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線下經營到線上外賣的延伸是很自然的過程。
隨著80、90后成為社會主體的時候,通過互聯網消費是社會的主流生活模式。
在外賣不斷發展的同時,也給傳統店門餐飲帶了新的商機。
不過如果要做好外賣這檔生意,就要深刻地了解外賣的緣起、發展以及消費差異化。
盒飯的緣起
“便當”與“盒飯”在用法上有細微差異,“盒飯”一詞更傾向于簡單粗糙的飯食,如“日式便當”一詞,就很少被說成“日式盒飯”。
在大陸大部分地區習慣稱為“盒飯”,即盒裝餐食。在臺灣地區一般稱為 便當,通常用于午餐、外賣、工作餐等場合。
“便當”的由來最早源于南宋時期的俗語“便當”,意思是“便利的東西、方便、順利”這個詞就已在使用了。
后傳入日本,日本的便當歷史悠久,最早出現在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那時的便當還很簡單,就是把做好的米飯在陽光下曬干,叫做“干飯”,具有不易變質,便于攜帶,可以立即食用的優點。
在歐美國家,“外賣”的歷史大概要追溯到歐洲的復興時期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路邊攤在古老的城市市集上就已經很常見了。隨著時期的不同,外賣的種類也發生著變化。
在線外賣的爆發
在互聯網大環境的影響下,外賣作為新興的餐飲銷售方式,借助互聯網作為載體,實現了前無僅有的迅速規模化。
據了解,2000年開始就有人嘗試在網上做外賣服務,但他們都是在做代人訂餐的模式,消費者在網站上下單,網站的人再跟外賣店聯系,然后外賣店負責送餐。
2009年4月,由張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創立餓了么訂餐平臺。如今開展了“跟吃一切有關”的業務,成為三巨頭之一。到家美食會,美團外賣,生活半徑,百度外賣等外賣網站層不不窮。
其中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也已經成為互聯網外賣平臺的霸主。注重重模式,穩扎穩打的到家美食會,會員也在不斷增加。
《2015年中國外賣O2O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已超過1600億元,外賣O2O營業額95.1億元,預計到2017年,外賣O2O營業額將超過400億元。
垂直外賣工廠店崛起
其中垂直細分的外賣工廠店的規模也日益壯大,其中有黃太吉、弄堂里、盒馬等。
2015年在上海“獲得全國首張網絡外賣訂餐證的“盒馬”
北京有個黃太吉已經獲得餓了么戰略投資,并計劃進行優質餐飲外賣IP的發掘。
知名的外賣品牌也是應接不暇,叫個鴨子、蝦大俠、西少爺肉夾饃等,包括一些區域知名外賣品牌。
在外賣網站日益發展成熟的趨勢下,專業做外賣市場,已經是一股力量。在迫不及待投入外賣市場的同時,要擺正心態,不要再以堂食的心態去做外賣。
圖注:堂食代表VS外賣代表
不要再以堂食的心態去做外賣
就餐人群
到店餐飲按照區域不一樣,社區店主要針對社區消費人群,商圈店面主要針對上班一族人群。
外賣面對的主要是上班人群、學生、以及批發市場等對時間比較苛求的人群。
就餐場景
到店餐飲的需求可能受多方因素的影響,菜品的口味、質量以及店面的服務、店面的裝修風格、空間大小等等。
而外賣同樣作為輕決策的餐飲形式則不一樣,外賣一般適合在辦公場所、家中等地,沒辦法感受到店的服務、環境等因素,一般對于價格、味道、速度等要求較多。
設計包裝
到店餐飲側重于店內的裝修,而外賣側重于包裝。人都是視覺動物,合適的裝修或者包裝,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你家外賣加分。
就餐形式
到店餐飲肯定是以到店為主,而外賣這種餐飲形式主要是外送,需要人力送貨到家。外賣對于外送人力的需求相對較高。
堂食產品、外賣產品
堂食產品的成本結構的構成主要是:物料成本、人工成本、房租水電成本、損耗
產品類型:適合堂食的都可
而外賣產品的成本結構則是物料成本、人工成本、損耗。
產品類型:可標準化強,不容易坨、粘(面食外賣最好不要遠送)
在看到餐飲外賣發展的趨勢下,分清楚門店和外賣的區別,努力做好品牌,外賣也會成為一股專業力量。
關注外賣老板內參,讓外賣生意更簡單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