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餐謀張大寬”
2019年
02月11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每天一篇原創文章,這是第【263】篇
別放棄自己選擇的權利
——張大寬
今天是節后上班的第一天。你昨晚幾點到家的?
看著大家都堵在路上,不禁想起了國慶高速買炒面的場景。
無奈大冬天,這炒面是沒法賣了,賣點泡面開水茶葉蛋還是可以的。
其實需求一直都在,就看你是用什么眼光看了。
有人看到的是一片擁堵,有人看到的是一片商機。
最大的區別,就是看事物的態度。
所以,今天聊的主題,就是“積極主動”
2
積極主動
啥是積極,啥是主動?
好像沒有一個非常好界定的標準。很大程度上,我們說某人是一個積極的人,都是憑感覺。覺得這個人比較成熟。
或者說,如果一個人能表現出積極主動,我們常說這是個成熟的人。
那么,就先從一個人變得成熟的三個階段開始說起。
人從幼稚到成熟,大體得經過三個時期。
1、依賴期
所謂依賴期,就是我們還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總是依賴別人,比如小時連吃飯都要靠父母。
再比如,餐飲人在學徒階段,重點在于師傅的傳幫帶。
這個階段,重點在“你”,這個“你”得為我的成敗負責。
2、獨立期
經過了依賴期,就進入了獨立期,在這個時期,我們能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負責,為我們自己的成敗負責,承擔相應的責任。
就像學徒出師了,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本事去賺錢了。
在這個時期,重點在“我”,“我”為自己負責,我自己來做選擇。
3、互賴期
走過了依賴期,獨立期,便進入了互賴期。在這個階段,我們開始與他人進行合作,相互依賴,優勢互補,攜手創造更多的價值。
就像單干做大了,開始招兵買馬,組隊升級了。
在這個時期,重點在“我們”,我們相互融合,一起做更大的事情。
其實,這三個階段連在一起,可能映照了很多餐飲人這一路的經歷。
從開始的拜師學藝,然后自己單干,再到最后擁有自己的店,有自己的團隊。
但,這一路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到互賴期。有些人從學徒期就沒走出來,有些人只做到了獨立,很難協作,只有少數人,走到了互賴期。
換句話說,只有積極主動的人,才能走到互賴期,只有與他人的相互協作,才有機會把事情做大。
那,在不同的階段,到底是什么決定了成敗?
答案是:選擇。
你會發現,積極主動的人,無論遇到什么情況,他總有選擇。
三種典型的“沒辦法”
“我這性格是娘胎里帶出來的,都這么多年了,我也沒辦法。”
“我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小時候老師總打我,把我打出陰影了,所以我就這樣,我也沒辦法”
“你看,環境就這樣,大家都這么干,我不這樣就不賺錢,我有啥辦法呢”
這三種話估計你也常聽到吧。你看,第一句是怪天生,第二句是怪心理,第三句是怪環境。他們都有著相同的意思,就是“我沒辦法”
我把這三種人,都稱作消極的人。因為他們都將自己某些缺點或問題,歸結為外界的某個或多個因素。在他們眼里,只有“我沒辦法,我只能這樣”。
我們先來看一個圖
這是大部分人面對一件事情的反應鏈條。
比如說,你正開車的時候,突然冒出來一個車把你別了一下,這時候你可以腦補一下一連串的國罵脫口而出。
當然,這是比較輕的,接下來有可能一腳油上去,再“回敬”一下。如果對方不服氣,就可能引發更嚴重的“故事”。
再比如
“你愁啥”
“瞅你咋地”
“再瞅一個試試”
“咋的,怕你啊,來來來,咱倆嘮嘮”
如果你去采訪路怒的司機和這個“咱倆嘮嘮”的哥們,他們大概率會說,誰讓他別我的,那我不“回敬”一下,還有啥辦法呢?
當然,你一定知道,這樣并不好,和氣生財,別這么沖動。但當你遇到這樣的事情,會不會這么成熟呢?
當你在旁觀的時候,一定覺得這事情不一定非要這樣處理。當你這么想,并且這么做的時候,你就已經是一個成熟的人了,或者說,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了。
看下圖
其實,在刺激到反應的中間,積極主動的人,還可以去做選擇。這個選擇,是任何時候你都有的權利,是不以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還用上面的兩個事情舉例,當別人別你一下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追上去再“回敬”一下,你還可以選擇不這么干。
萬一,這人家里真的有急事呢?萬一,車上有病人呢?
而當別人問你“你瞅啥”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回一句“大哥,這金鏈子在哪買的,真漂亮”。
是不是完美的消除了“事故”隱患?
有人說,那多沒面子啊,你看,這就是你在“面子”和“安全”之間的選擇。
同樣,當你在店里遇到顧客投訴,遇到員工抱怨等各種情況的時候,你同樣還有選擇的權利,怎么做,你可以選擇,而不是說“我也沒辦法”。
積極主動的人,成熟的人,永遠不會放棄自己選擇的權利。
放棄選擇權,抱怨沒辦法,只能說明你不成熟。
要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做到不放棄自己選擇的權利還不夠,你還需要具備一個能力,就是把你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你力所能及的地方。
我繼續舉例子。
老王的店,生意很一般,最多也就混個溫飽,那天咨詢我的時候,總在抱怨,市場不好,經濟不好,顧客不行云云。
我聽了幾分鐘后,打斷了老王,我說,你說的這些,都是客觀事實,我不否認,但這些和你有啥關系呢?
老王愣了,咋能和我沒關系,都是因為這些因素,我生意才不好的。
我說,真的嗎?那,你說離你不遠的那家店,為啥人家生意還不錯呢?他為啥沒受影響呢?
老王又說,人家年頭長,人家味道好,人家店里服務也好等等。所以人家生意好啊。
我說,既然這樣,你有沒有條件和能力做到和人家一樣好呢?
老王說,能啊,可就算做成一樣,生意就能好嗎?你看現在市場都成啥了。
我說,你花錢咨詢我,一定不是讓我聽你抱怨的吧,抱怨能解決問題嗎?
老王說,吐吐苦水,心里能舒服些。
我說理解,但你想過沒有,顧客擦完嘴,扔到桌上的廢紙,你能通過抱怨讓他自己跑進垃圾桶嗎?
老王頓了一會,說不能,還得我自己收拾。
我說這就對了,你抱怨的環境不好,我理解,但在這個時候,你除了抱怨外,并非沒辦法了,要么選擇做的更好留住顧客,要么選擇關門回家看孫子。
去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店里的衛生搞一下,去研究一下你的口味,能否再提升一下,我給你說的微信,再好好做一下。
如果你只抱怨,然后明天還和今天一樣,還希望生意好,不太可能吧。
顧客不來啊,環境不好啊,經濟下滑等等,這些屬于你的“關注圈”。
而做好衛生,提高服務質量,提高菜品口味,這些屬于你的“影響圈”。
把你主要的時間放在“影響圈”里,而不是“關注圈”。
就像你今天給我打電話一樣,這就是在你影響圈里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抱怨和生悶氣。
你已經走出了第一步,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捋順思路,抓緊干!
孔夫子講的“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啥意思呢?
就是說,遇見問題,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少去責怪他人。
你是選擇想辦法去改變它,還是選擇去抱怨,這就是積極和消極的區別。
積極主動,說到底,就是一種處事的態度,當你能做到不放棄自己的選擇,并將精力更多的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你已經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了。
君子,也不過如此吧。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精明的老板懂得用最短的時間解決問題 猶豫和拖延才是一個老板最錯誤的決定 ●別做閱讀者,要做行動者 ●分享這篇文章,與對的人共享價值 長按掃碼,和大寬聊聊 轉載請注明: 作者:張大寬;微信號:BG9FBG ;微信公眾號:dkxy029 已委托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下方都是機會,隨緣帶走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