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雞和鄉村基之后,老娘舅也啟動了上市進程,“中式快餐第一股”爭奪戰加劇!
文章看點:
7月5日,老娘舅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招股書,擬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公司擬發行不超過6100萬股,募資8.32億元,用于連鎖門店建設、供應鏈綜合基地建設等項目。根據招股書,老娘舅在2021年度營收15.2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6299.22萬元。目前加上加盟門店,總門店數量也不足400家。其中,有25%的直營門店在2021年還處于虧損狀態,部分加盟門店也還沒有實現盈利。

截至2021年底,老鄉雞門店數為1073家,鄉村基集團總門店數已達到1145家,兩家先后沖進“千店俱樂部”。相比之下,老娘舅主要“盤踞”在江浙滬市場,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門店數量上,都不及其他兩家。而老娘舅也似乎不急于擴張,保持著“小而美”的姿態,打算未來三年累計新設門店300家;加盟門店增長10家左右,還是以長三角地區為主。不過,無法沖破區域化的限制也讓老娘舅沖刺資本市場的進程添加了變數。在餐飲連鎖企業扎堆上市的熱潮中,老娘舅有多少勝算?背后的股東陣營
2000年,老娘舅創始人楊國民在浙江湖州開了一家餐廳。這個不足百平米營業面積的門店內,當時主要賣的是餛飩。和其他餐飲店不同,楊國民那時直接將門店的“廚房”放到了20多公里外的三濟橋,廚房內還包括冷庫、流水線等設置,直接將餛飩以“流程化”的形式生產,每天再用車輛將餛飩送到店內。一年之后,第一家門店關停,但楊國民保留了那個占地1000平米的廚房。而這也成了老娘舅日后做連鎖餐飲的核心模式:中央廚房、統一配送。2002年4月,老娘舅第一家正式經營的中式快餐店在湖州商業中心的紅旗路正式開業。此后,老娘舅確定了包括板栗燜雞、梅干菜扣肉、魚肉獅子頭、魚香肉絲等主食套餐的主打菜單。直到2007年7月時,老娘舅僅開了6家門店。據了解,當時老娘舅的單店銷售額也一度卡在了8000元。但老娘舅將這段時間稱為“起步積累階段”,認為其重點在于探索中式快餐連鎖門店的經營經驗。在這段時期內,在食材的采購上,楊國民與長三角地區的部分食材供應商簽訂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從當地直采;并耗資3000萬元,擴充了原來的中央廚房,2007年6月,新的老娘舅中央廚房在原址落成,操作間加冷庫占地面積達到了1萬平方米。打下了基礎之后,老娘舅也開始引入戰略投資。2007年,公司引進了深圳達鑫作為新股東,后者出資44.12萬元。2008年,公司再度引入了復星集團旗下的上海復星平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戰略投資。不過到了2020年1月,復星醫藥在上交所互動易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集團已不再持有老娘舅的股權。天眼查APP顯示,老娘舅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5輪融資,其投資方還包括基石資本、勁邦資本等。
資金到位后,老娘舅開始加快了擴張速度。截至目前,老娘舅終端門店數已超388家,大部分集中在浙江、江蘇、上海、安徽等地,其中直營門店364家,加盟門店24家。根據招股書,楊國民、楊峻琿父子兩人合計持有公司 53.09%的股份。其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國民直接持有39.58%的股份,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其子楊峻琿是一名90后,在公司擔任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
在老娘舅的股東名單中,出現了同屬“湖州系”的上市公司香飄飄董事長的身影。位列老娘舅第四大股東的蔣建琪持股8.73%,并自2016年2月至今任老娘舅董事。他和楊國民一樣,也是浙江湖州人,同時其也是奶茶品牌香飄飄的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2021年,蔣建琪家族以52億元身價位列胡潤百富榜第1373名。
此外,男裝品牌勁霸男裝旗下的投資機構勁邦資本也進入了老娘舅的股東名單。截至招股書發布日,勁邦資本持股比例為8.73%,為老娘舅的第三大股東。

△圖片來源:老娘舅官網
老娘舅的投資人,也包括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之女宗馥莉。宗馥莉通過浙江恒楓投資有限公司與寧波瑾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控制了麗水瑾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而麗水瑾匯持有老娘舅1.36%的股份,并參與了老娘舅上市的對賭協議。有意思的是,在老娘舅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中,還有一名神秘的“00后”。這位名叫胡嘉怡的股東,持股比例為5.45%,為老娘舅的第六大股東。老娘舅此前披露的輔導文件中顯示,胡嘉怡出生于2001年2月,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就讀;2019年11月,年僅18歲的她出現在了老娘舅的股東名單中。不過,胡嘉怡不在公司任職,未參與公司經營管理。胡嘉怡的父母也未查詢到與老娘舅有任何關聯。而一旦老娘舅成功上市,這位神秘股東的身家也將隨之暴漲。
老娘舅走不出長三角
根據招股書,近三年來,老娘舅的營收分別為12.22億元、12.07億元和15.25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17.46萬元、2070.75萬元和6299.22萬元。老娘舅的毛利率也低于同行。2021年,同行業上市公司毛利率平均值為21.48%,而老娘舅的毛利率僅為16.4%。其前兩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7.76%、14.58%。老娘舅表示,公司的毛利率較低是由于疫情防控、產品銷售價格、銷售方式、原材料采購價格、用工成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公司主營中式快餐業務,產品定價較為親民,同時,門店端的租金和薪酬等成本較高。”此外,近三年內,老娘舅加快了拓店的步伐,分別新開門店42家、62家、69家。但在門店數量增長的情況下,老娘舅近三年內的平均單店營收分別為431.41萬元、386.18萬元和416.77萬元。尤其是在一線城市,老娘舅的單店營收近兩年下降幅度較大。老娘舅對此解釋稱,新開的門店以共廚店為主,共廚店專營外賣業務,店鋪面積小,投資成本低,相應的單店營收規模也較小,由此導致公司一線城市單店營收產生較大幅度下降。
與之相比,老娘舅在三線及三線以下的城市單店營收并未受到影響,從2019年的405.26萬元上漲至2021年的424.49萬元。老娘舅表示,2020年以來,公司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單店營收低于三線及以下城市,一方面系前者新開門店相對較多、新開門店經營業績存在爬坡期,另一方面系因三線及以下城市受疫情影響較小,經營業績基本未受疫情影響。但對久居江浙滬的老娘舅來說,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至今沒有走出長三角。
招股書顯示,公司96%以上的收入來自直營門店。而其直營門店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蘇和安徽;其中,浙江區域市場的收入占大頭,近三年來營收占比分別為54.08%、56.88%和57.13%。餐飲分析師、凌雁咨詢管理首席分析師林岳對《財經天下》周刊表示,老娘舅當下的情況,包括目前的產品結構,聚集在長三角市場是比較穩健的一個策略。
?
在他看來,大部分區域性品牌都很難實現全國性的擴張。這一方面是由于菜品和品牌的關聯性強,很多時候很難改變消費者心智;另一方面是品牌的全國性擴張需要在配送、選址、管理等運營方面重新布局,這就需要公司有足夠的經驗和資本支持。《財經天下》周刊在老娘舅招股書中也發現,其364家直營門店中,2021年有93家是處于虧損狀態。也就是說,老娘舅25%的直營門店“不賺錢”。老娘舅的加盟店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其通過與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合資設立的浙江盈通開設并經營的加盟門店,門店主要開設在各高速服務區;但浙江盈通餐飲有限公司目前也是虧損的,2021年虧損了890萬元。另一類是其加盟商湖州霖臻經營的門店,招股書顯示,湖州霖臻餐飲有限公司丹陽歐尚分公司也未實現盈利。截至報告期末,浙江盈通和湖州霖臻經營的加盟門店分別為8家和16家。而老娘舅之后還計劃要在長三角大舉拓店。據其招股書披露,老娘舅計劃將募資資金約4.21億元投入連鎖門店建設,在長三角地帶主要城市新增門店260家并升級改造25家門店。目前,老娘舅旗下擁有16家全資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2021年,旗下6家子公司都是處于虧損的,包括寧波老娘舅餐飲、上海策廣餐飲、上海策虹餐飲、上海策康酒店以及浙江舅創科技等。

中式快餐爭相IPO
2022年1月,鄉村基向港交所遞表。據了解,鄉村基曾在門店突破100家的時候,在紐交所成功上市。但后期因為口味單一、擴張難等問題,陷入虧損窘境的鄉村基股價一直跌落,以至于2016年黯然退市。如今,鄉村基重新向資本市場發起沖刺。
?
今年5月,安徽老鄉雞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遞交招股書,擬于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2021年,老鄉雞實現營業收入43.9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35億元。此外,包括楊國福麻辣燙、德州扒雞、紫燕百味雞等地方特色小吃也都在向資本市場發起沖刺。在多家企業爭相上市的背后,是整個中式餐飲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招商證券報告顯示,2016年至2019年,我國快餐行業的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達10.4%,預計到2025年,快餐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8萬億元規模。其中,中式快餐是其中最大的餐飲類別,在我國快餐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根據行業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中餐市場規模為3.16萬億元,占當年中國餐飲市場總額的八成左右。預計2025年,我國中式快餐行業市場規模將接近1.3萬億元。
一位消費領域投資人曾向《財經天下》周刊分析稱,餐飲賽道中,快餐、休閑餐和團餐有機會“跑”出來,因為餐飲最核心的三個問題就是時效、坪效和標準化,而休閑餐等最大的優勢就是解決了時效問題。林岳也對《財經天下》周刊分析稱,2022年看來已是餐飲上市“大年”,而不少企業選擇在今年上市,主要是因為疫情影響下,很多連鎖品牌的經營和擴張遇到了瓶頸;同時,成本的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餐飲企業的盈利能力,造成利潤率下滑,難以再大面積擴張開店,“所以上市融資對它們來說會是一個好的出路,至少先要活下去、活好。”在競爭“中式快餐第一股”稱號的三家品牌中,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化特征。老娘舅扎根在長三角市場,老鄉雞的門店主要位于安徽、江蘇、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以及湖北地區;鄉村基的門店主要分布在川渝地區。

在林岳看來,“這種情況恰恰是資本青睞的,也是一種劍走偏鋒的策略”。他認為,頭部餐飲品牌在一、二線城市占據了競爭優勢,腰部品牌要立得住腳,就需要尋找三四線城市的機會。通過主打地方特色,同時又可以做到標準化和連鎖經營,得以在某個區域市場形成強勢地位。但他也對三家品牌未來的發展存在擔憂,“它們的發展動力源自于區域化的成功,將這個成功模式復制到全國卻有些困難”,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的擴張方面。“從過去的案例看,從區域品牌成功發展到全國市場的幾乎沒有。這也說明,品牌的定位、核心優勢、運營的資源和模式都在制約著它們。”林岳說。原創文章,作者:財經天下周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