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始人沒有危機感,就全被危機趕!

    點擊藍字關注, 查看更多精彩原創文章

    關注門頭戰略余奕宏ID:xingzheyh

    這是門頭戰略余奕宏的第324篇原創文章

    1

    2003年非典前,衛哲在百安居剛剛做上CEO,兩家門店,幾百號員工,過億銷售額。總部2001年對他要求做災備預案:假設因為種種原因導致門店關閉了,假設總部不能正常運營了,要提前做哪些準備?
    1)員工、顧客、供應商如何分流;
    2)壓力測試:現金流壓力測試。現金支出應該怎么辦
    3)預案落實到人。
    當時的衛哲也很不理解,那時中國百安居只有兩家店,就是一個初創企業,發展還來不及,為什么要花如此多精力人力物力去做這樣的“災備預案”,心里千萬頭草泥馬奔騰,認為外資總部屬于閑得蛋疼,沒事找事。
    萬萬沒想到,2003年就遭遇了非典,結果當初做的災備預案,完全被用上,大家有條不紊地應對了這場危機。
    衛哲事后復盤說老牌資本主義的跨國公司,把經歷的幾十年,上百年的危機做成記錄備案,早就知道任何企業都會經歷重大的不確定危機。黑天鵝、灰犀牛隨時到來。
    他說一個優秀的CEO就是不讓危機發生,有很好的預案。
    我們老祖宗說:上醫治未病;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其實都是在說一件事:危機感。

    2

    企業的誕生和人一樣,最終都是走向死亡,只是時間長短罷了。
    中國的初創企業壽命只有2.8年,其實要遠遠短于人的壽命,甚至連寵物都不如。
    因此,在中國現階段創業的過程就是一個防范突然死亡的過程,是一個充滿大量危機的行程。
    但是在現實中,恰恰反而是像華為、阿里、萬科、海底撈這樣的頂尖頭部企業更具備危機感。
    華為任正非動不動就發出“華為的冬天”的吶喊:
    2000年,華為正高歌猛進,年營收創下220億元,位居中國電子企業百強之首。就在此時,任正非寫下了名篇《華為的冬天》,在文章中,任正非沒有提到任何華為的成就,反而大談危機和失敗,追問華為該如何“過冬”。“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
    而同樣萬科的王石隔幾年就拋出“冬天論”“白銀論”“活下去”,滿滿的危機感。海爾張瑞敏則永遠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反倒是那些初創和中小微企業總是不顧一切一路狂奔,四處盲目擴張,多元化發展,自信滿滿。
    一些拿了一點資本的初創公司,居然能跟資本講幾個絢爛的故事,還能得到資本的青睞,最后只能是ppt很炫,業績很爛。

    3

    一、危機感來源于對市場的敬畏之心
    我們未來食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我和王小白只做了兩個協同性的課程:1.《門頭戰略》;2.《菜單規劃》;盡管無數人來跟我們邀請去外地開課,無數人讓我們做這做那,我們都謝絕了他們的好意,埋頭做好課程,服務好學員。
    因為,我始終認為我們是初創公司,能夠做好一兩個產品已經十分不易,更何況還是教育培訓產品。
    有人說我們過于謹慎,其實只是我們時刻充滿了危機感。我們生怕過度地擴張而導致培訓品質的下降,從而造成口碑下降,有數量沒質量。
    我記得看過海底撈張勇大哥的一個視頻,他說我其實根本不想開那么多店,開分店的原因是因為我害怕,我害怕別人跟我競爭,把我擊垮了。
    二、危機感來源于對用戶的同理心
    疫情給餐飲全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我在1月23日左右看到財新傳媒對香港專家管毅的采訪報道,第一時間就預判這次疫情對行業的影響,立刻在1月27日、1月29日寫了兩篇文章關于如何應對危機。現在回想來,那些建議和方法未必100%正確、適用,但是這一切來源于對用戶的同理心。
    而我們這次在疫情期間推出的未來食新餐飲公益大講堂,不過是因為害怕學員的生意受到疫情沖擊,借用各種專家力量來給到大家找尋出路。
    疫情到來,如果你問自己該怎么辦,就很難找到答案;如果你問我的顧客、伙伴團隊怎么辦,立刻就會發現時間根本不容許你焦慮,無措,太多的事情等著你去做,而且你在這個過程中很快就會找到答案。
    眉州東坡推出社區菜站;木屋燒烤、豐茂烤串推出到家服務;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顧客、伙伴在疫情下的“怎么辦”而發展出的新市場。
    三、危機感來源于跨行業的眼界
    我在過去幾年反復強調“做強比做大重要”,專注、聚焦。坦白地說,我聽到哪一個學員跟我講到他又做了一個新品類,立刻頭疼不已。我偏執地認為個體老板沒有多品牌的資格,因為市場競爭不允許你這么做。
    中國是一個極其廣袤的市場,我們不同于日韓、港澳臺,動輒一個省就是過億人口,一個長三角、珠三角、抵得上一個洲。而由于中國南北差異很大,所以能夠適應全國性的口味的品類并沒有那么多,植根一個區域,一個省市,都能做出10億以上規模的市場。
    老鄉雞當初從特勞特重金買回的一句話:退回安徽,做安徽快餐的老大。你們不用給我重金,到今天依然適用:專注專心、與眾不同、區域為王。
    我在廣告行業15年時間,看過快消、洗化、家電等多個行業完成從區域品牌到全國性品牌的過程。凡是過早多元化、多區域發展的都沒有什么好下場。曾經江蘇最優秀的空調企業春蘭,統攬空調市場半壁江山,由于過度多元化,盲目擴張,如今早已凋零。而專注空調數十年的格力已經成為了世界空調的霸主。
    十億以下都算初創企業,但是我們絕大多數企業都缺乏敬畏之心,缺乏危機意識,總覺得市場可以永遠那么好,永遠持續高增長。
    如果創始人稍微看看過去幾十年其他行業的發展史,就知道餐飲業的最終競爭格局。
    四、危機感來源于對行業本質和規律的正確理解:
    餐飲業是我研究的最復雜的行業,表現為業態復雜:不同的業態就有不同的規律。火鍋、正餐、快餐、休閑、甜品、夜宵各有不同;階段復雜:1-10家;10-50;50-100;100以上,不同的階段,對企業的核心能力要求截然不同;區域復雜:一二線城市和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理念、人群結構、風土人情、消費習慣迥然不同。
    跨品類經營和跨區域經營都是高難度動作,可是我偏偏看到大家對自己的自信到了極點,明明一個品類、一個區域都沒做好;明明自己還停留在手工勞動的原始階段,不說什么現代化企業,連規范化的經營管理都沒有實現,就敢貿然多元化、多品類、跨區域經營。只要市場稍有風波,就會導致多米諾骨牌一般地坍塌。
    海底撈張大哥說:“顧客是一桌一桌抓的,員工是一個一個培養的”。這個最會做餐飲的老板在上市發布會上的分享,我作為一個非餐飲人至少聽了10遍,推薦大家在疫情危機當下反復多聽幾遍。
    五、危機感來源于對自我能力的客觀評價:
    餐飲這個行業,尤其是連鎖餐飲,對人的要求極高。現階段中國餐飲業更是難上加難。創始團隊需要懂品牌、懂運營、懂技術、懂人性、懂股權、懂資本,即便是單店老板,也不單純是做好產品服務就萬事大吉。至少得懂外賣、線上線下運營、懂定位、懂產品結構。搞定一群顧客,搞定一個品類,建立一支完整的團隊尚且不易,海底撈在開到50家店,風靡京城之時,張大哥尚覺得企業漏洞百出,名不符實,充滿危機。
    那些初生牛犢竟然動輒就做三四個品類,毫無危機意識,其實是對自我能力缺乏客觀評價。
    六、危機感來源于對核心價值的評估: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說:企業要抓住永恒不變的東西,把資源all in在不變的事物上。
    在零售業,人們追求“多、快、好、省”,極致的性價比。所以你看無論是阿里、京東、拼多多,還是海外的沃爾瑪、好市多、亞馬遜都在這個永恒不變的核心價值上下功夫,拼資源。
    那么在餐飲業,什么是永恒不變的核心價值呢?
    更安全、更健康、更便捷、更親民,海底撈張勇說我要知道自己品牌死在哪?
    一是食品安全,二是死于管理。不做頂天立地,要做鋪天蓋地。
    中國的快餐隱形冠軍華萊士的創始人華總的口頭禪則是:好吃好吃更好吃,便宜便宜再便宜。背后其實揭示的是快餐的核心價值:規模領先,成本領先下的性價比為王。
    七、危機感來源于對未來趨勢的預判:
    2019年,我們新生兒出生數創歷史新低,2000-2009年新增人口比1990-1999年新生人口少了4000多萬,這意味著街上憑白無故又少了4000多萬的顧客。你品,你細品。
    2011年我們正式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目前保有量是11億人,如果我們說今天的顧客都在手機里,都在移動互聯網上,沒有任何的疑議。
    衛哲一再強調的產品在線、用戶在線、員工在線,已經是新常態。可是有多少餐飲企業能夠真正做到?
    伴隨著近些年資本在餐飲供應鏈端的巨額投資,短視頻、直播的崛起,餐飲業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
    一場疫情,讓餐飲與食品邊界徹底打開。短保產品、半成品、冷凍食品,開始被消費者普遍接納;
    一場疫情,讓原本矜持的餐飲企業家、餐飲老板紛紛放下身架,變身微商、抖商、播商;
    一場疫情,讓曾經被鄙視的外賣、加盟連鎖重新審視;那些提前就重視品牌建設,重視效率和密度的企業;那些提前就重視用戶關系維護,會員連接的品牌;那些提前就重視餐品食品化的品牌;那些提前就重視員工持股、總部平臺化,門店自主化的企業;
    無一不是這次疫情的受益者,反之,那些固守成規、不能與時俱進的老板,恐怕是最早遭受疫情慘重打擊。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4

    疫情是一個稱重器,在風平浪靜,風和日麗的日子,看不出優秀品牌與平庸品牌的差距;更看不出有遠見、有緊迫感、危機感的創始人與浮夸、短視的創始人有何差異。而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疫情雖然極端,給全行業都帶來的慘痛的打擊,即便再優秀的企業都遭遇現金流危機,真正卓越的企業總是鳳毛麟角,但是我們看到那些有危機感的企業,能夠早做準備,最快時間調動團隊的積極性,快速修復。
    如果你覺得過去幾年做錯了,趕緊關店止損,重新思考,反思、復盤,從自身找原因。
    而那些把受損推給疫情的老板,除了心理上讓自己舒服、讓自己的自尊心得到些許安慰之外,別無益處。
    錯了就是錯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如果一場疫情,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重新認識行業規律與本質,重新理解生意、理解競爭,短期的損失又算什么?
    就像人總有生病的時候,有的時候一場疾病只是讓我知道過去忽視了健康,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罷了。

    一場疫情抵得上十次高峰論壇,希望這次疫情讓我們每一個創始人都永葆危機感。


    我們倡導的“人人有絕活,處處受歡迎”,打造餐飲老板和餐飲名廚的”專家明星“品牌訓練營第一期圓滿結束,二期也于4月18日正式開營,三期人數過半,火熱報名中。

    如果你在某一個品類有沉淀,或者在某一個領域有累積;如果你渴望成為區域上的美食名片;如果,你想成為餐飲業的“專家明星”。
    歡迎你加入“專家明星訓練營”!第四期預定中,名額有限,提前搶占,報名請咨詢18519998400,下一個專家明星就是你!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門頭戰略余奕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687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21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21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