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日
第【504】篇原創
葡萄賣不動
就是我早上朋友圈說的那個,十米開外掃一眼就知道西瓜好不好的那位。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內幕”,就是行內人習以為常,而行外人一無所知的“秘密”。老哥直搖頭,說這幾年就今年葡萄賣的最差。價錢也最低。往年好的時候,好果子能賣到將近4塊錢,差一點的果子也能賣到近3塊錢。今年,好果子連3塊都上不了。差一點的也就一塊多錢。自己包了幾畝地,基本上也算是剛夠本錢,不賺錢。不作不死
往年,在9月份葡萄快成熟的時候,很多外地的客商早早就來園子里選果子了。葡萄保鮮期不長,客商來挑果子也不會提前太早,來得早了看不出來啥,都是果子快成熟的時候來。這時候,果子還是綠的,談好價格之后,多少交點定金,這果子就算是人家的了。果農收了定金,就想著快點讓葡萄出園,一來是快點收錢,二來也怕后面又變動。這催化劑以上,三五天時間,果子顏色就都上來了,品相也好了。但后面的問題就來了,果子經過幾天的運輸儲存,等上架銷售的時候,一串葡萄就只剩下桿了,豆豆都分家,成了一顆一顆的了。這一整,名聲壞了,今年外地客商尤其少,葡萄可真不少。價錢自然也就上不去了。坑客商這事情,可以說全國各地一直都有,比如早些年大荔的西瓜,也有類似的情況。大荔瓜好,附近省市的客商也都愿意來拉。這名氣出去了,來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比如車去地里壓了草,就找人家客商賠款。路上車多了,各種巧立名目的罰款也就多了。最后弄的來拉一次西瓜,賺的錢都不夠路上交“保護費”的。后來,就出現了“好好的西瓜,這邊爛在地里,那邊買不到”的情況。務農種地的人,不應該都知道”人糊弄地一時,地糊弄人一年“嗎?為啥還能犯這樣的錯誤?而且年年都在上演這樣的事情?自家種葡萄自家都不吃
老哥說,現在地里種的葡萄,一旦開花就要抓緊時間上藥。如果不上藥,果子就接不大,甚至不坐果。掛了過之后,還要上藥,為了品相好,賣相好,還要催大,大果子才能賣上價。雖然說,上多少藥,這都是有規矩的,只要控制到位,還是安全的。所以,也就出現了很多,自家的葡萄自家都不吃,要么就是提前在地里留兩行,少上,甚至不上藥,這是自己吃的,不求好看,只求放心。老哥也說了,不上藥,果子就賣不動,沒人要,就得砸到手里。不上藥,稀稀拉拉的,顧客也看不上,還都喜歡買那些漂亮的,緊致的果子。就像種菜一樣,不打藥,都讓蟲子吃了,菜上面都是蟲眼,別說賣多錢了,壓根就沒人要。是悲哀,但也有機會
老哥是挺無奈的,也想弄點好東西,讓人們放心吃,可這好東西,不賺錢啊,咋弄?我估計,沒有誰會說,他不喜歡,不想吃放心的瓜果蔬菜吧。去外面吃飯,也沒有誰說他愿意吃下了猛量各種添加劑的飯菜吧。其實,這種無奈一直都有。比如說你聽到誰說某個行業”水很深“,他說的是啥意思呢?其實就是說,類似這樣的“信息差”太嚴重,導致的不了解,不信任。那么,對咱做餐飲的,尤其是靈活度較高的中小餐飲來說,越是這種信息差嚴重,機會才越大。我之前接觸過一些很實在的餐飲人,都是想用真材實料給顧客,可總覺得不用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做出來的飯菜,顧客不認。反倒是那種添加劑亂來的店,顧客偏偏更喜歡。他們也很糾結,要不要“隨波逐流”,不跟風吧,對不起錢,跟風吧,對不起心。就好比種葡萄的農戶,給自己留的那兩行不打藥的葡萄,那可是搶手貨,沒有點關系,不去人家家里,你壓根就拿不到,給錢都不賣的那種。試問,我給你說我認識一家,有這樣的葡萄,你不想要嗎?所以說,并不是真材實料沒市場,而是你真材實料沒有讓識貨的人知道。別再糾結要不要跟風的問題了,做到真材實料不亂來,并想盡一切辦法讓你的顧客知道,你的事就成了!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別做閱讀者,要做行動者
●分享這篇文章,與對的人共享價值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