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4日 | 第[691]篇原創
作者 | 張大寬
來源 | 餐謀張大寬(ID:dkxy029)
轉載授權請聯系(ID:BG9FBG)
有些事可能是反直覺的
–張大寬
1
名師出高徒
很多人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那你有沒有考慮過“為什么”?
為什么名師出高徒呢?
因為老師很厲害,所以徒弟就都很厲害嗎?
如果是這樣,那衡水一中最終也有考不上重點大學、一本學校的,咋說呢?
“那是孩子的問題,怪不得老師!”
哦,是嗎?
前面不是說,名師出高徒嗎?現在徒弟成績不好,馬上就說這是徒弟的問題,與老師無關?
怎么覺得正反話都讓一個人說完了。
2
到底哪個對呢?
別著急,咱看看事實是怎樣的。
985,211就已經很不錯了,對吧。
清華北大,那就更厲害了,對吧。
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進入清華北大這樣的學習呢?
形容他們是“人中龍鳳”,不過分吧。
2018年,清華北大兩校總共錄取了約6800人,而那一年,參加高考的學生總數,是975萬人。
比例是多少呢?
萬分之6.97,用數字表示,是0.000697.
一萬個人里面,錄取7個人。
請你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年年把這樣的優秀學生陣容放到你們當地的一所中等水平的大學,會產生什么結果呢?
如果你還覺得我說的不夠清楚。
我換個方式來說。
如果你的公司聘用的員工,都是萬中選7的優秀員工,你的企業會如何呢?
“都是精英,那還會差的了嗎?”
那么同理,這么優秀的一群學生聚在一起,學校不牛才怪呢,你說是吧。
3
說這些啥意思呢?
就是想說,看起來很符合常識的名師出高徒。
實質上,名師的作用并不那么高,甚至很低。
最重要的,是徒弟本身就是高徒。
名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最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拒絕學生”,或者叫做“篩選學生”。
把那些差生拒之門外,只留下好學生,成績自然就好了,同時還顯得老師很厲害。
這也是為啥有人說,類似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包括國外的那些名校,他們做的都是“教小鳥飛”的事情。
有一家做的很好的在線教育企業,他們在開拓市場的時候,就定下一條規則。
“只做第一”
不是第一,就不做。
而戰略關鍵詞,叫做“培優”,而不是補差。
他們只招最好的孩子來培養,因為好學生會帶來好口碑。
而給差生補,太難了,他們缺的太多了。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事情,甚至是一種常識。
比如說,廚師帶徒弟,肯定希望徒弟是那種有眼力勁,手底下還勤快的。
如果這孩子比較木訥,還懶,寧可不要,也不會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帶的。
4
成為頭部,成為優秀的好處,基本上大家都知道。
今天我路過那家名氣挺大的肉夾饃店,大概下午不到四點吧,本打算買兩個回來,結果人家門口掛著牌子“休息中”。
疫情過后,很多店沒生意,別說下午三點,只要有生意,哪怕晚上加班多干一會都成呢。可人家壓根就不愁。開業不用自己喊,那些美食自媒體自己就沖上去給人家帶流量了。
因為人家是“優秀”,因為人家本身就牛。
類似的,那些頭部的餐飲品牌,在團購平臺上都有比較不錯的扣點優惠,還有其他各方面的扶持。
從普通到優秀,缺的東西,只能自己去補。補到優了,才能有機會進入下一個層級繼續升級,從優秀到卓越。
這個階段,最多的就是執行與死磕,誰也幫不了誰。
想要獲得更多的資源,就先讓自己變得更牛,除此以外,沒有捷徑。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