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設計營銷方法:
從品牌價值定位到落地執行,營銷可以分為:品牌定位系統,視覺傳達系統,產品服務系統,傳播促銷系統。僅僅抓住這四個系統,就能實現品牌戰略的真正落地。
打造一個品牌就要從四個大系統,分別是視覺傳達系統、品牌定位系統、產品服務系統,傳播促銷系統。所以,這第一節我們主要簡單的介紹視覺傳達系統、品牌定位系統、產品服務系統,因為如果往細里講的話,都要單獨的開一個專題講,另外,傳播促銷系統也就不講了,大家可以看看以往的公眾號文章,廣義的“品牌”意義是指具有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識別的心智概念來表現其差異性,從而在人們的意識當中占據一定位置的綜合反映。假如可口可樂的工廠被一把大火燒掉,全世界第二天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一定是銀行爭相給可口可樂貸款。”這是可口可樂人最津津樂道的一句話,也是品牌價值高達838億美元的可口可樂的底氣。即使工廠被燒,一切化為灰燼,可口可樂依然不會從市場中消失,因為只要在消費者的內心有可口可樂,它就具有無可比擬的品牌價值。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品牌存在于消費者的心智認知之中。但如果品牌僅僅是打造心智認知,那么,為什么諾基亞沒有起死回生呢?諾基亞的心智認知依然存在于消費者的頭腦之中,但依然無法扭轉諾基亞的頹勢。那么,為什么可口可樂能夠有底氣說,即使工廠倒閉,也能在一夜之間起死回生呢?而諾基亞就一夜之間,說倒就倒了呢?原因在于這兩者的產品屬性不同,這里涉及到兩個概念:先講第一個,什么是輕決策產品?輕決策也可以說是隨機決策,代表行業例如打車、低端餐飲、飲料、洗發水、水果等等。這些行業的最大的特點是低價,消費頻次高甚至超高頻詞,消費者不用費勁思考如何決策,花幾分鐘即可決策,即使決策錯了,損失也不會很大。定位理論其實就是通過不斷的重復某一個產品特點或者某個概念,然后把這個產品的特點或者概念牢牢的鏈接品牌上,重復不斷的宣傳品牌=產品特點或者概念,最終嵌入消費者的頭腦心智中。讓你一想到這個概念就想到這個品牌,想到這個品牌就想到這個產品。金龍魚調和油,1:1:1黃金比例。金龍魚調和油=1:1:1(概念)但無論是王老吉、海飛絲、金龍魚調和油,都算是輕決策的范疇里。個人認為一百元以下的產品,都算是輕決策產品,當然這只是一個不嚴謹的劃分標準。我們試想一下,你現在在超市準備買一瓶洗發水,但是你并不知道什么牌子好,價格、包裝、賣點看起來也都差不多,你怎么選擇呢?大多數人肯定是在腦海中有印象的產品率先進入你的購買選擇范疇,哦,海飛絲,去屑的,我知道,那就選它吧。哦,飄柔,主打頭發柔順的,那就用這個吧。對于輕決策的產品,把某個產品的賣點或者概念與之產品建立聯系,然后不斷的通過廣告宣傳植入消費者的腦海里,讓消費者在決策購買時優先進入購買列表,這樣子就算是成功了。但是如果你要去買房、買一輛車,你會因為廣告不斷的轟炸說,我這個房子如何如何,我這個汽車哪里哪里好,你就會不經思索買下嗎?對于重決策產品,房子、車子、空調什么的價格比較昂貴、且是長期使用的產品而言,定位理論就不那么有效。這時候產品力才是關鍵。對于企業而言,產品分為有限改進型產品和無限改進型產品。有限改進型產品的代表比如農夫山泉,可口可樂,啤酒,洗發水….在這個類別中,產品本身的改進是有限的,努力到一定地步后,改無可改,撕掉LOGO,90%以上的消費者分不清品牌之間的區別。而無限改進型的產品代表比如汽車、飛機、電腦、手機,隨著科技進步,只要有想象力,只要技術不斷突破、理論上是可以無休止改進下去,它本身與是否營銷沒有太大關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諾基亞,諾基亞當時的市場占有率都是知道吧?品牌知名度夠高吧?產品力也夠好吧?但是結果如何呢?行業中的巨人瞬間就倒下去了。因為手機是屬于無限改進型產品,當手機的技術突破,喬布斯發明了iPhone之后,諾基亞由于沒有及時跟上步伐,轉型失敗,消費者不會因為對你品牌的認可就繼續買你的產品。市場就是如此的無情。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柯達。柯達當時也是如日中天,但數碼相機一誕生,柯達也被消費者無情的拋棄,你的知名度、品牌力再好,也不會買賬。但無論輕決策產品、重決策產品,還是無限改進型產品、有限改進型產品,企業都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從而建立競爭壁壘,打造屬于自己的護城河。剛才我們說了,對于消費者而言,打造品牌就是在消費者頭腦中建立心智認知。但問題是到底怎么打造品牌,怎么在消費者的頭腦中建立心智認知。現在我們從消費者的視角來思考,如果是一個品牌,在消費者中是一種什么樣的特征:第四點是粉絲,只要是這個品牌的產品,我想都不用想,就買它。這四個特征就是一個品牌,對于不同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所以,根據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可以得出打造品牌的三個方面:是一個對勾,是吧,你能記得住,也能很快的轉述出來。那么,我問你安踏的logo是什么,也許你知道,但你一下子給別人轉述不出來,是吧。所以,耐克采用對勾的logo就是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除了logo,還有品牌名以及品牌宣傳語,都要能夠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比如說,蘋果手機,小米手機,錘子手機就要比VIVO、OPPO手機更好記,更好的轉述傳播,你之所以現在能夠記住VIVO、OPPO手機的名字,那是因為他們投入了巨額的廣告費用。所以,一個好的品牌名可以為你節省千萬元的廣告費用。所以,大家注意到沒降低消費者的認知成本,方法就是把熟悉的事物嫁接到陌生的事物上面。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上面所說的品牌logo,耐克的logo比較好記,那是因為我們本來在生活中就能經常看見小米、蘋果、錘子的品牌名,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地出現。所以,降低消費者的認知成本,就要把“品牌名、品牌logo、品牌slogan”讓消費者能夠容易記得住、也能轉述的方便。這就是在品牌視覺傳達方面,要能夠讓用戶更容易的記住你,更方便的轉述你,也就讓你的品牌更好的在消費者腦中建立。除了在視覺傳達方面降低消費者認知成本,還要在消費者頭腦之中確立品牌的定位。現在我們來講講第二個系統:品牌定位系統。第一個是通過市場細分切入,市場細分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重新劃分一個市場。前提是需求足夠大,才能構成一個市場。比如說冷門書籍,在互聯網之前是很難構成一個市場的,因為一個地方的消費者對冷門書籍的需求量是很少的,同時由于空間的限制,大多數門店都不會賣冷門書籍。但互聯網改變了需求的構成,消費者的群體擴大,一個城市的需求構成不了市場,全國的冷門書籍,就能構成一個市場。因為互聯網不受空間的讓這些冷門需求集合在一起。市場細分,最典型的就比如寶潔的洗發水系列,就是經典的市場細分戰略,采用多品牌的戰略,從而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二個是產品差異化切入,比如手機行業,小米主打MIUI系統流暢,VIVI主打音樂,OPPO主打拍照,華為主打愛國。第三個就是從概念認知切入,比如同樣都是可樂,可口可樂主打的是正宗,百事可樂主打的是年輕。都是可樂,口味也差不多,在產品上就無法體現出差異化,所以他們就開始主打認知。再比如王老吉,王老吉最早的時候定位于藥茶,藥茶就是生病的人才喝的,這樣的定位受眾就小了,但當王老吉把它定位于防上火的飲料的時候,就開始走向全國,銷量就開始大增。產品沒有變,就是換了一個概念,局面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打造品牌你還要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一個位置,這個位置可以從市場細分、產品差異化、概念認知入手,樹立品牌的市場認知。當我們確立了品牌定位,我們就要在產品、服務、體驗上三個方面體現出品牌定位,圍繞品牌定位打造品牌資產。比如說小米定位于性價比,那么,它就要圍繞這個定位展開行動,比如低成本的新媒體傳播,線上開賣,繞過經銷商,不請明星打廣告等等。所謂品牌的建立就是要表里如一,說到做到,這樣才能夠建立真正的長久品牌,這就是在確立品牌定位之后,在產品服務上做到統一。這里要提一下的事,如今的產品不僅僅是到達消費者手中的“產品”實體,“服務”“體驗”也是產品的一部分。海底撈的產品僅僅是吃的火鍋嗎?不是的,服務也是產品的一部分江小白賣的僅僅是酒嗎?也不是,江小白還賣年輕人的情感體驗最后一個是傳播裂變系統,雖然是戰術層面的東西,但依然很重要,但這里就不多說了。我們專注消費者行為設計為研究,所有項目敢于:基礎服務費+效果提成的收費模式,提供專業的品牌定位、產品價值梳理、引流的策劃,文案撰寫,歡迎來找我們做策劃。
吾老濕:價值再造,讓一家串串香火鍋起死回生 | 真實案例吾老濕:火鍋店不做任何活動促銷,營業額卻增長50%以上 | 真實案例吾老濕:營銷中的“漏斗模型”,讓打造品牌有章可循(深度好文)
原創文章,作者:營銷學習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