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0日
第【484】篇原創
灰度認知,黑白決策
–張大寬
生意不好,要不要堅持
“干了十幾年餐飲了,這兩年太難了,生意不斷下滑,現在天天賠錢,還要不要堅持?”
“新店開業半年了,一直賠錢,還有沒有必要堅持?”
類似這樣的問題,經常能夠看到。
咋辦,到底要不要堅持?
堅持,都要有什么條件
要不要堅持的這個問題,先放一放。
“要不要”是結論,把注意力放到“如何推導出結論”更重要。
那就先看看堅持,都需要什么條件。
先說一句正確的廢話,堅持“就是為了再熬一熬,期待生意有轉機,能扭虧為盈”,對吧。
那么,“扭虧為盈”都需要什么條件呢?
大致可以分為兩項,即“想不想堅持”和“有沒有條件堅持”
1、想不想堅持
問問自己的內心,到底想不想堅持,這是精神上的,是信念上的,是源自內心想不想把這件事情做好。
這里,包括且不限于學習經營、營銷等方面的知識、計劃,行動,分析,改進現在的行為,甚至推翻現有的思維等等。
2、有沒有條件堅持
前幾天我發了條朋友圈,說“價格沒優勢,品牌沒聽過,產品沒特色,位置也不好,四樣占比超過3個,止損才是最佳選擇”
那么,在生意不好的情況下,用最簡單的這幾樣套一下,價格(成本)有沒有優勢,品牌有沒有優勢,產品有沒有特色,位置有沒有優勢。看看你占了幾項?
“那,對照完之后,就能得出結論,需要止損嗎?”
不不不,絕對不會這么簡單,開玩笑,幾十萬上百萬投資開一家店,這么簡單一套就決定生死了?
不管你服不服,反正我不服。
“那要咋樣?”
接下來,就看看有沒有提升的條件,難度大不大。
比如說,產品沒特色,那就試著找找自己的特色。這個產品,可不限于菜品,你的環境、服務等等都算產品。那就試試看能否在這些細節里找到你的特色。
再比如,價格沒優勢,那就看看在哪些地方可以降低成本,間接提高利潤。
品牌沒優勢,那就試著在你所在的這個小范圍內,做自己的小品牌,哪怕只在這條街上出名,都OK,尤其現在互聯網給了大把的出名機會,都可以去嘗試。
可能,除了位置這個硬傷,其他的都有可能改進提升,不是嗎?
把這些細節都考慮清楚,那些自己能做,那些做不了,到底是能做的多,還是做不了的多。
除了上面說的,還有一條很重要的,那就是“錢”,錢還有多少,能撐多久,這是硬性條件。
都弄清楚之后,大概率你心里就有了結果。
灰度認知,黑白決策
要不要堅持,看似是個“非黑即白”的問題。
但在得出這個“非黑即白”的決定之前,如何思考評判,是更為重要的。
有句話叫做“灰度認知,黑白決策”,意思就是說,在思考評判這件事情的時候,是從白到黑灰度漸變的。
比如說,有朋友問我,XX型號的手機好不好。
你看,表面上他要的是“好與不好”的結論,實質上是想問這個型號的手機,對他來說合不合適。
這個結論咋給呢?
這就進入了“灰度認知”的階段。
所以,我就問他,手機的用途都有啥要求,最常用的是啥,有沒有游戲、拍照等等的特殊需求。
了解完這些需求之后,就能夠給出建議。比如這手機電池不夠大,玩游戲時間可能時間較短,雖然是雙攝,但拍照軟件算法一般,拍出來的照片顏色不夠漂亮,需要二次修圖,屏幕倒是挺大,看電影啥的比較舒服。。。。
根據每一項的需求做出評價,然后給一個綜合的優劣分數,買不買,自己看著辦。
同樣還有啥呢?比如有人舉報這人貪污,接到舉報,就需要進行調查,這個調查的過程,就是一個“灰度認知”的過程。各項證據都能彼此印證,證明這人確實貪污了,那就依法查辦就好了。
你看,這都很常見的“灰度認知,黑白決策”的例子。
所以說,要不要干這個決定,需要有一個“灰度認知”的過程,才能得出切合實際的答案。
謀事在眾,定事在寡
這個答案,這個決定,除了自己,沒有別人能替你做。無論是賺錢還是賠錢,最終的結果都要自己承擔。所以說,“聽大多數人的建議,自己做決定”。
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不容易。我見過更多的人,是聽了大多數人的建議,讓大多數人幫自己做了決定。
請你一定要清楚,別人的建議,都是別人的,虧了賺了都和別人沒什么關系,所以,他們的話,只是建議。就像我做咨詢一樣,但凡拿主意的事情,我都會告訴對方,決定需要你做,我只能幫你分析利弊,怎么樣最合適,怎樣不踩雷。
除了你自己,誰也無法幫你做決定。
如果你也遇到了這樣類似的問題,暫時撇開焦慮,停下來,給自己幾天時間,冷靜的分析一下,自己遇到的問題到底是什么,因為什么導致的生意變差,難以繼續。到底是調整改變的難度大,還是放棄撤退的難度大。弄明白了,再做出自己的決定即可。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別做閱讀者,要做行動者
●分享這篇文章,與對的人共享價值
長按二維碼添加大寬私人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