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之下,那些如履薄冰的中小餐飲企業

     導語 

    來勢洶洶的新型肺炎疫情,打亂了眾多餐企的發展節奏,如何生存下去成了餐飲人在疫情期間交流最多的話題。每天算著損失多少,賬上的資金還能維持多久,也成為疫情重壓下眾多餐飲企業的生存現狀。有一種焦慮正在蔓延:疫情會成為觸發餐企成片倒下的導火索嗎?

    01

    中小餐企面臨著更嚴峻的生存危機

    如果說中美貿易戰影響最大的是農業和工業,毫無疑問最受這次疫情沖擊的就是以餐飲業為代表的服務業。

    春節期間是餐飲業傳統的消費旺季,粗略測算,2019年全國餐飲行業收入的15.5%,是在春節期間貢獻的。很多餐飲企業在年前都囤積了大量食材原料,用高額工資留下員工,還有的餐企承諾把春節期間銷售額的一部分分給員工作為獎勵。沒想到因為疫情來襲,一切都泡湯了,眉州東坡因退餐帶來的損失大約1700萬元。

    餐飲老板還要承受巨大的房租和人力成本。外婆家吳國平說,外婆家企業大,每個月的人工工資就是5600萬到6000萬,壓力巨大。西貝賈國龍說,春節前后的一個月損失7-8億元,目前賬上現金加上貸款,最多也只能再發3個月工資。

    被逼無奈,很多餐廳只能在自己店鋪門口擺攤賣食材,餐廳門口變成了菜場,許多連鎖餐飲企業都在找渠道大批量銷售食材,銷售不出去的就捐贈,僅海底撈就捐了超過16噸新鮮蔬菜。

    這次疫情來的過于突然,很多經歷過非典的老餐飲人都措手不及。東來順集團營銷總監陳月盈說:年會中躊躇滿志的口號還在耳邊回蕩,一項項落地計劃還在案頭,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有給餐飲人留一點演習的機會。

    大多數餐企都選擇閉店停業,包括巨頭星巴克(28日起暫時關閉中國境內超過2000家門店)和堅持24小時營業的海底撈。

    張亮麻辣燙創始人張亮說,往年到了大年初四,大約有40%的門店開始營業,大年初八幾乎全部復工,今年只有很少一部分在營業。數據顯示,餐飲企業春季檔營業流水已萎縮90%,只有不到10%的餐館仍然堅持營業。

    餐飲是現金流行業,現金流動停止,跟心臟驟停一樣危險。如何熬過這場疫情,成為擺在餐企面前的最大挑戰,頭部企業尚且如此,中小餐飲企業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在中小餐企扎堆的三四線城市,春節期間的團餐消費是其全年營收的重要來源,有些能達到一半左右,疫情對其影響程度可想而知。這場疫情,對于中小體量餐企來說,可以說是生死考驗。

    不像投資規模更小的“夫妻店”,虧損小的可以扛過去,虧損大的可以果斷了結離場;也不像規模大、品牌勢能高的頭部品牌,靠強大的運營管理能力和雄厚的資金鏈可以耗著,順便借著“寒冬”還可以耗死后面梯隊的競爭品牌,等到“春天”來臨時還可以收割市場,倒也樂觀其成。

    中小體量餐企最尷尬,扛也不是不扛也不是,畢竟高昂的沉沒成本在那擺著,而且就算想止損退出,物業押金、違約金這些還有得扯皮,每一項都是“鈍刀子”。很多中小餐企選址在街邊,不能像商場店一樣得到租金減免的支持,跟房東談判的難度會大很多。

    中小餐企就算熬到疫情過后的春天,原料成本上漲又成了致命的未知因素。經歷過上一次豬肉上漲,很多中小餐企已經是大傷元氣。

    疫情過后,主管部門很可能會對餐飲行業的食品安全衛生進行更為嚴格的徹查,散小政府未來對于餐飲原料的檢驗標準、運輸條件、資質審查等方面要求必然更加嚴格,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餐飲企業將很有可能繼續停業整頓。

    這就意味著餐飲的生存門檻越來越高了。很多沒有實力的餐飲企業也經不起這些折騰,淘汰是必然。中小型餐企無疑會成為受疫情影響的“重災區”。

    02

    疫情過后,行業恢復還是未知數

    很多人將此次疫情與非典類比,非典期間餐飲行業同樣受到影響嚴重,餐飲營收是下滑最快的,但是疫情得到控制后市場快速反彈,餐飲營收是上升最快的,迅速迎來了V型反彈。

    然而也有人認為,非典時的中國餐飲行業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很多品類和消費熱點空白還處于待填補狀態。而今天的餐飲行業已不可同日而語,餐飲行業經歷這么多年快速發展,已經趨于飽和狀態。

    從2018年開始,中國餐飲行業開始進入存量競爭時代。雖然餐飲行業仍然保持高速增長,增幅卻在逐年下滑,2018年的增幅已經跌到7.7%,2019年的增幅回升到9.1%,但是仍然沒有回到10%以上的高位。縱觀2015年到2019年餐飲門店數變化,2019年全國餐廳門店數突破800萬家,但關店率高企,新店存活率不到60%。

    更重要的是,經歷了最近近兩年的經營寒冬,大多數餐企手頭的儲備金已經不充裕,很多餐企根本熬不到疫情過后的春天。

    旺順閣總裁張雅青回憶2003年非典時期,“那時餐廳比較少,需求量大。非典結束時,大家悶了兩個月終于可以出門,餐飲在短時間內發生一個爆發性增長。但是現在不一樣,現在餐飲過剩,過去那些盲目擴張的、過度投資的、手里錢不多的企業,可能工資都發不了兩個月,一旦現金流斷裂,裁員、倒閉是必然的。”

    還有一個新的重要變量,不同于當年非典期間的是,目前很多餐飲企業是依賴于商場的,商場的人流銳減的情況下,餐企的經營會面臨更多的挑戰。

    03

    自救他助要雙管齊下

    面對疫情帶來的巨大挑戰,餐飲人紛紛積極開展自救,包括在企業內部開展心理建設,讓員工做好打硬仗、走長征的心理準備;調整菜單,帶動線上外賣銷售來對沖堂食銳減帶來的損失;向顧客展示值得信任、勇擔社會責任的正面品牌形象;暫停一切不能馬上變現的中長期投入等等。同時也把目光投向了租金減免、平臺費用優惠、稅收減負、社保補貼這些熱點話題上。

    餐企自救固然重要,但是在餐飲微利時代,餐企運營能夠騰挪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來自外界的幫助和支持就顯得更加珍貴。

    以萬達、美的置業、華潤置業、大悅城為代表的相當一部分商業地產已經開始行動,承諾做出租金減免措施,減免額度各不相同。這些舉措給餐飲人帶來了溫暖,但也只是解一時的燃眉之急,跟餐企實際面對的困難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延伸閱讀:《繼萬達后,大悅城又免租!全國近500家商場跟進,與餐飲人共戰疫情》

    △部分減租購物中心聲明

    疫情肆虐以來,餐飲人不斷向美團大眾點評、餓了么等平臺巨頭呼吁減負,但是收效甚微,利益共同體的道理大家都懂,平臺方還是需要拿出更加切實可行、更有誠意的減負方案。

    疫情如大病,餐飲業能否迅速恢復還要看政府的作為,降稅減負是最直接的手段。很多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公開建議,這次受到疫情的影響,也許會讓相當一部分餐飲、交通、旅游、零售、制造等領域的中小企業更加難過,相關部門應該考慮采取一些措施緩解所有這些企業的困境,比如大規模地減免它們的稅收,甚至為部分企業提供一次性的補貼。

    此外,政府還可以嘗試允許中小企業對勞動制度進行適當調整,根據實際其實際情況決定用工政策,以及鼓勵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提供低息甚至無息貸款,幫助其渡過眼前的難關。

    危急關頭,政府要處理的矛盾千頭萬緒,但是絕對不會忘記餐飲人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相信接下來一定會在減免稅費方面有所動作。

    除了以上的支持和幫助,餐飲人更需要社會的理解和認同。疫情當前,眾多餐企不顧自身的經營風險,為武漢抗疫慷慨解囊,以讓戰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能吃上一口熱飯為己任,讓人動容,卻有極少數“鍵盤俠”給餐飲業扣上“暴利”的帽子。

    餐飲的利潤來之不易,是待顧客如父母,一盤子一盤子端出來、一份一份外賣跑出來的,餐飲人堅守本心,做好本職,回饋社會,不求邀功,但求不被寒心。

    中國餐飲業發展到今天,早已告別單打獨斗的作坊時代,成為融入國民經濟大生態的重要一環,餐飲企業同上下游緊密融合,組成了休戚與共、唇亡齒寒的命運共同體,針對這次疫情,唯有餐企自救與外力扶助相結合,才能保障全社會共同的根本利益。

    結 語

    餐飲是民生行業,直接關系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質量,而且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是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穩定器”;餐飲人有一顆感恩的心,在災難面前,身體力行地表現出社會責任感,勇于擔當,不發“國難財”,不計小家損失。我們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完全可以避免疫情過后餐企大規模倒閉現象的出現。

    讓我們一起期待疫情過后,舉杯相慶的那天。

    直播時間已過,掃碼可進行回看

    “閱讀原文”一起來充電吧!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品牌觀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033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2月4日 12:46
    下一篇 2020年2月4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