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6日
第【439】篇原創
避免歸因錯誤
才能降低失敗率
–張大寬
我一個朋友的親戚,是位有著十幾年經驗的川菜廚師。
早些年在五星酒店后廚工作,因為和廚師長不和,辭職去了一家川菜酒樓。
畢竟上過正規局子,技術基礎也過硬,自然在酒樓也做的不錯。
干了兩年,這哥們心理有點不不滿足,自己這么賣力,都做到后廚主管了,七七八八加起來,一個月也就萬八塊錢。算算老板呢,一個月怎么著也得賺個十幾萬。
再回憶一下這兩年,他來的時候,店里的生意也一般,因為帶來了之前的經驗,對菜品各方面都進行了改進,生意也隨著逐漸變好。
雖然說年底也給紅包,老板平時對自己也不錯,但如果自己出去干,應該能賺的更多。
經過了幾個月的糾結,終于,他辭職出來開店了。
結果,可能你也猜到了,這大哥創業失敗了。。。
后來,我朋友和我聊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總結了一下失敗的原因,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把組織能力錯當了個人能力”。
當然,失敗的原因肯定不止這一個,但針對這件事情,這個原因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個人能力,什么是組織能力?
比如說,你店里的廚師來和你談,要你給他50%的收益分成,因為一家店最重要的就是菜品,這是根基。如果不是菜品的口味好,你也不可能賺這么多錢。
如果不給他分紅,他就辭職,在你對面開一家店。
這時候,你會怎么想?
先別急著氣憤,我只是舉個例子而已。
廚師能做出優質的菜品,這是標準的個人能力。個人能力的高低,決定了菜品的好壞。
但,能讓一家店正常運營,實現盈利,可絕對不是靠著一個能做好菜的廚師。
菜品、服務、環境、營銷推廣,等各個方面,這是一個系統活。
能讓一家店做到多好,這就要依靠組織能力,而不僅僅是個人能力。
無論從組織構架上看,還是流程分工上看,廚師只是這個系統上的一個部分,一個節點,而非全部。
我們再看看那些連鎖店,尤其是類似麥肯系的連鎖店,他們對店長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非常高,招聘員工的要求也不高。
為啥能這樣呢?
就是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極強的組織能力,普通人經過快速培訓就能上崗。
別把系統能力錯當個人能力
那么再說我朋友的這個親戚,他最大的問題,就是錯把系統能力當做個人能力。
覺得從他去了之后,對菜品做了調整,店里生意逐漸變好,甚至穩定,都要歸功于他,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店。
既然自己有這么大的能力,那么自己出來開店,肯定也不會差。
可當自己開始做的時候,才發現當老板和當廚師是兩回事。
以前只需要重點研究如何提升菜品就好了,而現在除了要做菜,還要會算賬,會營銷,會管理,會伺候人。。。。
如果看不到這些部分,把盈利都當做個人貢獻,個人能力的體現,就會有一種“都是我的功勞”的錯覺。
當自己上手的時候,風險自然就很大了。
那,廚師開店,如何降低風險呢?
首先,要建立“組織能力”的概念。
比如說,開店之后,自己負責后廚,那么前廳服務誰來負責,整體的運營誰來管?
哪怕是開一家小一點的店,也存在營銷推廣,顧客維護等問題,這些工作,誰來做,能不能做好?
千萬別有“我一個人就行”的思維,我遇到過幾位老板,都是廚師自己做,夫妻店顧兩個服務員,本以為自己能掌控全局,結果自己陷在后廚壓根就沒有時間。
如果在行動之前,有這個“組織分工”的思維,清楚一家店能做好,是靠組織能力,風險就降低了很多。
其次,要強化個人能力。
這里的個人能力,并非僅限于菜品制作研發的能力,而是運營一家店的能力。
那,這個能力,在沒有開店的時候,怎么學呢?
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在做廚師的時候,就練習站在老板的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做的時候,降低風險。
這也是“廚師思維”和“老板思維”的一個轉換。你越早轉換過來,未來自己做的時候,風險越低。
對于個人而言,一定要能清楚什么是個人能力,什么是組織能力。
切勿把“功勞”都歸結于個人能力強,而忽略了系統能力的作用。
別把生意好,都歸因于“我的菜做的好”。一家店,有個好廚師,是生意好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一定要警惕“歸因錯誤”
即使是廚師當老板,也是如此。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別做閱讀者,要做行動者
●分享這篇文章,與對的人共享價值
長按二維碼添加大寬私人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