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8日 | 第【634】篇原創
“想干成一件事情,哪有不冒險的!”
這句話經常能聽到,尤其是昨天,我說復工之前,一定要做好防護,畢竟,感染的代價太高,你承受不起。可你知道嗎?想干成一件事,正確的做法,恰恰是不冒險!不冒險,才更有機會成事,冒險,反而會讓你“沒機會翻身”,一失足成千古恨。下面,我用一個真實的例子,告訴你,正確的成事姿勢,是不冒險。不冒險的李嘉誠
1950年,那年李嘉誠22歲。拿著在塑料廠工作攢下的7000元,又從親戚那里借了四萬多元,湊夠了伍萬元,李嘉誠開辦了自己的橡膠廠:長江塑膠廠。他生產的塑料花迅速走紅歐美市場,并搶下大量的市場份額,幾年時間李嘉誠的長江橡膠廠就成為全球最大的塑料花廠,被人稱為“塑料花大王”!這個故事,是我們都熟知的,都知道,李嘉誠的第一桶金,就是通過塑料花賺來的。兜里只有7000元的他,就敢借債幾萬元開工廠,在很多人眼里,這的確是冒險的舉動。有人說,要不是當初敢冒險,李嘉誠會有今天嗎?還有人說,想賺大錢,想辦大事,就得有冒險精神,不冒險,咋成功呢。如果你也這么想,你肯定沒有仔細去看過李嘉誠那段時間的經歷。只關注了他借錢辦廠,沒有注意到,辦廠之前,他都做了什么。李嘉誠創辦長江塑膠廠那年,是他22歲。我們把時間線,往回拉5年,從他17歲開始說。李嘉誠十七歲那年,他找到一份為五金廠當推銷員的工作,也就是今天的街頭推銷員。在這之前的兩年里,他一直在舅舅的鐘表鋪打工。在他離開他舅舅的鐘表鋪時,已經不再發愁家中五口的一日三餐,因為他已經完全掌握鐘表裝配技能,且對這一行業已經沒有什么神秘感了。來到五金廠的工作,是銷售白鐵通,主要客戶是街邊的雜貨鋪,可這個競爭可不小啊,自己新入行,還有其他老人,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不為過。于是,他琢磨,另辟蹊徑,把視線轉移到了另外一些進貨大戶,酒樓旅店。另辟蹊徑,與其他推銷員打差異化。結果呢?可想而知,大獲成功,一次就賣出去了一百多鐵桶,隨后,他又把視線瞄準中下層家庭,向他們推銷,而選擇的戰術是直接找老年人推銷,他們沒事,還能口碑裂變。結果呢,一樣大獲成功。他說,“要別人買你的東西,不想被推掉,就必須在事前想到應付的方法”僅僅當街頭銷售這個職位,李嘉誠就干了一年時間,在這一年時間里,銷售水平突飛猛進。而一年后,18歲的他,晉升為五金廠的總經理,管理二百多名工人及二十多名職員。一次機緣巧合,李嘉誠偶遇了萬和塑膠褲帶公司的總經理王東山。他們見面的時候,輕便耐用,物美價廉的蘇交通,還是個新鮮玩意。一經面世,就廣受歡迎。也正是因此,李嘉誠在推銷的時候,吃了閉門羹,別人不要他的塑膠桶了。當他看到這個產品時,他也覺得,鐵桶窮途末路了。同時,他也看到了希望。王東山希望李嘉誠去他的廠子里,且給他高薪。還給他分析,鐵桶肯定是夕陽產業,塑膠產品肯定會越來越受歡迎。不能坐以待斃啊。他決定離開,他向五金廠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忠告,辦廠要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必須轉型,不能吊死在一個鐵桶上。就在奄奄一息的時候,才想起了李嘉誠說的,可以考慮轉型五金鎖具,就這樣,這家廠子又活了。李嘉誠,帶著他王牌銷售的經驗,來到了塑膠廠,并輔助老板,隨時根據市場信息,調整產品線,確保產品暢銷。李嘉誠自己對“打工”的看法是:“對自己的分內工作,我絕對全情投入。從不把它視為賺錢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將之當作自己的事業。”李嘉誠不斷地給自己施加壓力,有了壓力,才會有張力沖力,才會有奮發拼搏。就這樣李嘉誠只花了一年時間,業績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為全廠營業額最高的推銷員。他當時的銷售成績,是第二名的七倍。老板以營業額計算,派發年終花紅,李嘉誠排在第一位,花紅高出第二位七倍。這比總經理的分工還要高,這時候,老板犯難了,這么高的提成,怕其他人有意見。李嘉誠說,給我和第二名一樣的分紅就行了,這樣大家都沒意見。待到他二十出頭時,就已經升到了打工的最高位置,也正是坐在這個位置上,居高臨下,讓李嘉誠有機會縱覽塑膠生產經營的完整過程,有機會接觸整個生產程序。借此機會,他開始拜師學藝,不,應該說是偷師學藝。他仔細的了解了整個生產程序,并了熟于心。在這個階段,李嘉誠不但將自己的銷售能力練得爐火純青,還將塑膠產品的生產工藝了熟于心。再將時間撥到1950年,這年的5月1日,22歲的李嘉誠終于辭去塑膠廠總經理一職,拿著自己的七千余元,又向舅舅,叔父,堂弟加了四萬七千多元,湊足了5萬港元,創辦了自己的長江塑膠廠。這時候的長江塑膠廠,主要生產的是塑膠玩具,以及家庭用品。除了長江塑膠廠這個招牌,以及李嘉誠頭腦是新的外,其他都是舊的,設備、產品、等等,都是舊的。這樣運轉了幾年后,塑膠制品開始趨于飽和,似乎已經沒有足夠的盈利空間了。這時候,他發現,香港人造花廠,生意火爆,悶聲發財。于是,他派出他的女子第五縱隊,潛入人造花廠,偷師學藝。1957年年初,李嘉誠閱讀了一期《當代塑料》,看到一段消息,說意大利一家公司生產制造塑膠花,全面傾銷歐美市場。馬上訂機票,飛往意大利,探訪那家塑膠公司。到了之后,就報名當雜工。每天收工之后,他就回到旅館,把每天看到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特征,都一字不落的記錄下來,梳理流程。當他掌握了所有技術要點之后,立刻回到長江廠,召集員工攻克技術,安排生產。這里面,壓根沒有風險的事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這里,相信你也看明白了,李嘉誠創辦長江塑膠廠,壓根一點風險都沒有冒,甚至是把風險拿捏的死死的。到這里,產品怎么做,已經了然于心,產品怎么賣,也爐火純青。再到后來轉型塑料花,銷售渠道現成的,生產線現成的,工藝流程已經掌握了,就剩下生產了。哪里有風險啊!這里面沒有一步是“賭”,都是把需要的條件提前設置好,再進入下一步。所以說,真正厲害的人,都是不冒險的人,都是善于掌控風險的人。只有主動掌控風險,才不會讓自己沒有翻身的余地,才有機會把事做成。以后,千萬別再冒險了,去做一個掌控風險的人。別讓自己輸不起!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