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以來,國內多所校園開啟禁止外賣入校的規定。然而面對在校生和商家的聲討,學校反而多次改造升級——智能提取柜、獨立食堂APP、禁電動車入校園……
校園禁外賣,還要傷害市場多久?
1
圖片來自:網絡
上周六,這條圖片微博把“校園該不該禁止外賣”的話題送上了熱搜,在該圖的正上方是這樣一句話:你們學校有沒有抓過點外賣的啊?
咋一聽,只聽過翻墻逃課的被抓、上課玩手機、看小說的被抓,一個已經成年的大學生競因為點份外賣被學校抓?消費者選擇自由權利去哪了?
看似一則玩笑,但也反映現今高校對外賣的嚴格規定。話題談論下方,有網友積極回應:為什么不能點外賣???有人持疑:“大學以下禁用吧”;
更有網友直言:“××師范大學明面上禁電動車,實際也禁外賣電動車被扣的多是外賣員的車,然后,送外賣后還得向學校贖車。后來又有人開小汽車送外賣,學校知道了,小車也不允許;因為禁車大學城倒閉了很多商家。”
又一次高校禁外賣,又一次靈魂大拷問!
為什么說又呢?
2018年10月,福建閩江學院因禁止外賣入校,與商家發生沖突,數十位外賣商家自備食材,在校門口免費發給學生吃。
2019年3月,西安高校為禁止外賣入校,推出食堂APP;11月,長沙理工大學現外賣智能取餐柜;12月,廣州工商學院上線校園食堂外賣平臺,其他外賣平臺商家無法入駐。該校學生聯名向學校董事會發告知函:稱該事件嚴重違“反壟斷法”第八條、第五十一條規定。
高校禁外賣,屢禁屢治。
2
2009年,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因為餐飲商家不接受在線點餐,在上海交大創辦餓了么,面向大學生群體送了第一份外賣。互聯網外賣餐飲由此誕生。
2014年,餐飲互聯網+團購平臺+在線訂餐平臺+自營線上餐飲服務,多業態綜合發展,成為互聯網餐飲的雛形。
此后的1年里,市場補貼升級,互聯網外賣餐飲漸漸嶄露頭角,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第4季度學生校園市場份額達26.6%,占據外賣市場份額第二名。
在2017年外賣分場景中,外賣常規使用場景——辦公室、大學校園、住宅開始分散到酒店、商鋪、醫院、機關單位等地。其中,校園外賣占市場訂單量高達11%。
2017VS2019外賣使用場景
到了2019年,Trustdata大數據在《2019年上半年中國外賣市場發展報告》研究中顯示,第二季度外賣使用情況,學校訂餐場景同比增長16%。
對比2017年外賣訂單量占比全網11%的數據,今年以來,學校外賣訂餐場景增長更加明顯,需求更加明顯。
3
禁止外賣雖然可以看做是高校作為校園管理的措施,但采取的強硬措施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使其多次陷入輿論。
在近兩次的高校該不該禁止外賣話題中,大學生這個群體不再沉默,在社群網絡空間,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借此影響輿論,尋求外賣自由。
對商家來說,高校外賣是否值得做?或者該怎么做?不妨借鑒網友的回答:
①保安兼職外賣員:
高中中午天天盯著我拿外賣的保安居然是我晚上拿外賣的外送員,我還記得他給我發了短信說我就是你白天的保安,記得給五星好評,我放保安室你自己拿;
②自己(用戶)拿:
不給外賣送進來,每次都要到校門口拿,這時候就慶幸學校沒那么大;
③師生達成共識:
當時點完了才出通知不讓點外賣 不然就處分 我跟同學懷著忐忑的心情走到圍欄地方等 結果碰上了一個老師… 她也來拿外賣, 還讓我們快點走她沒看見;
④掩蓋外賣:
我曾經拿了外賣然后被教導主任看到了 我把外賣放在了垃圾桶里面 教導主任走了再拿出來吃;
⑤與學校斗智斗勇:
我們高中領導會騎摩托車在學校徘徊抓點外賣的,我們學生每天和領導們斗智斗勇?;
⑥商家自配送:
從高中開始還沒有美團餓了么這些,就開始留學校門口各種小吃店的手機號;
⑦學生不滿情緒:
如果學校不想讓學生點外賣,就請擴大一下食堂規模或者時間,或者不要搞什么寢室只是睡覺的地方不讓帶飯進去的事,又不讓點外賣,食堂只有飯點能吃飯,地方又不多,學生蹲著吃地方都不夠;
⑧萬能的外賣小哥:
大學有一次點外賣,門口保安不讓外賣進,外賣小哥哥把外賣服脫了,裝成學生拿著我的外賣送到了宿舍樓下。
對于高校禁止外賣入校園,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外賣,洪七公外賣課堂12月課程正在火熱報名中……
專注外賣領域垂直媒體
助力20萬+餐飲人共同成長!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