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老濕閱讀計劃第 5篇
關注回復“書單”獲取16本吾老濕有用書單!
一個月沒有更新了,很抱歉。
今天要分享的書籍是《進化式運營:從互聯網菜鳥到絕頂高手》。
其實我一直分不太清楚營銷和運營的區別是什么?我一直覺得營銷是包括運營的,至少從營銷的發展歷程久的多,在大學里還有專門的一個“市場營銷”的專業,有一套系統的理論體系。
而運營,只是互聯網時代下運營而生的一個崗位,很多運營運營的工作主要是拉新、促活、留存、轉化。而這些其實本質上就是營銷工作的結果而已啊。
所以,我一直認為營銷是包含運營的,運營只是營銷體系在互聯下的一個分支。當然,這樣講必然會引起運營人員的反駁,但事實上真的就是如此。
書中也提到了互聯網運營與市場營銷的區別,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么說的
文中說:
市場營銷是以“向客戶直接銷售產品從而獲取利潤”的盈利模式為基礎,并以此發展形成的商科體系之一。
而互聯網運營誕生于互聯網時代,它免費向互聯網用戶提供某種產品服務,以“活躍用戶”作為商業價值的基礎,通過向客戶兜售“用戶的注意力”、或向產品的用戶提供付費增值服務、或者通過變現產品對用戶的“影響力”而獲取利潤。互聯網運營是以此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非正式”商科體系之一。
文中的錯誤在于把營銷看成是“向客戶直接銷售產品”,這是非常老套的見解。互聯網的誕生只是盈利模式的變化,其營銷本質并未發生改變。
傳統時代,企業要盈利就是把產品或者服務直接賣給客戶,從而獲取利潤。而互聯網時代的不同在于,用戶與客戶的區別,企業免費向用戶提供產品服務,向客戶收取費用。
最簡單的就是搜索引擎,搜索信息都是免費的,那么百度怎么賺錢呢?它的客戶在哪呢?通過收取廣告費賺錢,百度的客戶是那些想賣出商品的商家。也就是說互聯網實現了用戶與客戶的分離,在這傳統時代是比較少見的,但并不是說沒有。
比如說,互聯網時代之前就有報紙,報紙僅僅靠販賣幾塊錢的費用生存下來嗎?當然不是,報紙通過商家在上面的打廣告而賺錢生存。只是互聯網時代,直接把報紙的成本省了,獲取更大的用戶量,賺取更大的利潤。
今日頭條和南方周末本質有區別嘛?其實是沒有的。
類似的騰訊QQ也是一樣,實現以用戶與客戶的分離,從海量用戶提取社交流量,從少量客戶賺取增值利潤,這就是QQ的盈利模式。
甚至可以說用戶本身就是產品的一部分,因為QQ這種產品如果沒有大范圍的人使用,就基本做不起來,也就無法從增值客戶上賺到錢。
這其實就是互聯產一個最大的思維:用戶是產品的一部分,是服務于增值客戶的。
不知道這句話能理解的。簡單地講,如果你身邊的人不用QQ,那你也不會用QQ,那么,只有你身邊的人都在用,你才會用。
當你周邊的所有人都在用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一個社會里就會衍生各種需求,比如QQ等級、iPhone 在線、加速增長等等付費增值業務,而總有一批人有這種需求,這批人才是QQ的客戶。
所以說我其實就QQ的用戶,而非客戶,是QQ這個產品的一部分,變相的為那些付費增值客戶服務。
當用戶成為產品的一部分的時候,其本質并沒有變:企業—產品—(用戶)—客戶,企業提供產品(產品包含用戶)給客戶,客戶獲取價值,付出費用。既然本質不變,營銷的本質也是不變的,只是形式在變而已。
說了這么多,還沒說到這本書講了啥,哈哈,其實這本書沒什么好講的。
本書的核心其實就是一個:就是基于用戶視角的“用戶養成”運營。
具體的用戶養成運營就是:接觸—認知—關注—體驗—使用—付費—習慣—分享。
如果有長時間關注營銷學習社的人會發現,這個其實就是消費者心理學的變體啊,屬于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的延伸。
我在這兩篇文章里都有提到過:
從流量曝光到銷量提升,中間還差了些什么?
互聯網消費主權時代,你必須明白的消費者網上購買決策過程
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
核心時,以及后面的章節都是以這個為中心的時候,我就沒怎么用心看了,因為對我來說收獲不到了,我還不如直接去看消費者行為學。
所以看完這本書,你就會發現里面的觀點就是作證了我的想法,里面講的一些東西本質上并未逃脫營銷的范疇。
【每周一讀】往期書籍:
9分,必看書籍:
《戰略:從思維到行動》:
想要提升戰略思維能力,劉學的這本書你絕對不能錯過!
8分,值得一看:
《精益創業》
MIUI是典型的精益創業思維,而小米手機卻相反!| 每周一讀
無論是營銷老鳥,還是文案新手,《爆款文案》都值得入手 | 每周一讀
6分,新手可看書籍:
《趨勢紅利》:
一切紅利最終都是趨勢紅利,劉潤的這本書講了些什么? | 每周一讀
據說現在流行放一個蘋果用戶
打賞的二維碼
顯得有逼格
那么,盡情打賞!
原創文章,作者:營銷學習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9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