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斤少兩、以次充好、價格虛高、監守自盜、吃回扣等采購貓膩屢禁不止,成為令人頭疼的行業陋習。
2016年,我國餐飲業的食材采購規模達8000億元。預計2020年,采購金額將達到1.2萬億元。如此龐大的采購市場,卻依然靠人工采購為主,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2個月開除3個采購員,行業陋習亟需改變
葉老板開了一家餐廳,因為葉類菜保存不易,所以每天派人去市場采購。某段時間由于菜價波動比較大,幾乎一天一個價,誰知道這樣就被采購員鉆了空子。
在菜價價格變化小的時候,每斤波動可能只有一兩毛錢,但是那段時間竟然波動到了1.5元/公斤。餐廳每天采購量在幾百上千公斤,這樣算下去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終于,在這個菜價價格持續了兩個禮拜后,財務終于覺得不妥了,于是去菜市場調查,發現高菜價只持續了3天……
由此估算,采購員從中吃了近7000元回扣,當即予以開除。
之后招聘的兩位采購員都是因為趁菜價亂漲虛報價格被開除。2個月開除3位采購員,葉老板表示心好累。但是自己不可能每次都親自去采購,找親友的話也難免“吃回扣”,到底如何才能一勞永逸呢?
面對這一行業痛點和難題,湯龍斌和他的團隊花了兩年的時間研發推出了“餐鏈智能電子秤”,而這產品一經面市就獲得多項專利發明及國家獎項。
隨著2018年初大量門店采用了餐鏈智能電子秤,這個現象獲得鳳凰網、環球網、北京晨報、網易、騰訊等多家大型媒體的報道。
△市面上的餐飲黑科技,還沒有針對采購的
湯龍斌和他的餐鏈智能電子秤,就像手機顛覆支付行為一樣,智能電子秤正在顛覆行業采購行為,影響餐飲企業發展走勢。
一場“我消滅你,與你無關”的降維打擊,正在悄然發生……
01
大環境惡劣,必須學會降低成本
2018開年以來,多家餐飲企業負責人表示客流量日漸減少,各項成本卻在上升,原來一些賺錢的店,現在盈虧邊緣徘徊。
在客流量日漸稀少的大環境下,相比爭奪人氣,學會從餐飲企業內部來降低成本,尤其重要。當務之急,要把占比例最高的食材成本降低,首先要找到高成本的源頭在哪兒。
是食材貴,還是人沒找對?
是真要這么多貨,還是被虛報了?
是菜的份量太大,還是用料太浪費?
△早上,供應商把菜放在門口就走了。數量、品質,如何保證?
食材是餐廳經營的根本,而采購涉及到采購員、廚師長、倉管、供應商等多個環節,多一個環節,就多一項誠信和溝通成本。再加上餐飲從業人員平均素質不高,內部和供應商之間常有灰色行為,無形之中增加了采購成本。
而這一切,都因餐鏈智能電子秤的出現得到改變。此產品一出,餐鏈科技公司客服電話不斷、客戶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然而,湯龍斌和他的團隊并不滿足,還在繼續升級新的方案。
02
為餐廳經營解決后顧之憂
餐鏈智能電子秤是一款集稱重、拍照、記賬、監管、驗收于一體的智能秤,搭載APP和平板,并配備攝像頭。
APP有員工端、老板端和供應商端,不同的人使用不同入口,但都在同一個系統內。廚師下單——供應商接單——老板手機全程看。
?平板通過登錄識別功能,確定收貨人,原料的重量、數量以及送達時間,這些信息被自動錄入系統;
?攝像頭完成拍照后,結合食材圖像識別與理解技術,自行分析食材重量、品類和外觀,一起錄入系統。如果當時拍照環境光線不充足,這些照片會被系統自動標記為“不誠信照片”,而正常的照片是“誠信照片”,以此給餐飲老板和管理者提醒。
△餐鏈智能電子秤工作流程
餐鏈創始人湯龍斌說:“通過餐鏈智能電子秤餐廳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下單。以電子數據取代紙質單據,省去手工錄入環節,節約對賬時間,能夠做到零出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同樣,餐廳下單后,供應商便可實時掌控餐廳的訂單信息。另外,供應商還可以一鍵接單,輕松生成配貨單,不用再為配貨耗心力。”
餐鏈試圖將傳統信息滯后、數據誤差很大、訂單經常遺失的采購方式,升級為信息化、規范化、一體化的采購方式,解決傳統餐飲后端供應鏈的痛點。
△餐鏈智能電子秤最新外觀
03
做適合所有餐廳的實用工具
?1、采購放心,監管省心
一直以來,餐廳的監管始終是老板們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店越開越多,很難做到一家一家去現場監察采購,有時收到的數據未必是真實的。
單靠人工的采購,變數太多,碰到好說話的人或者誠信不端正的人,供應商偶爾缺貨以次充好可能也就過了。同樣的價格,難保收到同樣質量的貨,不僅是餐廳的損失,對顧客也是傷害。
△餐鏈智能電子秤改變傳統收貨方式
雖然針對顧客有了“陽光廚房”,但企業內部未必“陽光”。一家店,老板可以做到隨時監管,但三家四家甚至更多呢?這就是餐鏈的優勢所在,采購全程電子化,就連收到的菜品如何都有攝像頭自動拍照上傳。
老板可以做到千里之外,掌握所有采購情況。
?2、接上食譜卡,根治飛單、偷菜現象
標準化雖說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真實現起來并不容易。要實現標準化,食材是源頭。
例如,今天采購10斤土豆,能做出多少道成品?這個必須要有精確的計算。如果采購的是去了皮的土豆,10斤就是10斤,后廚按單子取土豆做菜,哪些菜涉及到土豆使用,數量是多少,系統一筆一筆都記著。當天盤查的時候,只要根據系統顯示剩余庫存核對土豆數量即可。
如果,超過一定比例的土豆庫存對不上賬,這里面就有貓膩了。這種方式特別適合比較貴的原料保存,例如海鮮等貴重原料。
餐鏈智能電子秤發明的初衷,就是從餐廳后廚管理實際痛點出發,解決后端供應鏈問題。如果食譜卡接上電子秤,企業就有了移動的實時動態ERP倉庫。
△餐鏈連土豆都能追蹤去向,老板不用擔心其他食材偷盜現象
?3、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餐飲老板抱怨,采購環節的繁瑣導致經營效率低下。
稱重、寫單據、入庫等傳統的作業方式,不僅環節復雜,而且人工輸入數據很容易出錯,經常對不上賬。甚至有時候這邊客人在催菜,那邊貨還沒點齊,整日匆匆忙忙像打仗,時常接到顧客投訴或差評。
△無紙化操作,更高效、準確
電子賬單取代手抄賬單,技術的進步本身就是為了提供便利。面臨消費升級,餐飲經營也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借助相關科技設備,提高自身效率降低成本,十分必要。
餐廳效率的提升是節約成本的前提,餐鏈一體化的系統,操作簡單易上手。一鍵下單,能在提高運行效率的同時,還能保證菜品質量,使采購在陽光下進行,質量有監控,食材的利用率自然就高了。
餐鏈是中國極少數專注智能餐飲供應鏈的服務商。立志通過智能硬件與大數據結合讓傳統餐飲供應商進入智能時代。 餐鏈現已獲得14項國家專利(包括:2項外觀設計專利、10項發明專利、2項實用專利、7項專利申請中)。 專利號:201611248376X 專利名稱:一種食材質量檢測系統 專利號:201630051320X 專利名稱:智能秤 專利號:2015107807340 專利名稱:一種食材檢測裝置、智能電子秤以及食材 檢測方法 專利號:2015105270548 專利名稱:一種混合網絡下基于優先權的負載衡算法
目前已經有41+座城市被覆蓋、5000+供應商入駐、超過1000家餐廳使用。其中就包括:新白鹿、新發現、新長福、食在不一樣、云水肴、湯響、九鍋一堂、米芝蓮、德莊等知名餐飲企業正在使用餐鏈智能電子秤和餐鏈系統。
全國咨詢電話:18600047080、400-160-2017
編 輯 | 紅餐網_單菲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