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一杯上癮的奶茶?做研發的必須知道

    做茶飲研發,要常識通達、視野開闊。今天給大家推薦兩本書——《鹽糖脂》《上癮五百年》,相信對大家的業務會大有助益。

    這是什么樣的神書?

    《鹽糖脂》是《紐約時報》記者邁克爾·莫斯歷時三年完成的著作。在寫作過程中,他走訪了卡夫、雀巢、可口可樂等知名食品公司,還采訪了包括化學家、營養學家、律師、政府工作人員等等食品行業相關人士。

    該書在1999年和2006年分別入圍普利策獎評選,2010年獲普利策解釋性報道獎。

    莫斯在書中聚焦卡夫、可口可樂、方便午餐盒、菲多利、雀巢、奧利奧、可沛利等食品,考證細致精確、令人瞠目。

    這本書聚焦食品行業背后的力量,即食品巨頭通過添加鹽、糖和脂肪,讓我們無法抵抗加工食物的強大魅力。書里還從社會學、心理學和市場營銷的角度,揭秘加工食品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無孔不入。讀完這本書,我們會知道:管不住嘴,可能真的不是我們自己的錯。

    《上癮五百年》是一部癮品文化史的經典著作。酒、茶、咖啡等精神癮品,在歷史上的力量有多大?它們為何有合法與違禁之分?是什么力量將癮品流行推動為規模龐大、模式各異的商品貿易?

    本書從社會與生物學的角度對咖啡、茶葉、可卡因等影響精神狀態的癮品進行了歷史性的梳理考察,逐一展演它們如何被發現、交易與圖利的過程,追蹤出大眾化癮品進入全球貿易主流的來龍去脈。

    書中綜合心理、藥物、權力、經濟、文化、生態等個領域講述癮品歷史,內容有趣,視野廣博,令人眼界大開。

    書中哪些觀點對我們有價值?

    No.1

    鹽糖脂為什么讓人著迷

    因為這三種成分,最能刺激人類的味覺,而味覺對人們選擇食物有著根本性的影響。

    《上癮五百年》里面提到,什么叫上癮呢?上癮就是化學分子刺激,讓人身體產生了更多誘發快感的神經傳導素。上癮會讓人有幸福感和解脫感,這和美味的食物帶給我們的感覺相同。食品同樣能激發大腦皮層的興奮,讓人上癮。

    No.2

    理想的食品是什么?

    食品公司的研究員們曾經總結出了一條關于“理想零食”的公式。消費者買零食,肯定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購買方不方便、價格實不實惠、食品是不是健康。但研究者發現,味道最能刺激消費者購買。只要提升風味,購買量就會上升。

    No.3

    甜食能帶給人興奮感和愉悅

    人類對甜味非常敏感。研究人員就發現我們口腔的所有部位,包括上顎,都嗜甜如命。

    大腦對糖的反應和對可卡因的反應一樣,甜食代表著能量,能帶給人興奮感和愉悅。甚至可以說,人類的歷史是嗜甜的歷史。

    甜味對于小孩子們的誘惑力,比對成年人更強。而且,研究者發現,偏愛甜味可能是一種“習得性行為”,意思是說,童年吃加工食品多的小孩,長大之后,也會更愛甜食,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對加工食品的渴望。

    No.4

    糖分的“極樂點”

    不過,食品當中的含糖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可口可樂公司就找到了一個糖分的“極樂點”。他們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做實驗,最后發現,如果甜度超過了這個極樂點,人反而會感覺很膩,就會影響飲料的銷量。

    因為人的大腦雖然更喜歡甜,但也更容易對強烈濃郁的味道感到疲勞,就會抑制對這種味道的渴望。

    這個最佳平衡點就是糖分的極樂點,按照這個比例調配好的可樂,不僅能讓你感到令人愉悅的甜味,而且喝完后嘴中不會留下任何不好的味道,只會讓你更加想喝。

    No.5.1

    脂肪可屏蔽食物里不好的味道

    如果說大部分人對糖還是很警覺的,那接下來這個成分,就有些讓人難以察覺了。這就是脂肪。

    脂肪和糖一樣,脂肪也能刺激大腦,但是它更像一種麻醉劑,可以屏蔽食物里不好的味道,讓食物的口感變得更柔和。加工食品行業還找到了讓糖和脂肪協調作用的辦法。他們發現,多加一點點糖時,多脂奶油會更美味。

    No.5.2

    脂肪沒有“極樂點”

    無糖飲料當中的代糖還可以當作糖類的替代品,而脂肪是不可替代的。

    雀巢的一位食品科學家,就曾經試圖用其他化學品來替代奶酪。但是他很快就意識到,奶酪中脂肪發揮的口感是化學品替代不了的。

    人們迷戀的是奶酪醬汁獨特的口感,它既像蜜糖般黏稠,又像花生黃油般濃郁。脂肪可以促進進食,在它對大腦的麻醉作用下,人們完全吃得停不下來。而且,脂肪沒有“極樂點”,食物里的脂肪含量越高,消費者的味蕾就越喜歡。

    No.6

    咸味也會引發大腦的快感

    為什么加工行業也同樣青睞鹽呢?鹽強大的吸引力一度讓科學家非常費解,畢竟糖和脂肪來自動物和植物,包含了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熱量,而鹽只是礦物質而已。

    雖然鈉對人的生命是必須的,但是大多數人其實只需要攝入少量的鈉就足夠了。而現實的情況是,美國人每天攝入的鹽,要比人體需要的高出十倍乃至二十倍。

    后來科學家發現,問題的答案還是要回到味道,咸味也會引發大腦的快感。適當的咸度可以提升從培根、薯片到奶酪、泡茶等所有食品的吸引力。

    中國廚師當中不就有這樣一句名言嗎?鹽是味中仙,鹽放對了,這道菜的味道差不了。

    除了增加吸引力,鹽還可以作為“修復劑”,用來掩蓋食物里不好的味道。加工食品常常用鹽來掩蓋怪味兒。處理這種怪味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入新鮮調料,但草本植物價格昂貴,所以選擇了更便宜的鹽。

    這些可以學習的營銷大法

    在這方面,可口可樂公司可謂是營銷典范。糖類的“極樂點”就是他們找到的。

    可口可樂的營銷人員發現,可樂消費符合“二八定律”,就是世界上80%的可樂,被20%的重度使用者消費。所以,他們采用各種辦法,培育可口可樂的重度使用者。

    除了在廣告上下功夫之外,本地銷售人員還會研究超市貨架擺放、商場布置,為可口可樂選擇最佳的位置。他們會在街頭門店進行推廣,激發人們的購買偏好。可口可樂去到巴西后,為了符合當地貧民區的要求,甚至了推出了一種全新的、更便宜的小包裝可樂。

    在消費者心中打品牌戰當然是一種方法,還有很多食品公司用的是另一種營銷方式,你一定也很熟悉。那就是把產品和“健康”綁定起來,做和“健康”有關的形象營銷。

    比如,水果一直是健康的象征,順帶著連果汁也被劃入了健康食品的陣營。但你可能不知道,很多果味汽水根本不含水果,而某些所謂“純天然”的濃縮果汁,真正的果汁含量少到可憐。一瓶里大概只有兩湯勺,還不到配方的5%。這么一點果汁,最后卻成了營銷中打造健康形象的重點。

    再比如“低脂牛奶”。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牛奶的銷量一度銳減,就是因為人們擔心牛奶中含有的脂肪會帶來過高的卡路里。乳制品業發明了“低脂牛奶”這個概念,化解了危機。

    為了讓自己家的產品銷量更好,食品商甚至會贊助那些對自己有利的研究。比如家樂氏的糖霜燕麥片,就在 2008 年初推出了一個廣告,廣告告訴大家:一項臨床研究顯示,早餐吃糖霜迷你燕麥片的孩子,他們的注意力都提高了近20%。這個臨床研究其實是家樂氏公司自己支付資金做的。

    —————END—————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快報精選 | 好原料點擊下方logo去了解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9577.html

    (0)
    上一篇 2019年9月4日 20:00
    下一篇 2019年9月4日 20: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