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了許多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那么一定是打開的方式不對。今天呢,咱們就一起重新打開一些大家熟知的道理,看看可不可以了解一些你過去沒太注意的關鍵事情。
為了方便拆解與理解,我這次選擇用“望湘園”做個例子來給大家說明,當然,如果你要覺得這是個廣告貼也沒有辦法。看下去,如果這是純廣告貼,那就請取消關注。
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望湘園”,起源于上海的湘菜品牌,2002年還是濰坊路的一家夫妻店,如今已經有五個獨立品牌,全國范圍內近百家門店,三個加工配送中心了。講到加工配送中心,就先講講標準化問題。標準化,這個詞說的很多,普遍的看法是,對于管理的標準化有利于整體餐廳管理的規范,對菜品的標準化有助于保持口味的穩定,避免因廚師導致的一系列衍生問題。這樣看起來,除了麻煩點、累點,一定對餐廳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其實不然,望湘園創始人柳智先生在當年推行標準化的初期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老顧客抱怨菜沒有原來好吃了。標準化是個殘酷的過程,廚師廚藝有高有低,并且各有所長,要是將菜品標準化,就必須保證無論哪一個廚師都必須能夠做出同樣的味道。現在的望湘園以及大型的中餐連鎖企業都已經可以做到將調料醬汁配比劑量固定,原料搭配精確到克,除了環境設備限制的火候不能精確到幾分幾秒之外,標準化之高已經在逐步迫近快餐了。扯遠了,簡單直接的說就是,標準化會磨滅那些特別厲害的廚師在某些菜品上高超廚藝。明白了嗎,標準化確實可以保證你開100家店都是一個味道,但是不能保證100家店都能達到最好的味道。我想柳智先生當初做抉擇時也一定是艱難的,但是最終他和望湘園沒有遲疑,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全國十大正餐品牌——望湘園”。但是,這樣的抉擇未必對于任何人都是對的。就像有的菜館講究所謂的“家傳手藝”“獨門絕活”,那么標準化這種事就要慎重,人家顧客就為了吃這一口“獨食”,你要是把這個山頂削平了,后果就不會那么好了。柳智先生作出決定的前提是,他要做湘菜連鎖,要做服務大眾的餐廳,他抉擇背后的理念是忍痛放棄一小部分人,為更多的人提供美味。這里拽了兩個文縐縐的詞語“人治”“法治”,簡單說,法治就是用制度管理,做什么都根據一套成文的規定去做,具體去做的人自己不做決定;“人治”就相反,做事情根據具體判斷,一事一議,有大原則,沒有具體細節規定。
體系,體系,許多將經營管理的書都是把體系說得比較神,對于餐飲做會員這方面體系的重要性自然更是備受推崇。沒錯的,一套完善的體系是可以省去很多麻煩的,大規模的復制統一化的行為,十分高效。但是吧,凡事做死了,終有弊端。還說望湘園,它的本身的會員體系已經很完善了,電子會員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能搞定,實體卡會員也很方便。不過呢,這都是被動引導的過程,很多客人,包括我自己去吃飯的時候就是覺得,再方便的“多此一舉”也懶得去做,而且就優惠而言,個人也不十分在乎,還覺得算來算去不開心。
在一次和望湘園天津大悅城店經理的交流中,我很偶然的聽說,他們的服務員會對那些一周過來超過三次,幾乎把望湘園當工作餐的“熟人”直接給予一張特別的會員卡。他們不用考慮什么積分規則與儲值方案,直接消費打折,方便直接。
我覺得吧,這可能就是大悅城里餐飲店林立,望湘園仍舊每天排隊的原因之一吧。回頭整理一下,其實不是說體系不好,而是僵化與過度摳字眼與循規蹈矩不好,嚴謹之余,靈活才是亮點。記得有位朋友偶然一周去同一家壽司店吃了三次,老板直接給了他一張“8折”鐵粉卡,雖然他之后也沒有每周去的那么頻繁,不過每吃壽司就必去那家店,而且還時常忽悠大家一起去。會員卡這個東西,首先不是個斂財的工具,不是個套住人的繩子,而是關懷與榮譽,明白了這一點,再去做會員。好啦,篇幅已經很長了,今天就分享到這,如果大家喜歡的話,以后還會分享一下關于望湘園“承諾30分鐘出品,逾期全送”;還有網上征集8大菜品名稱,不到兩小時收獲兩千六百條回復背后的故事與道理。最后,按照慣例插播廣告:天財商龍將持續挖掘餐飲故事,為餐飲企業提供整體信息化支持。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要聽的可以直接在下方評論留言,我們會盡量滿足您的要求。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天商財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