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7日 No.904
1
今天天氣很好,出去溜達了一圈,不想去人多的地方,就去了漢長安城遺址。
這塊地方,是西安市三環以內,唯一的一片“凈土”,沒有開發,現在也不讓社會車輛進入,也沒有什么游樂設施,所以到這里來的人也不多。
之前在里面溜達的時候,就發現里面有大棚,要知道,西安這個城市,地下最不缺的就是文物,這一大塊漢長安城遺址,誰知道地底下有啥寶貝疙瘩呢。所以這一塊也一直被保護,不允許動土。這個地方出現大棚,就讓人很奇怪。
今天溜達到這,才發現,這個大棚是草莓園。
來都來了,就順路買一點。
2
老板在大棚旁邊,弄了個活動房,這地方也不讓蓋固定房。
活動房門口擺了一張桌子,一個電子稱,還有若干個塑料筐。
問老板怎么賣,老板說30一斤,然后遞給我了一個塑料筐,指了指后面,說自己去棚子里面摘。
鉆進大棚,可是真熱啊,感覺有三十度,手機屏幕上立刻出現一層霧氣,就像大冬天戴眼鏡鉆進火鍋店的感覺。
接下來,就是挑挑選選的摘,摘了差不多滿筐,估摸著有二斤多,熱的滿頭汗,就撤出來了。出了大棚,才覺得外面的溫度真舒服。
老板接過我摘好的草莓,放到秤上一看,七十八,二斤半多點,掃碼付款。
前后差不多二十分鐘時間,但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也學到了一些東西。
3
從買草莓中觀察到了什么?
1、賣貨,招牌一定要明顯,要讓人一眼就明白
這家草莓園,大棚里路邊還有三十米左右,而且在路的這一側,有一排樹擋著大棚,并不容易被觀察到。
于是他家在路邊放了一個大約一人高的牌子,牌子中間紅底黃字“草莓采摘園”,上下分別印著草莓的圖片,清晰明了,一眼就看明白了。
2、別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就是藍海
進了大棚,自己摘,開始看到的大多都是半紅半白的草莓,成熟度不夠,并不是多理想的,就算是摘,也是勉強挑選。
于是,我就一直往里面走,越往里面走,品相好,成熟度高的草莓越多。
為啥里面越多呢?是不是因為靠近門口的地方因為有出口,溫度低,草莓生長慢?
不是不是滴,這個大棚長度大概有近百米,不是小棚子。
人們都懶得往里面走,門口附近能摘到的,摘了就走了,方便啊。
所以,別人不愿意去的里面,反而能夠摘到很好的草莓。
3、資源要充分利用,一魚多吃
草莓園,主業就是賣草莓嘛,那你覺得這個大棚還能開發什么副業呢?
浙江湖州的德清縣,有個老板是養甲魚的,他發現甲魚養兩三年之后,池子里面會有很厚的一層甲魚的排泄物,這對養殖甲魚來說,可不是什么好東西。
咋辦呢?
他就想了個注意,在甲魚田里面,套種水稻,這些排泄物,變成了天然的有機肥,于是,就有了鱉稻共生。
而在遼寧盤錦,特別有名的盤錦河蟹,則是和盤錦大米在一起,屬于蟹稻共生,這都是資源充分利用,一魚多吃的路子。
當然,這個草莓園,沒有上面說的規模這么大,但這個里面,同樣也有可以充分利用的資源。
我在大棚里面,看到了蜜蜂,看到了兩個蜂箱。草莓開花,蜜蜂采蜜,最終變成蜂蜜。這個可是貨真價實的“草莓蜜”,這個可是稀有物品,可惜今天忘了問蜂蜜賣不賣了,下次有機會去問一下,什么價格,應該不會便宜的。
4、行業潛規則
賣草莓,也有潛規則,估計你也猜到了,對,就是那個框子。
草莓30一斤,摘好之后,是連同框子一起稱重的,這個小框子,我回家稱了一下,90克,也就是不到六塊錢。
其實要說,還算在接受范圍之內,不是太夸張。相比那些大閘蟹的繩子,這是非常便宜的了。這個框子成本估計也在2塊。
這樣的操作,也算是行業潛規則,之前在別的草莓園買草莓,也都是這個模式。
其實,在現在的市場上,如果能夠反過來做,口碑的回報則會使非常棒的。
比如,一般來說,超市的各種散裝的稱重計量的視頻,包裝都是和食品一起算重量和價格的(精包裝、包裝太重的不算)。
昨天看到有人發的抖音,在胖東來買了一盒油炸花生米,專門復稱,比如標簽標注的是300克,上秤就是320克,那20克是包裝,真正做到了凈重300克。下面的評論直呼實在。
你看,人家做得好,都是有原因的,不是嗎?
5、追銷意識不強
結完賬之后,老板也沒說下次再來,也沒說留個電話,更沒說留個微信,沒有追銷的動作。當然,這個季節,人家可能也不缺客戶,更不缺我們這樣的散戶。
但在這個人流量并不多的地方,能夠多留一個渠道,不就是多一個機會嘛。
4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門道,但很多門道的道理可都是想通的,賣草莓的,和開飯店的,還有做零售的,等等都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可以借鑒參考。
你今天學到啥了?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