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攤上事了,奶茶里發現了半截煙頭,顧客索賠1萬。
當商家調出監控后,再對比顧客給的證據。這事兒不簡單……
“喝”出煙頭的顧客撥了市長熱線
這事兒發生在杭州,西湖邊,和白娘子與許仙沒有關系。
司先生,事件中自稱每個月都會買一次coco奶茶的男1號。11月25日和朋友相約游西湖,先在COCO買了杯奶茶,然后赴約。
剛開始喝沒有異樣,后來吸到了條狀物,吐出來一看是半截煙頭。
為了讓采訪的記者相信自己說的話,司先生說西湖監控多,他喝奶茶到整個吐出煙頭的過程都被拍下來了,可以調監控。
吸出煙頭之后,司先生返回到店里,告訴店員這個事。等了10分鐘后,店員說要向領導請示,他就說在旁邊的星巴克等。
司先生介紹,當店長和經理趕來后,說要將煙頭和奶茶帶回店里檢測,第二天告訴結果。最后,處理結果是給我幾張優惠券,也沒說賠償多少金額。
由于對店家的處理態度很不滿意,于是撥打了12345市長熱線進行投訴。
事發點店長回應:疑點挺多
為了了解此事是否屬實,采訪記者來到coco東坡店,聽到了另一個版本的說法。
該店店長介紹,店內的監控視頻顯示,11月25日12點10分左右,司先生獨自一人前來,點了一杯9元錢的珍珠奶茶。
但是沒過多久,司先生又折回店里,直接問店員:“你們經理呢?我要找你們經理。”然后說“讓管事的人來星巴克找我。”
▲ 柜臺監控畫面。
▲ 操作區監控畫面。
到了星巴克后,店長要求取回奶茶做檢測,但是司先生并不同意,“他當時奶茶大概還剩下不到半杯吧,我拿一個小杯子裝了100ml左右回去,他就立馬把剩下的奶茶拿回去了,感覺他有點心虛了吧。”
從司先生的言行中,他們發現了幾個疑點:
1. 吸管上面有燒焦的痕跡。
2. 顧客說奶茶喝了好多年了,但并未感覺到。
3. 顧客說吸到煙頭的時候,并沒有覺得很氣憤或者很惡心的感覺。
4. 整個索賠流程也顯得很‘老道’。他先是試探性地問‘最多能賠多少錢’,當聽到的回答是一杯奶茶金額時,司先生就不樂意了,說不接受道歉,索賠1萬。還說要是不賠1萬,就先曝光給媒體,再發微博,然后再投訴到食品監督管理局。
對于司先生的所作所為,該店店長也感到很無奈,他說,這事有利有弊,之后會申請在店內加裝一個監控,并且加強衛生檢查力度。同時還表示,如果有需要,會走法律程序進行起訴。
律師說法:消費者與店長皆有維權權利
浙江南方中辰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樹楊說:“目前的情況是雙方各執一詞,尚不能證明投訴人的說法屬實。”
如果消費者遇到這樣的問題,應該第一時間固定證據,并向衛生部門、工商部門進行投訴,若商家存在不符合衛生條例、食品安全質量不合格等問題,會對其進行處罰。
“若情況屬實,投訴人應前往派出所申請調取監控,可以要求退錢并賠償醫療費等費用,若賠償問題協商不成,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陳樹楊說,“但如果投訴人反映的情況并不屬實,就涉嫌觸犯敲詐勒索罪,司法部門會根據其情節嚴重程度進行罰款,甚至會面臨牢獄之災。商家可以選擇報警,由公安部門介入調查。”
網友:碰瓷技術太菜鳥
看到新聞中的照片,這一次許多網友站在了店方。
有人認為,現在奶茶的制作過程都能全程看見,估計這次是碰瓷。
也有人表示,煙頭分量很輕,應該浮在上面。怎么喝到一半吸出來,明顯是人為。
更有人做了技術分析,那么長根煙頭,如果不是可以對著吸,很難吸起來。自己平時吸珍珠都費盡,更別說煙頭了。這位顧客吸奶茶的技術很高,可是碰瓷的技術太菜鳥。
在過去,飲品中存在異物的事件偶有發生,對行業中人起到了警示作用。對于自身的錯誤,店家應積極承擔并做出解決方案。
但遇到一些突發事件,門店也應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教會店員如何應對,避免一些不良人員進行敲詐、勒索。
關于這件事,你還有什么看法?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如何處理?
(新聞、圖片來源:青年時報)
中國飲品快報推出
“奶茶店老板實戰交流群”
想開奶茶店的,
先向成功的奶茶店老板學學,
可以大幅降低開店風險。
奶茶店老板,
你經營中遇到的問題,
別的奶茶店老板可能早已遇到了,
你正在傷腦筋尋找的解決辦法,
別的奶茶店老板可能早就找到了,
加入中國飲品快報“奶茶店老板實戰交流群”
和同行交流,事半功倍。
入群,請加小編老黃,掃下面二維碼
老黃
—————END—————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找原料,請點擊下方LOGO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