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餐謀張大寬”
2018年
11月25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每天一篇原創文章,這是第【194】篇
你的存在
是因為對方的需要
便利店里的神
在零售業,有個說法,說便利店只有兩種,一種是其他便利店,另一種就是7-11便利店。
具體數據無從考證,但從這個說法來看,7-11在零售界的地位,已然是神一樣的存在。
為什么7-11有這么高的評價呢?
因為他做得好啊,被顧客接受并喜歡啊。
到底是哪里好,怎么好,才會得到顧客認可?
那就先了解一下7-11的歷史。
現在都說7-11是日本企業,其實最早,他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美國企業。
早在1927年就已經成立。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7-11的創始人鈴木敏文在去米國餐館的時候,在加州偶遇了這家小店,他發現這家這么小的店,竟然能容納如此多的商品,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食品到生活日雜,應有盡有。
于是便想盡一切辦法,將7-11引進到日本,隨后便在日本發展壯大,在九十年代的時候,便把米國7-11給收購了。
你看,這個經歷像不像很多餐飲老板們去外地出差,偶然發現一家店很好,然后引進回來,只不過后面的故事不盡相同罷了。
當然,也有引進之后做的非常好的,但不少都是以關門告終。
到現在,7-11已經成了世界最大的便利店集團,門店總數已經超過5萬家,其凈利潤能夠達到20.5%,遠超全球零售的平均水品3%。
你沒看錯,平均水平是3%,如果你身邊有開標超和在大超工作的朋友,問一下他們,整體的凈利率有多少就知道了。標超的凈利率能做到10%已經很厲害了。
店開得多,還能賺錢,還能出貨,這不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嗎?
那,7-11到底做了什么,才會如此讓顧客喜歡?
高效性,節約成本
提高效率,向內降成本。
一家店的利潤,從兩部分來,一個是多賺錢,另一個是多省錢。
餐飲也罷,零售也好,利潤都是一點點摳出來的。但請你注意,我并不是要給你說,要拼命省錢。
內部的利潤,要從效率來找,而不是降低產品品質來省。
7-11,也是這么干的。
在七十年代的日本,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民眾的消費能力和欲望也高漲,所以在當時,產品不重要,只要你能放到貨架上,就不愁賣不出去。你看,這想不想前些年的餐飲,只要你開店,就有人來吃,就能賺到錢。
處于這樣的環境下,大超市更受偏愛,所以私人開的小超市小店生意就非常差。當時鈴木敏文是日本一家大超集團的董事,他帶著這個小店怎么活的問題,就去了米國考察。
考察后就引進了7-11。在引進之后,鈴木敏文就主推7-11為24小時全年無休的便利店。
當時日本的便利店都是周日歇業的,要放一天假。你可能會說,這不就是機會嗎,天天都盼著別人都關門,就我一家開張。
是沒毛病,但這里有個問題,大家都放假的時候,供應鏈的問題怎么解決?你要全年無休,還是24小時唉,沒有配套,你那什么賣呢?
你說可以多進貨?拜托,這是小便利店,有的甚至就沒有庫房,不是想多要就能放得下的。
但定了這個基調,就要繼續往下干,鈴木敏文便挨個去說服供應鏈的商家,通過兩年時間,終于把供應鏈的問題基本解決了。
同時解決的,還有配送問題,第一家7-11開業的時候,光送貨的車就達到了七十多輛,如果一輛車停3分鐘,半天就沒了,這么干誰也受不了啊。
后來通過調整,采用了聯合送貨的模式,就是同一個區域幾家不同品牌的供應商的貨打包在一起,統一運送,就這樣,把送貨車的數量降低到了9輛,效率大幅提高。
于此類似的,還有他提出的“溫度管理”就是不同的產品,按照存儲溫度的不同進行分類配送。專車專送,不需要一輛車照顧到所有的產品。
還有不斷的提高各類食品的生產工藝流程,提高品質,提高效率。
確定性,讓人安心
我知道不會被坑。
你看,如果顧客對你的信任能夠達到這一點,你一定會成為他的優選。
你是老板,但同時你也是顧客,你也會在別人家去消費。如果一家店,你去了一次,體驗也不錯,經常去也沒踩過雷,是不是就會產生一種確定性,每次去都很放心,不會總想著他會不會坑你。
那對你的顧客來說也是一樣的。
而7-11的核心競爭力,也正是為顧客提供有品質的商品。鈴木敏文一直給員工強調“品質是根基,如果沒有品質,顧客就不會二次消費”。便利店和餐飲一樣,都是高頻消費,如果這次顧客來吃你家的飯,肉是酸的,他下回還回來嗎?
肯定不會了,還會給身邊的朋友說,憋去那家店,垃圾,肉都是臭的。
品質做不好,就是致命的。
為了保證品質,7-11成立了一個組織,叫做專一生產工廠聯盟,說白了,就是一家工廠只為7-11生產食品。為什么這么干呢?
比如一家面包企業,這條流水線上又生產紅豆面包,有生產榴蓮面包,那么結果一定會出現竄味或者殘留的問題,品質就無法保證。
抽煙的朋友,不知道你有沒有感受,比如說你經常抽的煙突然發現最近味道變了,甚至還像另一種煙的味道了。
如果碰到這樣的問題,大概率不是調整了配方,而是味道不對的煙,是別的煙廠代加工的。一條生產線上做了多個產品。
可能你會琢磨,這么干,工廠會不會吃虧啊,你7-11有多大的量啊?
但反過來說,如果產品品質足夠好,顧客的復購率一定會很高,那么銷量的上漲也是必然的。
這有點因為相信而看見的意思,信了,干了,結果成了。
這樣,也倒逼工廠提升品質,做不到極致,就會被顧客拋棄。
再加上從一開始就主推的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長期以來,就讓顧客產生了依賴,知道他就在那,我隨時去,都能獲得我想要的東西。
這就是確定性,從營業時間,從產品品質,讓顧客從熟悉到依賴,也因此成就了7-11。
隨處可見的老朋友
在門店擴張的時候,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在每個城市都開設一家7-11,另一個則是在一個城市開設多家7-11.
而對于這兩個選擇,鈴木敏文選擇了后者。
他認為,小規模便利店,不能滿天撒網,分散開店。
而是要選擇密集選址,打破常規。
在一個城市里,成片的開店,新店就在老店附近,500米內甚至有兩三家店。
這不是自己跟自己干呢嗎?
可這樣做的好處有兩方面。
對內,能夠大幅降低配送成本,要是打個廣告,做個促銷的話,幾家店都能享受活動帶來的紅利,還能節約人員成本。
而對外,密集型開店,讓顧客在哪都能看到7-11的品牌,見得多了自然就熟悉記住了。
當在一個區域 內有了品牌效應之后,其他地區的顧客也會有所耳聞,當你一旦把店開到他們附近的時候,他們心里就會覺得,哦7-11來了,太好了。
就像老朋友突然來到身邊一樣,自帶流量。
密集開店,最終讓7-11的品牌深入人心。
顧客需求,才是存在價值
全年24小時無休,堅守如一的品質,還有一切為顧客著想的便利服務,讓7-11在顧客心理的地位變的無法撼動。
即使到現在,7-11的競爭者也不少,可這并不影響他成為便利店里的“扛把子”。
關于7-11的細節,還有很多,都在這本《零售的哲學》里。
書中還講述了7-11如何貼近顧客需求的細節,例如ATM機的設立,單品管理制度的使用,便民設備的搭配,等等細節,講述了如何從顧客需求出發,為顧客帶去便利。
一家店,一家企業的成功,一定是滿足了顧客的需求,被顧客選擇。
如果7-11一直把焦點放在對手上,不去重視顧客需求和體驗,估計也不會成為今天的王者。
這也是我讀完這本書的一點感悟,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用。
你的敵人,從來都不是對手,而是你無法滿足顧客需求。
推薦這本《零售的哲學》給你,阿貓,阿狗商城均有銷售。
張大寬
: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想解決餐飲難題 想改變經營現狀
來和大寬“一對一”的聊聊吧
封閉思考不如借助外力指導
精明的老板懂得用最短的時間解決問題
猶豫和拖延才是一個老板最錯誤的決定
每天一篇原創文章
我的目標是讓你成為一個行動者而不是一個閱讀者!
●關注公眾號(dkxy029),更多干貨獨家分享
●分享這篇文章,與對的人共享價值
●歡迎評論區留言,表達你的看法
著作權歸張大寬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轉載請注明:作者:張大寬,微信號BG9FBG ,微信公眾號:dkxy029。轉載人的轉載行為,視為同意本條,轉載須附本條!已委托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喜歡就點一下“稀罕作者”為價值輸出CALL!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