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三次咖啡浪潮的自然延續,還是又一次由資本催熟的商業大戲?
從客單價40元的星巴克,到10塊錢一杯的平價咖啡,賣咖啡是個好生意嗎?
9月3日,央企中石化旗下易捷便利發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開國內“加油站咖啡”之先河。9月9日,OYO酒店宣布推出“芬然”咖啡品牌,利用旗下酒店大堂開辟咖啡店。同日,快餐巨頭肯德基宣布在中國市場推出咖啡月卡,購買激活后的連續30天內,用戶每天會得到1杯現磨咖啡。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咖啡廳數量已突破14萬家,而2007年,這個數字才只有1.59萬。加油的,住宿的,炸雞的,不約而同集中加碼咖啡,讓本就因瑞幸碰撞星巴克而火星四射的咖啡市場,更加硝煙彌漫。
從1988年瑞士雀巢在東莞設立工廠,開售“味道好極了”的速溶咖啡開始,咖啡在飲茶為主的中國,經歷了30年的發展,在歷經了臺灣系上島咖啡的咖啡簡餐、韓國系咖啡陪你、漫咖啡以及歐美系星巴克,太平洋、Costa的四輪洗牌,最終形成了星巴克獨占鰲頭的格局。1999年進入中國的星巴克目前已經在中國的150個城市開設3789家門店。中國已經是星巴克增速最快,以及規模第二大的市場。咨詢公司歐睿(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星巴克幾乎占據了中國80%的咖啡市場。但2018年從神州專車脫胎出的瑞幸咖啡、以及潛行5年的上海連咖啡同時發力跨界后,星巴克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強烈沖擊。僅僅一年多時間,瑞幸就在全國開出了超過3000家門店,并有望今年在門店和杯量上全面超過星巴克。而2014年就進入市場的連咖啡,早早完成了布局,給出單日40萬杯的驕人成績。強有力的競爭,讓星巴克中國2018年第三季度的營業利潤率從26.6%下降至19%,9年來首次下降。僅僅一年時間,中國咖啡市場的格局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讓更多看好咖啡行業的跨界者看到了機會。西安媒體率先發現,在單體酒店市場狂飆突進的OYO,高調宣布的“芬然咖啡”,首家開在了西安火車站附近的酒店大堂。當一個一貫以擴張速度快而出名、還擁有超過1.3萬家“門店”的對手切入咖啡市場,不知道正在刺刀見紅火拼的星巴克和瑞幸會不會又一次感到緊張。之所以說“又”,是因為旗下擁有2.8萬家加油站易捷便利店的中石化,這一次沒有選擇聯手瑞幸,而是自己下場玩起了加油喝咖啡。在首批落地蘇州的9家中國石化加油站里,“92#、95#、98#”,這3組數字不只是代表汽油的種類,還是供你選擇的咖啡品類。如果再加上麥當勞近兩年升級的“麥咖啡”;以及全家、羅森等便利店推出的平民咖啡,原本強弱分明的咖啡賽道,突然風起云涌,格局大變。“把目前各品牌的擴張計劃加在一起,可能國內咖啡行業一年的增量都不夠分。”對于眼下的咖啡大戰,咖啡行業人士如是評價。在世界飲品的版圖上,“咖啡”與“茶”是世界排名前兩位的主要飲品。但相比東茶西漸的緩慢,咖啡在中國的發展卻十分迅猛。在年輕人的認知里,手拿咖啡是精英、時尚人士的標配,而茶則屬于老干部的世界。但是在諸多入局咖啡的跨界者看來,咖啡是一樁場景美好,前景廣闊的好生意:長江證券的研報《咖啡江湖再起風云》認為: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喝咖啡更多代表一種身份認同,而非單純的飲品。而專業的咖啡館,則能滿足這部分社交需求,在國內中高收入消費者群體中已有相對成熟的市場。科達數字100公司聯合健康時報發布的《2018-2019中國咖啡消費藍皮書》顯示:我國一二線城市咖啡消費者中女性占比接近60%。從年齡分布來看,85后(30-34歲)、90后(20-29歲)是國內咖啡消費的主要人群;潛在咖啡消費人群中,20-24歲和25-29歲的比重更大,分別占35%和31%,咖啡消費的主力軍,正是眼下中國最具消費能力和持續消費潛力的黃金客群。從咖啡切入,抓住這部分客群,相當于獲得了打開這個龐大消費群體的鑰匙,自然也吸引了眾多跨界者矚目。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為569億元,已經是5年前市場規模的500%左右。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咖啡文化認知程度的增長,加之巨大的人口紅利,咖啡消費將會進入快速增長期。讓諸多研究機構做出中國咖啡市場將要爆發的依據是:2018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6.2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僅為美國的1.6%。由此計算:到2023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能達到10.8杯,咖啡市場規模則會達到1806億元。雖然咖啡的多樣性不及茶飲品,但咖啡無需考慮諸如水果茶等涉及到水果新鮮程度等問題,再加之有全自動制作設備的協助,因此咖啡的出品效率要優于部分茶飲品,制作流程簡便之余標準化程度高,這無疑有益于運營效率的提升。最重要的一點是,咖啡三次工業化進程的發展,使得咖啡產業鏈的成熟度遠遠超過茶飲,為大規模擴張以及規模效應之下的議價能力,奠定了基礎。且不論中石化、OYO、伊利這些各自行業的巨頭看上咖啡生意,90%文藝青年的夢想,都是開一間咖啡店,要有陽光書本、貓咪甜點、手沖咖啡,優雅地賺錢。不過,真去這樣做的文藝青年,90%都搖著頭說賠得很慘,開咖啡店,到底是不是個好生意?蛋解創業曾經做過一次咖啡店商業調查,得到的結論是:咖啡的毛利率雖然能達到70%。但咖啡店的人工成本更高,裝修成本最高能達到3000元/平米,遠高于普通奶茶店。最重要的是由于咖啡店面積普遍較大,房租成本也高出許多。一家開在一二線城市的咖啡店,能夠收支平衡就不錯了,如果算上老板的工資,大概率是虧損。直接用星巴克的財報來回答。根據星巴克2018年財報,星巴克中國/亞太地區營收收入12.273億美元,利潤2.215億美元,利潤率大概15.9%左右(除去股權投資收入)。在人工、管理、原材料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星巴克能夠盈利,主要是能夠有效的降低房租。目前廣為人知的是,星巴克在中國降低房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壓低房租價格,特別是在一些新開的購物中心,出于引進國際品牌,打造優秀商圈,吸引人流的考慮,會給星巴克這樣的強勢品牌更長的免租期以及更低的價格;而另一種就是流水倒扣免租金+分成的模式,一般能將房租成本壓縮到總成本的8%左右。由此,相比品牌知名度小,規模不大的咖啡品牌,星巴克至少能夠多出15%左右的租金空間,而這恰恰是星巴克的利潤率。就像蛋解創業的結論:換一個角度說,再精細化的運營,再強的第三空間,再多的消費者,如果星巴克在中國不能便宜拿店鋪,也只有不到1%的利潤空間。而對于正常商人來說,1%的利潤,就是虧損。既然咖啡店是個盈虧只在一線間的重資產行業,有勇氣闖入,又有底氣玩下去的玩家,自然都是各有絕招。比如瑞幸咖啡,就是靠著瘋狂燒錢補貼,光速燒出規模和數據,成功上市,依靠資本打持久戰。而對于OYO、易捷、全家、羅森這些線下玩家來說,做咖啡生意的場地、人員都是現成的,無非是添置一些設備和原料的成本,相比零基礎進入的玩家,堪稱成本殺手。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咖啡廳數量已突破14萬家,而2007年,這個數字才只有1.59萬。但從實際場景來看,咖啡戰場的新勢力,大都是從加油站、酒店大堂、快餐甚至是便利店場景切入的,這些原本與咖啡完全無關的消費場景,如今蜂擁殺入咖啡戰場,在咖啡價格日趨平價,利潤空間一再下探的情況下,能有多少人全身而退,依然是個未知數。據鳳凰網報道,最近強勢推出自主咖啡的易捷便利店內部人士爆料:有些門店剛開業時一天只能賣出3至4杯咖啡,直到易捷咖啡在網上爆紅后銷量才有所增加,且易捷不僅會向車主派發傳單,還會推出買一送一的優惠。即便如此,“一天能賣出幾十杯就相當不容易了。”“咖啡上游種植環節的特點是集中度不高,參與者主要由中小咖農、種植基地以及國外的高品質莊園,價值貢獻占整個產業鏈的1%,屬于低利潤區;中游與上游情況相似。而下游流通環節包括批發和零售,整體上集中度較高,價值貢獻占整個產業鏈的93%,屬于高利潤區。”而且,隨著咖啡工業化程度的不斷發展,對于大眾連鎖咖啡而言,原料的品質,在糖、奶以及其他輔料的混合中,已經沒有那么重要。比如云南的普洱與德宏,僅用了20余年就成為世界版圖上重要的咖啡產地之一,雀巢、星巴克等世界級咖啡企業,均在此采購原料。但8年前每公斤40元的高收購價,已然回落到如今的15元不到,咖啡豆原料的生意,甚至早于終端零售就已然度過了荒蠻紅利期。
鑒于雀巢在速溶和即飲咖啡上的壟斷地位,目前集中度相對不高,發展前景廣闊,而且星巴克霸主地位動搖的現磨咖啡市場,將是中國本土咖啡玩家集中廝殺的主戰場。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鄰國日本經歷的三次咖啡革命,也許能為當下的中國咖啡玩家,提供一些啟示與借鑒。進入第三次咖啡浪潮的日本,人們開始關心咖啡從哪兒來、怎么烘焙,人們像品評葡萄酒一樣,細化沖泡咖啡的步驟,體會各種操作所帶來的微妙的不同。喝咖啡成為一個包含了解咖啡本身故事、社交在內的綜合體驗,振奮精神等實用功能已經逐漸與咖啡這個詞剝離。△日本Blue Bottle 咖啡店,被譽為咖啡界的蘋果但對于中國本土咖啡來說,想要達到日本精品咖啡的美好彼岸,先要從資本、媒體、咖啡玩家掀起的咖啡戰事中幸存下來。回到《2018-2019中國咖啡消費藍皮書》,調查顯示,隨著近兩年咖啡大戰的深入,消費者對現磨咖啡的價格預期,已經下探至16-35元之間;潛在消費者可接受的價格范圍相對更低,近半數選擇25元以下。這意味著,想要提供更好性價比咖啡的玩家,必須進一步降低成本,從制約盈利的房租大戰中跳脫出來。而瑞幸和連咖啡從線上開始的彎道超車,也讓星巴克、中石化等新老玩家,紛紛將目光看向新零售。有媒體這樣評價,星巴克入局外賣市場,意味著今后沒有咖啡外送市場,因為連巨頭都開始了外賣,外賣和堂食對于咖啡來說已經沒有區別。咖啡外送市場就等于咖啡市場。由此,所有的咖啡玩家,又一次站到了同一條更寬的賽道上。就像《零售商業評論》對眼下咖啡大戰的評價:“靠燒錢大戰、補貼營銷帶來的流量是短期的,口碑帶來的流量才有高忠誠度。在如今群雄逐鹿的關鍵時刻,誰能在口碑上持續下功夫,誰才有機會成為真正的市場贏家。”也許最早進入中國的雀巢咖啡沒有想到,西方人習以為常的咖啡,能在中國成為品味、小資和時髦的代名詞,開咖啡廳成為文藝青年心中與環游世界同等意義的夢想。如今中國咖啡的霸主星巴克也許沒有想到,多少小鎮青年們會被陳奕迅那句“我多想見你一面,在街角的咖啡店”打動。多少城市青年會因為郭敬明《小時代》里,顧里霸氣清場咖啡廳的情節,認定咖啡館是美好生活的象征。當咖啡被改革開放以來的消費文化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和鄙視鏈后,它就不僅僅是一杯飲料,而是一樁生意,一種文化。回到中國咖啡緣起的1892 年 ,那個將咖啡從越南帶到云南賓川縣的法國人,肯定無法想象,他簡單得只是想在茶之王國喝一杯咖啡的愿望,會在120年后,在中國演變出一場咖啡戰爭吧。編輯| 李曉
瑞幸咖啡成立烘焙公司,意欲何為?
中國咖啡30年:從0到569億,爆發正當時
星巴克、瑞幸、連咖啡,外賣咖啡如何“三國殺”?
“石油咖啡”誕生,“服務區”餐飲經濟是下一個風口嗎?
內容交流/轉載 | 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 17724287321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