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是剛需,又是現金流看的見的行業,本身也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做什么的時候,就把餐飲作為自己創業的方向。但是當他們投入大幾十萬,上百萬進入的時候,開業后卻發現沒有生意,或者說生意火了一陣子后就持續下降,然后通過各種促銷活動來提升營業額,也只能維持短暫繁華,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變。最后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兩年,最終實在不支,關門閉店。那么,到底應該怎么做餐飲?吾老濕專注餐飲品牌策劃,基于實戰的經驗,總結了餐飲品牌打造的四大方面:今天我們著重講一下產品價值感的打造,這是任何餐飲的必備基礎,如果你連產品價值都無法塑造,那你就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撕開一個口子,只能淪為平庸,甚至慘淡收場。因為最近很多餐飲老板加我微信咨詢,希望我給他們直接出營銷方案,這種伸手黨的行為讓我無語的同時,我發現他們對促銷引流有很大的誤解。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理解,做活動的原因是為了什么,尤其是餐飲行業而言。如果,一個餐飲門店沒有自己的差異化價值,那他就面臨激烈的競爭,消費者也沒有選擇他的強烈理由與對門店的獨特記憶。我要糾正以下餐飲老板的錯誤思維:打折促銷做活動,不是為了引流,不是為了聚集人氣,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驗證門店的差異化價值!很多不懂營銷的餐飲人,給自己品牌的口號就是“好吃,不貴”。這其實就是個廢話似的口號,你是做吃的嘛,本來就是要好吃,難不成還說不好吃了?一句好的品牌口號能夠讓顧客產生“自我驗證”,在進店消費的過程中強化品牌的價值感。比如我們給很多餐飲品牌的口號,如:“不賣隔夜肉串,當天串當天賣”“不加一滴水,原汁生滾才真鮮”“小火慢熬三小時,牛油火鍋就是香”…這些口號屬于無效信息,在進店消費的時候,無法驗證自己接受到的信息,也就無法驗證你的品牌價值。這個時候,顧客進店的時候,吃到這個肉串真好吃,這個海鮮好吃,火鍋真香,他就會給自己找一個理由,為什么他家的肉串好吃,原來是他家的肉串是當天現穿,更加的新鮮,所以味道當然更好了。如果沒有這樣的口號,他們進店吃了也就吃了,即使好吃,他也找不到理由,只是覺得確實不錯。而一旦你給了他理由,他就根據你的口號,進入“自我驗證”,否則他就無法說服自己。就像之前看的電影《寄生蟲》,主人公一家由于窮,心里卑微,即使有醉漢在他家窗戶門頭撒尿,他們沒有一個敢去制止的。然后,男主人公的朋友是一個大學生,前來探望看見了這個醉漢,主動制止。男主人公一家卻說“果然是大學生,就是不一樣,有勇氣”。其實,這個跟他是不是大學生一點關系都沒有,正常人都會制止的。男主人公一家,由于窮,卑微,看見有人制止,卻把理由歸結在他是大學生,這其實也算是“自我驗證”的一種,他是大學生嘛,自然比我們更勇敢。所以,口號要傳遞出可驗證的價值信息,這樣才能讓顧客進店消費時,強化對你這個品牌的認知,提升價值感,形成獨特記憶。那么對于一個餐飲門店而言,什么時候做活動,是最佳時期?因為對消費者而言,新開的門店,大家都愿意去嘗鮮,去吃一下到底好不好吃。這個時候,如果你在開業的時候做活動,消費者當然會更愿意到你的門店去嘗嘗鮮了。那么,開業做活動的前提是什么?一定是你要提前規劃好門店的價值所在。只有規劃好了你的門店差異化價值,顧客進店消費后,驗證了你的價值,認同了你的價值,消費者才會愿意下一次來消費,形成復購。如果顧客嘗鮮后,對你的產品不滿意,甚至是負面體驗,這個時候他就不可能會重復來消費。也就是說,對于餐飲門店而言,任何方式的引流都是為了讓消費者前來驗證你的門店價值。如果你的門店價值顧客感受不到,雖然不能說你會倒閉,但你想比競爭對手生意好,也是吃人說夢了。所以,引流不僅僅是為了聚集人氣,為了賺錢,為了擴大知名度,引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顧客前來驗證門店的價值。講到這里很多餐飲老板可能不懂了,怎么打造差異化價值?又如何提煉價值?塑造產品價值感最重要的一點是門店價值口號的提煉,那么怎么提煉價值口號呢?主要圍繞三個原則。而價值是需要被顧客感知的,顧客無法感知的價值不能稱之為價值,那是無效價值。客戶價值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客戶對所獲取的價值的感知,二是客戶對所付出成本的感知。打算購買某種產品或服務的客戶會縱觀一遍他們的選擇,找出他們可能敢考慮購買的所有品牌和產品,建立一個可供選擇的集合。最后,客戶會購買他感覺提供最多的產品或者服務。價值是由顧客決定而不是由企業決定,是顧客可感知價值。因此,企業為客戶設計、創造、提供價值時應該從客戶導向出發,把顧客對價值的感知作為決定因素。簡單點講,所謂的價值就是企業提供的產品能夠解決消費者的某一個需求,并且能夠說明為什么我們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好的解決這個需求,形成與競品的顯著區隔。以上所有提煉出來的口號,都是深挖客戶產品的各個價值點,然后選擇一條符合企業戰略資源投入,又能夠讓消費者感知的到價值作為品牌的戰略口號。所謂符合認知就是說,我們提煉的品牌戰略口號要能夠符合消費者的心智認知,如果與消費者的認知相違逆,或者認知不強,那就不行。比如說,“小火慢熬三小時”是符合高感知價值認知,消費者心智中存在著“小火”“慢熬三小時”的代表著“好的”意思,認為牛油火鍋的鍋底會更香,進而形成強勢的購買理由,提高消費者購買的決策效率。但是如果你說“小火慢熬三十小時”,這就不符合消費者的認知了,消費者會認為“三十小時?這湯早就熬酸啦!”導致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的質疑,也就難以形成價值認知。前因后果是什么意思呢?這算是一個技巧,并不是必須的,而且是以產品為主的價值提煉的技巧。大家發現規律了沒,所以的戰略口號,都是采用“原因+結果”組成的,前面要證明為什么你的品牌(產品)更好的解決消費者的問題,后面是結果,好在哪里。“小火慢熬三小時”這是原因,“牛油火鍋就是香”這是結果。“不加一滴水,原汁生滾”這是原因,“才是真的鮮”是結果。除了提煉產品的價值口號,必須在顧客的就餐體驗上給予顧客價值感。餐飲老板在打造產品價值感首先想到的是升級食材,把產品做的更好。升級食材,做更好的產品本質上還是屬于內部思維,所謂更好對于消費者而言,一定是能夠感知到的,一切消費者感知不到的行為動作都是廢動作。更好的滿足消費的前提就是:消費者的價值感知。價值就是說你提供給顧客的東西本身是有價值的,或者說在認知上是有價值的。感知就是說有價值的東西必須要讓顧客感受的到,顧客感受不到,你的動作就是浪費了,只是增加你的成本。我們有一個客戶是做土豆粉的,有一款產品的土豆粉的主打配料是小酥肉,他們想提升這個小酥肉土豆粉的價值感知。他們是這樣做的,因為原來小酥肉是和土豆粉一起下鍋煮的,端到顧客面前消費者是看不到酥肉的。于是他們認為提升產品的價值感知,應該在端給顧客之前,把小酥肉放在土豆粉的上面,這樣消費者一眼就能夠看到小酥肉,這樣就能夠提升價值感知度了。這個動作的錯誤認知在于,小酥肉本身不具備價值感,所以,你即使放在顧客肉眼可見的范圍內,消費者也不會覺得你的產品具備價值感。要改變消費者的認知,就應該把小酥肉換掉,換成紅燒肉,土雞肉,或者是鮮蝦等。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產品本身不具備價值感,即使顧客感受的到,也無法讓消費者產生價值感。第二點就是產品本身具備價值認知,但消費者要能夠感受的到。還是以我們這個客戶為例,由于想要突出差異化,我們的土豆粉客戶從土豆粉湯底入手,打造“現熬烏雞湯土豆粉”的概念。這個差異化切入點沒錯,現熬烏雞湯底具備價值認知。但遺憾的是消費者在就餐體驗過程中根本無法感受的到。因為顧客大多點的是辣味或麻辣味的土豆粉,辣味直接掩蓋了烏雞湯的味道,消費者沖著現熬烏雞湯進來,卻在實際體驗當中根本無法感受到烏雞湯,這就造成預期的落差,導致顧客體驗度不友好。這就是典型的把資源投入到顧客感受不到的廢動作。解決辦法就是專門開發一款現熬烏雞湯土豆粉的產品,不僅有烏雞湯還有烏雞肉。我經常強調餐飲老板們不要沉迷于產品主義,而是要現在消費者的角度,讓產品的價值可感知,因為如果顧客感受不到你的價值,你再好的產品,再精選食材,也是做無用功。那到底怎么才能夠顧客感受到產品的價值呢?這可能是老板們最為頭疼的事。第一種就是:“把原本在后廚可以完成的事情,拿到顧客面前做”。你現在去吃椰子雞,他們在上鍋底的時候,里面是沒有椰子水的,然后他們會在上完鍋底之后,親自把拿著開好的椰子,在你面前倒進椰子水。本來上鍋底之前,后廚是可以提前把椰子水倒進鍋里,然后端到你面前的,為什么他們要多此一舉呢,原因就是在你面前倒進椰子水,能夠提升你的價值感,讓你感覺是真材實料。現在很多烤魚品牌,用的是活魚,那么為了證明真的是活魚,你在點菜前,會讓你先點魚稱重,然后拿去廚房,為的也是讓你看到是真的活魚。譚鴨血的鍋底是和別人家的不一樣,別人家的鍋底是沒有食材的,譚鴨血的鍋底,有各種菜品打底,比如鴨血,鹵味制品等。所以,為了讓顧客能夠看到鍋底的食材,他們再上鍋底時,也是不添加湯水的,湯水是在上桌之后再添加的。這一點,湊湊也是這樣做的。湘菜中有一道菜,就做擂辣椒茄子,我吃湘菜的必點菜之一,這道菜上桌之后,還有一個手桿的東西。拿來做什么呢?就是讓服務員在顧客面前擂一下,這原本也是可以再后廚提出做好上桌的,為什么把這一步驟留在桌上。也是為了讓顧客強化價值感,同時調動參與感,塑造儀式感。所以,你要設計產品時,你要考慮的是,這個菜品的核心價值點是什么,這個核心價值點能否在顧客面前直接展示。這些東西本身不會增加產品的成本,但能夠讓顧客切實的感受到產品的價值感第二種方法:把一些不重要的產品或者說很細節的工藝升級換代。說到食材升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在主要的產品上提升價值感,比如:這當然本身沒有錯,這作為你的主打產品,你本來就要用更好的,所以,這種升級食材,顧客雖然會覺得有價值,但也會覺得這是應該的,不會產生很有價值感的感受,也就少了些沖擊感以及記憶點。我們可以把一些資源投入到不重要的產品上,以及很細節的工藝上。因為在這些細節的方面,顧客原本是沒有期待的,這時候你升級了,顧客就會覺得細節的產品都做得這么有價值,招牌的主打產品,肯定也不會差,還能讓顧客記憶猶新。比如說太二,太二的的米飯是用五常大米煮的,這當然還沒有什么,但煮飯的誰卻是用農夫山泉煮的,農夫山泉大家都知道,本身擁有價值認知,用農夫山泉煮飯,大家在潛意識就會覺得米飯會更好吃。除此以外,太二的茶也非常有特點,是一種花茶,普通的門店的茶水就是普通的茶水,本身沒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如果突出她,就可以讓顧客產品記憶點,高價值感知。除了太二的花茶,祿鼎記的茶水也是類似于古代宮廷的一種茶(茉莉花茶?),是用長嘴壺表演倒水的功夫茶,這就有意思了。再比如說云南米線的幾個品牌,阿香米線,大鼓米線,云味館,都有一個產品是這樣的,就是他的鍋是烤箱烤熱的,然后把這個熱砂鍋,原湯,米線,配菜用類似韓國的小碟子整齊擺放一排,都端在顧客面前,把湯水倒進熱砂鍋,水會沸騰,再把米線、配菜也倒進去,直接可以把米線煮熟,然后就可以吃了。這個砂鍋就是非常獨特的,很厚很重,但也很有價值感。比如說上次去上海出差吃到的新疆的一個菜品(下面第一張圖),他的器皿是哈密瓜的皮做的,你會覺得有價值感,也會覺得有意思。所以,你如何打造產品價值感,你可以在無關緊要的產品,以及細節上突出價值。比如湯水的選料,擺盤的器皿,免費的茶水,以及給顧客的筷子,湯匙,托盤,桌子,椅子,紙巾,甚至餐廳的衛生間,結賬的小票上,都可以設計價值感,讓顧客記憶深刻。總之,就是在顧客覺得不起眼的地方,但顧客又必須能看到,能用到的地方,投入少許資源,往往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在顧客體驗上強化產品價值的三種方法:產品本身的價值認知、當著顧客面前做、門店的細節升級。“行為設計”營銷方法論開創者,專注餐飲品牌戰略咨詢我們專注消費者行為設計為研究,所有項目敢于:基礎服務費+效果提成的收費模式,提供專業的品牌定位、產品價值梳理、引流的策劃,文案撰寫,歡迎來找我們做策劃。吾老濕:價值再造,讓一家串串香火鍋起死回生 | 真實案例吾老濕:火鍋店不做任何活動促銷,營業額卻增長50%以上 |真實案例吾老濕:品牌價值重構,讓這家火鍋店營業額提升71%!吾老濕:一篇文章講透餐飲品牌塑造的方方面面!(萬字長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營銷學習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