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品類戰略更適合當下的中國餐飲業?

    品類戰略是里斯先生從競爭出發,搶占心智,打造超級品牌的第一戰略。

    他給出了一個最直接的方法,搶占市場中有心智中無的品類,以及順應心智開創新品類,無論是搶占,還是開創,都是直奔品類第一品牌而去,“第一”就是最好的定位,“第一”無需定位。

    品類戰略更符合“第一性原理”,揭示了打造強勢品牌的本質。從品牌的發展趨勢來看,主流必將衰亡,異端終將崛起,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新品類分化和顛覆老品類的過程。

    因此,我們看到安德瑪緊身運動服把阿迪拉下馬,王老吉把可口可樂壓倒,Chipotle Mexican Grill(墨西哥卷餅)讓麥當勞、賽百味很難受,chick-fil-a(福萊雞)把肯德基拋在身后。這些新銳強勢品牌的誕生無一不是新品類戰勝老品類,異端戰勝主流。

    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題,奕宏為什么認為品類戰略更適合餐飲業?尤其是當下的中國餐飲業呢?

    除了品類戰略的品類品牌定位更容易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當下的中國餐飲業自身的土壤更適合品類戰略的推進。

    中國當下的餐飲業正迎來空前的品類分化期

    2016年,中國餐飲業實現3.5萬億的營收(這其實只是能統計的數據,還有大量無法進入統計的數據),同時,北京,上海的餐廳數出現負增長。

    一方面,我們看到數據喜人,餐飲業成為線下最大的服務業,但是也暴露出這個行業進入到白熱化競爭階段。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提袋零售與三公消費塌方式消失,餐飲業被成為線下最容易進入,也最多人進入的行業。

    北京上海的餐廳數量負增長,證明一線城市的餐飲業已經進入到飽和競爭階段。大量的提供同質化餐飲的品牌,必將被洗牌。

    由于行業激烈競爭產生的品類分化期已經到來。

    我們來看鄰國日本的一組數據,日本餐飲業市場規模在1997年達到頂峰(約29萬億日元,約合今天的1.83萬億人民幣),到2014年約為24萬億日元(約1.52萬億人民幣),減少了近20%,麥當勞在整個市場出現下滑的情況下開始出售控制股權,轉而從直營向全面收取權利金。

    日本餐飲業在這個階段出現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就是品類的分化,也就是我們今天在日本考察時看到的各種專門店。

    中國餐飲業的競爭也發展到了品類分化階段,而我們與日本不同的是:由于我們國土更廣,人口更多,且城市化進程尚未結束,因此表現為一線城市與二三四線城市不同的競爭階段;另一方面我們中餐有更廣袤的品類分化機會。

    中餐有八大菜系,各地也有各地的菜系與特色小吃,以中餐品類的豐富度,足以誕生更多的細分品類。例如西少爺肉夾饃就把握住了西安小吃的第一大品類,而俏鳳凰、云味館就分別占據了苗家米粉和云南米線的品類,王辣辣酸辣粉就把四川地區最有價值的酸辣粉品牌化,IP化。

    這些品類原本就存在多年,只是缺乏有眼光有魄力的創始人來把他們品牌化而已。

    品類分化期是創立品類品牌的最佳窗口期,因此品類戰略最吻合當前市場的需求。不是每一個行業都有餐飲業這樣豐富的品類分化和品類創新的機會,所以品類戰略在餐飲領域有著極大的發揮空間。

    擺脫同質化競爭最佳方法就是開創新品類

    餐飲業由于進入門檻較低,沒有任何準入壁壘,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進入,也造成職業選手和業余選手同臺競爭,盲目的跟風抄襲在餐飲領域是最可怕的現象,一個品類火了,立刻有無數人跟上,然后把這個品類做爛。除了真正堅守這個品類、以及有實力的品類開創者,絕大多數都沒有從這個品類中獲益,例如一夜之間火遍大江南北的烤魚、潮汕牛肉火鍋,模仿跟風導致的價格大戰,兩敗俱傷。

    既然中國餐飲有那么多品類分化的機遇,那么我們為什么不把握好品類分化的機遇,運用好品類戰略,開創并主導一個品類呢?這才是長久之道,經營之道和企業之道。

    由于信息傳播速度加快,餐飲業又進入到全民創業潮,因此一個熱門品類的生命周期更加短暫,很難把握。例如撤思叔叔芝士蛋糕、榴蓮甜品等爆款、潮品的生命周期往往只有不到一年,賺快錢、熱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跟風者在三五年前或許還可以靠抄襲模仿獲利,今后會變得越來越難。

    我們擁有巨大的人口和豐富的品類,餐飲業又是一個區域特征和區域壁壘非常明顯的行業,因此擺脫同質化競爭最佳方案就是找到屬于你的核心優勢,同時又吻合時代發展趨勢的新品類。

    西貝莜面村、云海肴、巴奴毛肚火鍋這些先知先覺者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

    而對于那些想開創和主導品類品牌的創業者和企業家而言,如何掌握品類戰略,防范和打擊競爭,品類戰略就成為了重要的競爭武器。

    品類戰略是以小博大、以弱勝強、邊緣創新的

    最佳競爭武器

    餐飲業大多數是分散的中小企業,中餐業更是如此。但是今天進入餐飲業的創業者和已經在這個領域里深耕20-30年的餐飲企業是不在一個起跑線上的,跟風和模仿龍頭企業,就是找死。

    如何做到以小搏大,以弱勝強,把握后發優勢,品類戰略就成為中小初創企業的最佳競爭戰略。

    品類戰略是做蛋糕,定位理論是切蛋糕。定位理論是在紅海里切割市場,品類戰略就是在藍海里擴大市場。

    在沒有西貝莜面村之前,誰知道莜面是個什么鬼?在沒有云海肴之前,誰又知道云南菜又算是什么菜系菜品。

    這兩個企業是典型的開創新品類,運用品類戰略成功的代表,今天提到莜面,我們就想到西貝,提到云南菜,就想到云海肴。西貝花費兩年三次更名,最終還是回到莜面,而云海肴最近再次分化為野生牛肝菌,用野生稀有菌菇來具像化云南菜,都是運用了品類戰略獲得成功的企業。

    這兩個企業都沒有從創立時市場大熱的川菜、湘菜、火鍋、燒烤等熱門品類出發,而是從西北菜,云南菜這些邊緣菜系里分化出來,從零到一,從無到有,以小見大,以弱勝強,戰勝了當時熱門的競爭對手。

    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阿五黃河大鯉魚、楊記興臭鱖魚、俏鳳凰苗家牛肉粉、西少爺肉夾饃都在運用品類戰略獲得了可喜的增長,而喜家德蝦仁水餃、巴奴毛肚火鍋正在運用品類戰略挑戰龍頭企業的霸主地位。

    對于初創的王辣辣酸辣粉,創始人是一位90后新生代美女,把握住海外游的趨勢,把酸辣粉開到東南亞最熱門的泰國曼谷和清邁,讓這個本土的小吃增加了一份異域文化,并透過打造個人品牌獲得產業資本的投資,如今又把這個原本街邊小吃帶進北京一線的mall 店,更是搶占了高勢能地區和高勢能人群。

    對于一個新創品牌,能夠得到市場,投資人,商業地產各方支持,除了創始人的個人魅力,也與酸辣粉這個帶有深厚文化以及社交屬性的強勢品類相關。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搶占和開創新品類,才是以弱勝強之道。

    當然,品類戰略也不是萬能的靈丹,在實際運用中同樣也需要根據不同市場、不同的競爭階段和競爭對手動態調整,但相較于一學就會,一用就錯的定位理論,品類戰略在餐飲領域里有更好的土壤。

    忽略餐飲品類屬性是餐飲定位失敗的核心

    餐飲的品類與快銷、電子、互聯網等其它行業不同,餐飲業有其特殊性。每一種品類背后都隱藏著一個深厚的文化力量。如果說品牌的背后是品類,那么品類的背后其實還深藏著文化。

    菜系的形成,地方特色小吃,東西方餐飲碰撞產生的雜交,背后都是各地的風土人情,地域文化的產物。這種風土人情,文化習俗深深地影響了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形成了不同的認知。而這種認知,在我們開創品類時必須順應或者遵守的規律,國內在這個領域研究的人很少,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在今天創業者和資本都越來越關注餐飲各個細分品類的機遇,而里斯先生提出的品類戰略,對當下的餐飲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和積極的意義。奕宏也會持續地輸出我對餐飲品類分化趨勢的觀察與報道。

    一生只為一個品類而來

    #品類戰略#

    決勝未來的餐飲創業第一戰略

    (詳細了解添加奕宏個人微信:shikonghui)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公眾號:xingzheyh

    個人微信:shikonghui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門頭戰略余奕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7008.html

    (0)
    上一篇 2017年6月8日 17:53
    下一篇 2017年6月8日 20:1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