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6 瞻望2017
——中國調味品協會2016年盤點與2017年展望
2016年,中國調味品行業發展呈平穩增長的態勢,市場需求不斷釋放,人均消費量隨著餐飲業的變化而逐漸提升;產品結構調整加速,集中度逐步提高,產業的升級速度也在進一步加快;龍頭企業規模效應持續顯現,中小企業優勝劣汰趨勢明顯,行業企業國際化和專業化并購重組相繼上演。這一系列的發展變化促進了我國調味品行業的持續發展。
回首2016 成績斐然
中國調味品協會遵循“立足行業,凝聚會員,面向市場,服務企業”的辦會宗旨開展工作。在做好行業管理、行業協調和為企業服務的基礎上,協會的各分支機構也在有序地建立和開展相關工作。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得到了廣大會員單位和調味品業界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協會的作用和行業凝聚力日益增強。
一、做好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和紐帶,積極提出行業建議
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委托,積極開展工作
2016年,協會積極配合國家各相關部門做好行業管理與協調工作,并建立了工作聯絡機制。協會積極參加食藥總局、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工信部、國標委等部門召開的溝通會,與各部門充分溝通,提出調味品行業風險交流工作建議、積極提出標準建設與工藝技術方面的建議、參加行業發展研討會議并撰寫行業發展報告。
健全標準化體系
協會作為全國調味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秘書處承擔單位,負責調味品行業標準的起草和歸口管理等工作。2016年,協會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商務部和國家衛計委的指導下,開展調味品行業各項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一、配合商務部完成調味品行業行業標準的整合,提出整合意見。二、積極向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申請,籌建全國調味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醬腌菜分技術委員會。三、召開《調味品追溯技術規范》和《調味品生產企業質量控制與管理技術指南》國家標準審定會。四、配合國家衛生計生委,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復合調味料》、《香辛料通則》、《食醋生產衛生規范》和《醬油生產衛生規范》的研討會議和技術咨詢工作。
加強食品安全協調管理
食品安全是調味品行業發展的基石,2016年,協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協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協會及時向國家相關部門匯報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經驗、問題和難點,就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情況、如何加強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和食品安全標準制修訂工作提出協會意見,反映企業訴求,為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借鑒。針對部分媒體關于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檢視出11款醬油含微量“4-甲基咪唑”的報道,協會積極與中國工程院陳君石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行業內專家及相關企業溝通,查找國內外標準法規,引導行業和社會各界正確認識醬油中的4-甲基咪唑問題。
食品安全法規與標準宣貫
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格局下,為幫助調味品企業更好地理解和貫徹國家有關政策,建立食品安全風險防范體系,突破食品安全管理瓶頸,7月,全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連續第八年召開。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學術界、調味品企業以及媒體的近百位同仁匯聚一堂,從新視角、新高度深入交流探討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形勢及應對措施。并積極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上傳下達與交流溝通工作。協會同時在網站上設立食品安全專欄和抽檢公告專欄,及時向廣大會員和企業傳遞食品安全信息。
行業自律
為加強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宣傳,引導消費者理性認知食品安全風險,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誠信自律典型企業和品牌的宣傳報道力度,協會在食藥總局指導下,11月開展了中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自律活動,協會發起倡議,海天、恒順、李錦記、太太樂、聯合利華等食品安全管理先進企業鄭重承諾,全力落實,新聞媒體輿論引導,全行業上下游共同參與,推動中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管理再上新臺階。
二、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結合
2016年,協會積極拓展科技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與食品類科研院校的協作。3月,專家技術委員會專家帶隊,走訪了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和廣東省美味鮮、珠江橋、致美齋、嘉豪等調味品企業。近幾年,協會科技交流活動覆蓋京津地區、江南地區、川渝地區、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等調味品產業發展較為領先的區域,與當地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優秀企業建立了合作機制,為調味品行業的技術創新搭建平臺。
協會將調味品行業科技論文大賽作為科技工作的長效工作方式堅持下去,組織開展了第五屆全國調味品行業“安琪酵母抽提物杯”科學技術論文大賽,獲獎論文在研究釀醋微生物群落與風味物質之間的關系、醬油不同發酵工藝對醬油風味的影響、廣式醬油與日式醬油風味物質差異化研究以及鮮味物質在固態復合調味料中的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成果,對行業科技進步具有借鑒意義。
協會將調味品綜合性的技術交流與各細分產業的技術交流相結合,9月,在湖北宜昌組織召開了全國調味品行業科學技術交流大會,吸引了近250余名代表參會,會議就調味品行業醬油、食醋、復合調味料、醬腌菜、料酒、食品配料等重點分支產業技術發展熱點、問題和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促進了行業內部各種形式的技術合作和交流,提高行業生產技術水平。
三、拓寬分支機構建設思路,深化產業服務
協會已經成立了19個分支機構,2016年,協會根據調味品各細分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充分調動各分支機構龍頭企業參與行業管理的積極性,召開了部分分支產業換屆大會和成立大會,以深化各產業領域的行業管理與行業引導服務,促進本產業的快速、有序發展。
7月-11月,中國調味品協會的醬油、食醋、調味醬專業委員會完成了換屆工作,保留有實力的機構成員、吸收新鮮的血液,為分支機構的進一步發展夯實基礎、開拓思路;同期都召開了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會議以不同的主題圍繞各細分產類的發展數據、市場開拓和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引領細分產業的發展。
在加強現有分支機構工作的基礎上,協會也不斷開拓新的分支機構。9月,中國調味品協會辣椒產業專業委員會成立暨首屆中國辣椒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河北雞澤召開。成立后的辣椒產業專委會將在規范我國辣椒產業的生產與市場,加強我國辣椒產業鏈的資源整合,促進辣椒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
分支機構工作中,中國調味品協會經銷商分會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商會一如既往地開展有利于廠商對接交流、推進行業發展的活動。3月,由商會組織的調味品企業集中展示活動及調味品廠商對接會在成都舉辦。9月,中國北方(樂陵)調味品博覽會和中國北方調味品經銷商大會在樂陵市黃三角調味品產業新城隆重舉行,商會組織了全國400余家企業,300余家調味品經銷商參會。12月,2016第十二屆中國調味品產業營銷高峰論壇暨經銷商(上海)發展論壇和2016首屆中國調味品電商對接會。為企業和商家提供產品展示、品牌宣傳、投資洽談、相互交流的平臺。2016年,商會拜訪了重慶調味品協會、江西省調味品協會和成都川調商會,并與湖南調味品協會和浙江調味品協會建立了聯系機制,就商會管理與各地方協會交流看法,探討合作方式。全國調味品廠商聯盟工作進一步深入開展,商會繼續積極開展廠商精準對接、一對一服務,在行業內篩選發展較快的經銷商企業與商會理事成員開展深度溝通,精準招商。同時,商會積極拓展廠商聯盟工作,發展聯盟成員,搭建聯盟成員之間的廠商合作平臺。
四、深耕細作,打造專業的調味品信息行業平臺
協會致力于為廣大會員提供高品質的信息化服務,相關信息產品成為廣大會員和業界人士了解行業信息與協會動態的首選。
2016年,協會一如既往地編輯和出版《中國調味品產業》和《調味品經銷》雜志。在官網發布行業信息與協會工作動態。定期報道行業熱點與焦點,協會會議與活動,企業的近況和動態,受到了業界的認可。在此基礎上,協會加強了對行業重要信息的關注與分享,建立了重要信息發布體系,方便行業人士第一時間從協會官方刊物、微信公眾平臺、官網、微網站了解行業熱點和形勢。協會繼續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中國調味品協會、調味品產業)、微網站和各部門工作微信群,為行業提供更快捷、方便、優質的信息服務。
由協會開展的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100強統計工作得到了廣大品牌企業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2016年,協會發布的2015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100強統計數據分析,為政府、企業和調味品各界人士等提供了有利的數據支持。
2016年,協會發布了《調味品行業產品發展縱覽》。協會通過對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的展示產品做采樣調查,研究產品與市場導向,其中數據采樣標本145家,單品752個。統計得出著名企業區域分布現狀、產品包裝趨勢、醬油與食醋生產口味市場傾向、產品分類占比、市場主導產品傾向等具有市場參考意義的數據與分析內容。
2016年,協會進一步加強信息服務,立足于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100強統計與2015博覽會產品數據的基礎研究,結合調味品產品、產銷量、發展特點、發展趨勢等方面的新特點,發布了三年來調味品行業的發展概況與未來趨勢報告,并對醬油、食醋、調味醬三個細分產業的產品與品牌、分類與管理、產量與銷量、發展特點與趨勢等方面做了深入調研與分析,并在行業內發布。
五、創新培訓服務體系
2016年,協會生產技術培訓工作組織形式不斷創新,各項工作有序開展。8月開展了全國醬油、醬及水產調味品行業技術交流(廣東區)活動。10月,全國腐乳生產技術培訓班在廣西省桂林市成功舉辦。培訓活動以實地參觀考察、隨團行業專家授課、座談交流的形式進行,培訓內容緊貼行業實際情況,針對性強,對解決企業生產遇到的難題,促進行業科技進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六、廣泛交流,深化服務
2016年,協會為進一步掌握國內調味品企業的發展現狀,開展了一系列調研考察活動。中國調味品協會張玉宏出席首屆中國(樂陵)調味品產業博覽會暨中國北方調味品經銷商大會與2016國際食醋科技論壇,并與相關企業深入溝通。中國調味品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會總干事衛祥云考察了日本東洋克斯企業與日本2016國際食品工業展、江蘇恒順集團的技術研發中心、廣東省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廣東的調味品企業(海天、永益、李錦記、美味鮮、珠江橋)、寧波的調味品及上下游企業(裕天、長榮釀造),并2016國際食醋科技論壇上發表關于科技進步方面的前瞻觀點。在考察交流的過程中,衛祥云對國內外調味品行業的發展趨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并對各相關企業提出了發展的建議。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赴北歐四國進行考察,并提出了“中國味 中國胃”的概念以及中國調味品國際化的發展思路,赴千禾味業、江蘇恒順等企業進行調研,并考察了浙江祥龍等經銷商企業與各地經銷市場,對廠商關系、經銷商發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協會在不斷外出考察、充分了解行業信息、關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積極接待企業來訪,與來訪的恒順、中鹽集團、李錦記、味好美、亨氏、怡亞通、吉香居、中糧、聯合利華、濟寧耐特等企業深入溝通與交流,積極了解企業訴求、深化服務。
七、深化會展服務促進產業資源整合
2016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在2015年的基礎上,重新調整布局,設立了多個專區——鹽業專區、國際區、招商平臺專區、食醋專區、火鍋調料專區、腐乳專區、中華老字號專區、原材料供應區和機械設備專區。展會同期,在舉辦往屆特色品牌配套活動基礎上,增加了2016中國鹽業首屆市場營銷圓桌會議、2016首屆中國調味品電商對接會和2016年中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自律活動三個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的創新活動。展會通過高峰論壇、專題研討和一對一服務等形式,為調味品行業的食品安全、技術創新、企業轉型和產業升級助力獻策。
八、發表前瞻觀點發布權威報告
2016年,中國調味品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會總干事衛祥云走訪了各省市的相關企業,既有生產醬油、食醋、調味醬等產品的調味品企業,也包含機械、食品配料、辣椒產業基地等上下游企業,并赴日本考察食品及機械企業、食品展會,他根據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結合國內外的市場發展情況,分析了調味品行業上市公司的發展情況及未來趨勢,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中企業的發展思路;并從經濟形勢、企業管理、科技創新、國企改革等方面提出了高瞻遠矚的觀點,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在走訪歐洲之后提出了“中國胃中國味”的前沿思想,提出國外的中餐館與華人消費者是國際市場開拓的主要消費目標,使中國調味品的國際化道路更加明朗;白燕副會長兼秘書長在各重要會議上作了關于調味品行業整體發展概況及未來趨勢的演講,并針對醬油、食醋、調味醬等細分產業發布了專業分析報告引起了行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報告中對產品發展、企業產銷發展形勢的全面分析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指導意見;白燕副會長兼秘書長針對鹽業體制改革的新形勢,提出了“成立調味品事業部、與經銷商深度合作”兩個大的發展方向。
九、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
2016年,為掌握國際調味品行業最新動態,促進調味品行業的對外交流,協會積極開展形式多樣、注重實效的國際合作和交流活動。9月,協會組團赴芬蘭、丹麥、挪威、瑞典考察,了解當地調味品企業生產和消費市場情況,促進中國調味品的國際化發展。10月,協會組織的2016年國際調味品行業技術交流活動(日本)順利完成。考察團參觀了日本龜甲萬、丘比、味之素等優秀調味品生產企業,促進了我國調味品行業與日本調味品行業在技術創新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瞻望2017 創新引領未來
2017年,協會將適應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要求,在新的起點不斷探索行業協會發展的新思路,不斷開拓創新,充分發揮橋梁紐帶、組織協調和溝通服務的作用,打造調味品行業專業溝通交流平臺。
一、政策協調與配合
協會在新形勢下不斷探索行業協會發展的新思路,配合政府做好行業管理工作。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做好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管理風險交流、行業調研、技術分析等工作。辦好年度例會食品安全座談會,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格局下,幫助調味品企業更好地理解和貫徹國家有關政策,建立食品安全風險防范體系,突破食品安全管理瓶頸。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宣傳貫徹國家科技法律、法規、方針和政策,組織從事調味品科學技術工作者參與國家調味品產業技術政策、法規和規范的研究與制定工作。開展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自律活動和誠信體系建設,營造有利于行業自律誠信的社會氛圍。
二、自身建設與會員服務
加強協會的自身建設,積極發展調味品生產企業入會。發揮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反映會員企業訴求,為企業排憂解難。組織籌備五屆理事會換屆工作及籌備召開中國調味品協會五屆五次理事會。協會利用專家技術委員會的專家資源,為行業內會員企業提供工藝、標準和技術等咨詢和服務。
三、標準化工作
接受國家商務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衛生計生委的委托做好調味品標準化建設的各項工作:配合國家衛生計生委完成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復合調味料》、《香辛料通則》的調研及技術支撐工作;配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商務部完成國家標準《醬腌菜分類》、《魚露生產加工規范》和行業標準《腐乳》、《調味料酒》、《雞粉調味料》和《調味品感官品評導則》等6個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嘗試啟動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完成全國調味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換屆工作。
四、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強調味品企業國際交流與合作,2017年將組團赴歐美、韓國、東南亞等地區進行商務考察和技術交流。充分發揮2017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和全國調味品廠商洽談對接會展示平臺的作用,組織國際調味品企業參展,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五、產業資源整合與平臺服務
加強調味品生產企業與上下游企業溝通與交流,促進廠商合作。加強協會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調味品企業之間的科技交流,提升產學研合作水平。深入調味品生產企業考察和調研,就企業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充分交流和探討,力爭解決一些企業發展中遇到共性問題和難點。
六、分支機構建設
隨時了解調味品細分產業熱點及難點問題,籌備組織召開醬油、調味醬、辣椒產業、復合調味料、香辛料和調味食品配料等6個分支機構委員會年會。籌備組織機械專業委員會、食用鹽產業和感官品評專業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籌備醬腌菜專業委員會、專家技術委員會和經銷商分會三屆理事會換屆大會,建立常態交流機制,進一步深化分支機構的工作。
七、整合資源,建設信息服務大平臺
為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信息溝通及傳遞提供專業的平臺,辦好行業刊物《中國調味品產業》、《調味品經銷》,管理中國調味品協會、調味品產業兩個微信公眾平臺,以及中國調味品網、調味品經銷網、微網站。分享調味品產業動態與企業動態,展示品牌形象,擴大調味品行業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做好協會微博、微信群和微網站建設工作,加強行業企業之間信息交流和互動。
做好2016年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100 強統計分析與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產品分析工作,對調味品產業的經濟指標進行科學的匯總與分析,為政府有關部門及行業人士了解我國調味品產業發展基本情況提供重要參考資料和數據支持。立足于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100 強統計與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產品數據統計,深入研究分析行業發展各方面情況,結合新的形勢,發布2017年調味品行業及重點分支產業發展情況與趨勢的專業報告,并就產品與產銷量等主要數據向全行業進行新聞發布。
八、積極推動商會各項工作
舉辦區域經銷商發展論壇和2017春季調味品企業集中展示活動及調味品廠商對接會,進一步提高廠商聯盟的平臺作用,加強中小型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做好一對一精準對接活動,為企業定向招商和經銷商篩選特色產品發揮作用。
九、辦好品牌展會,擴大行業影響
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作為國家商務部批準的調味品行業唯一專業展會,經過12年的磨礪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調味品行業促進資源整合,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權威平臺,2017年協會將在廣州繼續籌備與組織召開2017’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CFE2017),并將在參展企業規模、專業觀眾質量、展商服務和配套活動方面不斷創新。
2016年,中國調味品協會以市場化的服務理念、高效的執行力,深化包括醬油、食醋、調味醬、辣椒等在內的分支產業的綜合服務,全面拓寬科技、信息、培訓、會展等工作的廣度,獲得政府部門、行業企業與經銷商的高度認可。2017年,協會工作將繼續夯實基礎、開拓進取;開拓食用鹽、機械、感官品評等分支機構工作,促進調味品行業各細分產類的全面發展,進一步取得全產業鏈的共贏;深化行業信息搜集與專業分析,為行業的整體發展與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參考和方向;繼續開展國際化市場的調研,深度開展調味品國際化開拓合作。
中國調味品協會2017年活動
(詳細列表)
2017年1月6日
發 布
歡 迎 關 注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調味品協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