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餐飲人來說,2020年艱難無比。眼看第一季度已經接近尾聲,餐飲業大規模復蘇的景象還沒有到來。營收少甚至為負是絕大多數餐企的現狀,大牌餐企閉店休業的噩耗頻頻傳來,更遑論那些小店。疫情下的餐飲人太難了。苦苦吊著一口氣熬過了一二月,三四月再也挺不住了。不知道有多少餐廳,會倒在倒春寒中?紅餐網(ID: hongcan18)調查發現,已經有50%以上餐企出現關店意愿,而90%中小餐飲企業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老板娘要忙暈了,定個菜單要三天,年29局勢好緊張!”這是皓媽朋友圈的一幕,此時是1月19日。因為預定了幾場團建大客戶,年夜飯也預定火爆,餐廳忙得團團轉。她心想,今年能過個小肥年了,有一種熬到苦盡甘來的感覺!▲1月19日、21日、22日,短短幾天,從天堂跌落地獄(點擊放大)去年一月份,皓媽在湛江開了一間“月半小廚”餐廳,主打私房菜,餐廳有音響和電影屏幕,可容納上百人就餐團建。然而餐廳一直沒有盈利,直到去年九月才慢慢起色,收支平衡。為了備戰春節旺季,餐廳上下不眠不休。1月20日晚,鐘南山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她當時就意識到情況不妙,“那一晚,我失眠了。”形勢急轉直下。各地應急響應、多地封城封村、停業休市……再三考慮后,她決定永遠關閉餐廳,至此餐廳成立僅一年,總虧損30萬,僅春節就虧損約20萬。皓媽對紅餐網(ID: hongcan18)這樣說道,“去年行業已經很低迷了,大家都是苦苦的吊著一口氣,以為可以熬過去,誰知道疫情讓春節旺季變成淡季,繼續開餐廳,可能還得熬到下半年甚至年底,我不想熬了。”
▲1月20日,餐廳結束營業,皓媽開始在朋友圈甩賣各種設備(點擊放大)除了對餐飲淡季的憂慮,更急迫的是近一個月停業造成的現實危機。此前,紅餐網(ID:hongcan18)深圳烤魚店老板“飛哥”賠了25萬違約金關閉餐廳的報道,引起餐飲人強烈共鳴。從開業到現在,餐廳投入了200多萬,員工工資還沒發,下月的租金又要交了,春節囤的貨還不知道怎么辦,餐廳撐不下去了。最終飛哥跟商場解除了合同,正式解散門店。他說,看著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沒了,很心痛!一位讀者留言說,“不知道還有多少像飛哥這樣撐過今天和明天,但是看不到后天太陽的呢?”2月20日,廣東率先打響餐飲復業集結號,行業喜大普奔,但也有餐飲人留言表示,“可以營業我也不敢營業,生命危險我承受不起”“口罩怎么買、測溫槍怎么買”“每天營業額才那么點,開了也是虧”。停業等死、開業找死,做也難不做也難,情勢發展到現在,指望所有餐飲人都能無傷而退,的確很不現實。這種情況下,放棄是一種艱難、無奈的選擇。紅餐網專欄作者蔣毅早先透露,疫情重創餐飲業,餐飲老板們都在說太難了、壓力很大……“光是我的小老板學員群體,就已經有超過8個品牌選擇了放棄,加起來有接近20家門店,如果再加上其他餐飲同行的數據,倒下的餐飲品牌會更多。”在關閉餐廳、果斷止損的另一面,是一群仍然保持樂觀、選擇堅持,希望熬過疫情,迎來復蘇的餐飲人。鐘姐燉品是一家創立多年的廣西南寧本地快餐品牌,去年才完成老店升級,進駐了幾個大商場,從街邊小店走向連鎖化。以往每到飯點,餐廳就排起了長隊,周末和節假日更是人氣爆棚,這次疫情一來,目前所有8家門店全部閉店,營業額為0。董事長李洋表示,正常每個月有500多萬業績,但是疫情打亂了原本的節奏。“以疫情發展最多兩個月,就可以損失往后一年的利潤了。”目前,公司要支付的租金80萬左右,員工工資100萬左右。“像我們這種小微企業,社會很多資源很難落到我們身上,只能展開企業自救。”
▲疫情前后對比,右圖為年初二晚,隨后門店關閉。圖片分別來自陳覬和福爾魔川“疫情讓餐飲業從困難模式進入地獄模式,身為餐飲人,我們為彼此擔憂,但從未停止積極面對,未來的幾個月,也許會充滿艱辛、痛苦、掙扎,可若是把時間拉長至人的一生,這必將是一段短暫而充滿意義的日子。雖然舉步維艱,鐘姐燉品堅持不裁員、不降薪、不拋棄、不放棄。待到春暖花開之時,我們再并肩沙場,逐鹿中原!”堅持的背后是對市場的信心,即使在疫情仍未結束的當下,餐飲人也堅信春天定會到來。黃曉是龍人居餐飲創始人,他在北京有七家店,年前剛發完工資和獎金,支付了供應商貨款,又開了一家新店。春節前她特意從重慶運了6000斤三峽魚到北京,然而,疫情來了。春節前兩天,就有人開始退訂年夜飯,武漢封城后,所有訂餐都取消了,大年初二,她決定將所有堂食關掉,只留下四家門店做外賣,但外賣最多只有平時10%的流水,存貨也壓在手上了。這6000斤三峽魚,她最終捐給了北京的醫院,希望前線的醫護人員能夠吃好一點。雖然復工一再推遲,但黃曉認為畢竟早晚要復工的,“我和團隊都相信情況一定會好轉,最多到五月份,就能夠多進來一些現金流。”他們開始利用空檔期做鋪墊、開發新產品,增強員工的安全知識培訓。活下去!這些不服輸的餐飲老板咬牙、死扛、自救、救人,成為寒夜中閃爍的燈火。堅持不一定可以,但放棄又怎么甘心。與悲觀放棄和保持樂觀相比,餐飲人最普遍的情緒,就是焦慮、迷茫和不安,大家心里七上八下,每晚輾轉反側,不知道接下來怎么辦?談租金沒進展,做外賣不掙錢,復工困難重重,開店也未必就有客流。創始人呂華濤介紹,他們在武漢有三家直營店全部關店,產生不了任何收入,公司損失過百萬,現在基本斷糧了。哪怕現在疫情基本被控制住,接下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還是逃不掉:供應商會來要上個月的貨款,員工會要工資補貼,貸款拿什么還?作為一個餐飲老兵,他從來沒有感覺這么難,“開店就等于虧錢,那何必還要開呢?只能全部關掉,最多留一家店……”
▲從頭部品牌到小餐飲店,從商場購物中心到街邊小店,不是關門閉店就是人流寥寥這也是熊飛幾乎每天會想的問題。“其實我心里沒有底氣,也許要靠賣房子來熬過這個嚴冬了。”熊飛是柏年豐餐飲聯合創始人,武漢疫情爆發后,他徹夜未眠,他明白,餐飲寒冬可能要來了,“我整晚都在祈禱,病毒可控、不要退單、員工無恙”。然而事與愿違,最壞的情況發生了。然后,除了制定應急辦法和衛生方案,做好員工的安全防護,為醫護人員提供愛心餐之外,企業能做的事情不多了。2月5日,柏年豐所有門店閉店,2月14日,柏年豐在網上開了春節后第一次店長會議,會上合伙人哭了出來。就怕疫情沒有了,餐廳也沒有了,這比起疫情本身更可怕!2月19日,紅餐網文章《【疫情深度調查】3月若不能恢復營業,37.8%餐企或面臨倒閉》發布后,在餐飲界引發強烈反響,很多餐飲人都對未來憂心忡忡:“度日如年呀”“希望疫情早日過去!!餐飲太難了!”“真的好艱難”“誰來救救餐飲業”……
據紅餐網跟世餐聯聯合調查顯示,春節期間餐飲行業損失了3200億!參加問卷的2258家餐企,多數都是中小企業,他們面臨的困境是,近八成基本沒有營收,房租、人工、原材料成本的剛性支出卻無法避免,這“三座大山”的壓力被瞬間放大。而復工潮尚未到來又直接打擊了行業信心。目前,已經有五成以上餐企出現關店意愿,其中12.2%選擇關閉九成門店,這意味著這些餐企已經萌生了退出行業的意愿!剛才,看到一位南昌餐飲人發的朋友圈。他到樓下商圈走了一圈,光是一樓一條街,就發現很多鋪面都貼出了轉讓告示,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意味著這些餐廳大量已經倒閉了。很多人還帶著希望在苦苦支撐,等著開業。可是,一旦這種情況再持續一段時間,就算事件過去了,倒閉可能難以避免。如果倒閉了,員工就會失業。失業的人多了,會造成平均收入水平的降低。反應到消費上,會讓餐企生意更慘淡。這會形成惡性循環。在這次疫情中,大餐企的一舉一動總是更引人注意。他們很多都等來了銀行的救兵,想必大家都很羨慕。但中小餐企數量更多、分布更廣,中小餐企的生死同樣關乎餐飲行業的興衰。疫情結束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等經濟完全恢復可能需要更久。當下該怎么辦?第一,這個時期不要幻想有營收或收支平衡。虧損是肯定的,關鍵是虧損多少。所以核心保命生存,所以原則就是“減少損失,降低成本”。前者是去庫存,后者是與房東商量減租,以及和員工商量減薪。特別要注意:能不裁員就不裁員,不然以后很難招到好的人才。現在年輕員工擁有說走就走的心態。第二,他救不如自救。不是大餐企,就不要太指望銀行。
對小餐企來說,向員工借錢可能更可行。原因是員工了解自家餐廳原來生意如何,也更能綁定員工的利益。還可以考慮讓優秀且有錢的員工成為小股東。這樣對員工來說有分紅,相當于成了小老板,符合年輕人心態。
利用社群、朋友圈、公號等工具,維護好顧客的聯系。也可以考慮直播,讓消費者看到食材制作過程和干凈衛生的店面,提前給消費者留下好的印象。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這場疫情,也許可能,真的會成為很多中小餐飲企業不堪承受之重。疫情過后,不知道多少餐飲企業能挺過來?但是,最后活下來的,一定都是好樣的!如果連這次都能扛住,以后還有什么過不了的坎?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品牌觀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0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