個概念就想到這個品牌,想到這個品牌就想到這個產品。

    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怕上火(功能)

    去頭屑,就用海飛絲。海飛絲=去頭屑(痛點)

    金龍魚調和油,1:1:1黃金比例。金龍魚調和油=1:1:1(概念)

    但無論是王老吉、海飛絲、金龍魚調和油,都算是輕決策的范疇里。個人認為一百元以下的產品,都算是輕決策產品,當然這只是一個不嚴謹的劃分標準。

    我們試想一下,你現在在超市準備買一瓶洗發水,但是你并不知道什么牌子好,價格、包裝、賣點看起來也都差不多,你怎么選擇呢?

    大多數人肯定是在腦海中有印象的產品率先進入你的購買選擇范疇,哦,海飛絲,去屑的,我知道,那就選它吧。哦,飄柔,主打頭發柔順的,那就用這個吧。

    對于輕決策的產品,把某個產品的賣點或者概念與之產品建立聯系,然后不斷的通過廣告宣傳植入消費者的腦海里,讓消費者在決策購買時優先進入腦中的購買列表,這樣子就算是成功了。

    但是如果你要去買房、買一輛車,你會因為廣告不斷的轟炸說,我這個房子如何如何,我這個汽車哪里哪里好,你就會不經思索買下嗎?

    大多數人的情況是不會。

    對于重決策產品,房子、車子、空調什么的價格比較昂貴、且是長期使用的產品而言,定位理論就不那么有效。這時候產品力才是關鍵。

    但并不是說,重決策產品就不應該采用定位理論,而是說相對于消費者頭腦中的“心智戰爭”,重決策的產品更應該注重的是你的產品力。

    因為,重決策產品因為決策本身的慎重,消費者不會因為記住了你的廣告語就不假思索的輕易購買,而是會深入產品的細節里,多方比較,詢問專業人士,思考到底哪個適合我,再去購買!

    因此,輕決策產品比重決策產品更適合用定位理論。

    有限改進型產品

    ?

    上面說到定位更適合輕決策產品,這是從消費者角度而言的。但從品牌方的角度,從產品的角度而言,有限改進型產品也更適合定位,而無限改進型產品則不然。

    有限改進型產品

    對于企業而言,產品分為有限改進型產品和無限改進型產品。

    有限改進型產品的代表比如農夫山泉,可口可樂,啤酒,洗發水….在這個類別中,產品本身的改進是有限的,努力到一定地步后,改無可改,撕掉LOGO,90%以上的消費者分不清品牌之間的區別。

    而無限改進型的產品代表比如汽車、飛機、電腦、手機,隨著科技進步,只要有想象力,只要技術不斷突破、理論上是可以無休止改進下去,它門本身與是否營銷沒有太大關系。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諾基亞,諾基亞當時的市場占有率都是知道吧?品牌知名度夠高吧?產品力也夠好吧?但是結果如何呢?行業中的巨人瞬間就倒下去了。

    因為手機是屬于無限改進型產品,當手機的技術突破,喬布斯發明了iPhone之后,諾基亞由于沒有及時跟上步伐,轉型失敗,消費者不會因為對你品牌的認可就繼續買你的產品。市場就是如此的無情。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可達。可達當時也是如日中天,但數碼相機一誕生,柯達也被消費者無情的拋棄,你的知名度、品牌力再好,也不會買賬。

    因此,定位理論不適用于無限改進型產品,這類產品是以技術/產品驅動,一旦你的產品不行,技術能力跟不上,你所通過定位所建立的品牌也毫無用處,消費者說拋棄你就拋棄你,絕對不會等到明天的黎明。

    定位理論只適用于有限改進型產品,這類產品如可樂、純凈水、洗發水等等不是以產品、技術所驅動,而是以品牌、情感所驅動。這樣的產品通過定位理論與品牌建立鏈接打入消費者的心智,消費者就不會輕易的拋棄。

    差異化與市場細分是什么關系?

    ?

    你知道市場細分

    你也知道差異化

    但你清楚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嗎?你們分得清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嗎?

    如果你模模糊糊、想不清楚,或者覺得它們根本就是一回事,那么你在對產品的戰略分析上會誤入歧途!

    我曾經在密圈里看到有人說市場細分的核心是差異化,這可以說完全混淆了科特勒的營銷理念!

    我曾經說過市場細分、差異化、定位是建立品牌的三板斧,只要你想建立品牌,你就要通過他們來實現!

    那么,市場細分和差異化到底有什么分別呢?

    市場細分與差異化都是基于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

    這兩年手機的競爭非常激烈,OPPO主打拍照,小米主打性能,華為主打顏值……(不要糾結華為是不是主打顏值 = =)

    ?

    那么問題來了,對于他們來說,無論是主打拍照、性能、造型,這是市場細分還是差異化?

    你可能會說,這很明顯是差異化嘛!這些都只是手機的次級需求,手機的功能主要還是通信啊!

    沒錯,你想的沒錯,確實是差異化!

    那么,我再舉一個例子

    手機的拍照和單反相機的拍照是差異化還是市場細分啊?

    ?

    你可能會回答這當然是市場細分啊,這兩者的受眾需求不同啊,不同的需求當然是市場細分啊!這還用想嗎?!!

    但為什么人們對手機拍照、性能、顏值的不同需求是差異化,而手機和單反相機也是不同的需求確實市場細分呢?

    同樣都是不同的需求,為什么一個是市場細分,一個卻是差異化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人們雖然有不同的需求,但有強需求和弱需求!

    對于手機而言,無論是拍照,性能,還是顏值,都是弱需求!什么是強需求?——當然是通信啦!所以說,拍照、性能等都是產品的差異化策略,是產品的亮點!

    但是如果你對手機拍照的需求逐漸升級、加強,成為你的強需求的時候,也就是說你的弱需求轉化為強需求的時候,手機的拍照已經滿足不了你了,你就要尋找能滿足你的需求產品——單反相機!

    因此,單反相機就是市場的細分!

    看到這里你明白了嗎?市場細分和差異化雖然都是基于人們不同的需求,但是差異點在于市場細分針對的事人們的強需求,而差異化針對的是弱需求!

    差異化策略是根植于產品與服務的,比如手機品牌想要差異化,只能在產品(性能,拍照,顏值)入手,或者從服務(終生保修,碎屏險)入手,而這些都是差異化!

    在老濕的營銷群里有群員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這段話對不對呢?如果你看了我上面的分析,就應該知道環保塑料花是差異化,而不是市場細分。

    因為,如果是市場細分,那么就是你對環保的需求已經大過塑料花的需求,你完全可以選擇真正的鮮花,而不會選擇塑料花!因此,環保塑料花只是差異化——我想要塑料花,但也希望能環保一點!

    定位與差異化、市場細分是什么關系?

    ?

    差異化與市場細分的本質區別是:強需求與弱需求。大家要記住的一點是無論是差異化還是市場細分,其落足點是消費者的需求!

    現在我再聊聊定位與市場細分、差異化的區別吧。

    有個大師說:定位=市場細分+差異化

    ?

    某種程度來說,這是正確的的。因為很多時候,差異化的范圍比市場細分(你可以理解為市場細分也是差異化的一種),那么,只要你把這種差異化嵌入消費者的頭腦里,消費者的心智被你占領了,你也就定位成功了!

    還是舉個例子吧

    “阿芙,就是精油!”這句廣告語表明了雕爺一手創建的阿芙切入了細分的市場——精油市場。

    同時,阿芙的野心是要占據了精油這一品類,目的是讓你一想到精油,就想到阿芙,目前來看,效果還是有的,定位也算基本成功了(成不成功就看個人理解了)。

    這個利益告訴你,市場細分=定位

    好,我們再舉個例子,小米手機的最近廣告語是:變焦雙攝,拍人更美。——很明顯這是差異化策略。

    ?

    那么,如果小米手機的這句差異化策略的廣告語也打入消費者的心智中,想起小米手機就想起“拍人更美”,那么,小米手機的差異化功能定位也算成功了(成不成功也看個人理解了)。

    那么,就是說由細分市場而來的策略可以等同于定位,由差異化的策略也能夠等同于定位。那么,定位=市場細分+差異化,也是能夠成立的。

    且慢,還有一種情況是不屬于市場細分也不屬于差異化策略的,是什么呢?在舉例子說明吧!

    這個例子是《定位》書本里提到的,貝克啤酒打入美國市場時采取的定位。

    在美國最家喻戶曉的德國啤酒是盧云堡,貝克要打正宗德國啤酒這張牌的空間似乎已經被占了。

    可是它畢竟還是找到了一個定位:“您已經喝過了在美國最受歡迎的德國啤酒,現在來嘗嘗在德國最受歡迎的德國啤酒吧!”

    這個定位一旦進入了消費者的心智中,那貝克啤酒不僅給自己開辟出一個空間來,同時還給了盧云堡一記狠狠的悶棍。把占據市場領先地位的老大的舒服的位置一下子卡的很難受。

    貝克啤酒的定位,并沒有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細分,也沒有涉及到產品或服務的差異化。貝克啤酒其實什么都沒變,它只是改變了消費者對于貝克啤酒的新認知,給自己搶到一個絕好的梯位。

    明白了嗎?

    還有一種定位就是改變消費者既有的認知,不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進行細分市場做區別,也不根據消費者對產品或者服務的不同需求進行差異化。

    它僅僅是改變了消費者的觀念認知——這也是心智定位!

    因此,如果從范圍上而言,定位>差異化>市場細分。

    采用差異化策略的核心是什么?

    ?

    你現在有一個產品,就比如手機吧!

    你想要實現差異化策略,你要考慮的因素是什么?

    主要考慮的核心有兩點:

    1,你的差異化策略不能夠增加消費者的購買使用成本(相對于其他的品牌而言),很多差異化策略帶給消費者困擾,比如價格高的離譜,比如在使用上有過高的學習成本等等。

    2,你的差異化策略是別的品牌商難以跟進的,也就是說你的差異化策略別人是難以模仿的,或者說在短期內是難以學習的,這樣你就處于市場領先的地位,有更大的機會把對手甩在后面。

    比如,小米手機選擇的全面屏的差異化策略,這一策略的實施并沒有增加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成本(當然價格變高了,但是超值)。

    同時,小米的全面屏領先競爭對手大概一年的時間,小米就有更大的機會打敗競爭對手,從而建立先發優勢。

    因此,當你想要建立你的差異化策略時,你要考慮兩個方面:

    1,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否帶來了更高的價值。

    2,對于競爭對手而言,是否有優勢。

    更多閱讀:

    成功背后的戰略性思考

    小米為什么越來越迷上明星代言那一套?

    營銷文案寫作:懂策略、說人話、吸眼球、有人味、促銷售

    2種思維,3個招數,教你成為一個合格的文案

    回復“案例”,分享一個實操的案例!回復“資源”,免費得到上千個視頻、電子書等營銷資源!回復數字“1~365”其中一個數,得到老濕的每日營銷分享

    馬上掃碼關注獲取

    ↓↓↓

    ———————-

    蘋果用戶打賞通道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營銷學習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9075.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月21日 21:30
    下一篇 2018年1月21日 22:0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