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額=流量*轉化*單價*復購
對于商家來說,流量永遠是傷,轉化也是傷啊!
不說廢話,直接送上7個提升轉化的子彈,分別是:
1,價值主張
2,激發需求
3,效果呈現
4,峰終定律
5,感官體驗
6,標準植入
7,形式感塑造
一、價值主張
也許你要說,老濕啊,別說什么價值主張這種很虛的東西,太遙遠了,也用不到!你能不能說些實在的東西呢?
不能!
原因很簡單,無論一個經久不衰的品牌,還是只是一個小小的門店,你都應該有自己的價值主張,而且至關重要。
什么是價值主張?
舉例子說吧
谷歌的價值主張是:不作惡。
谷歌在2005年開始進入中國。隨著谷歌進入中國,谷歌“不作惡”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在2010年谷歌退出大陸時,大量人為“不作惡”的谷歌的離開而扼腕嘆息。
百度曾經的價值主張:簡單可依賴。
然而
當你想搜索的東西永遠搜不出來的時候
當你想到魏則西的事件時
當你無意之中裝了百度全家桶的時候
……
你會明白百度“不簡單”,也不可“依賴”!
比如說,小米與錘子
小米曾經的價值主張是:讓普通人也能夠享受到科技的樂趣。
為了這個價值主張,小米手機猶如一把砍刀,砍向了當初亂象的手機市場,讓利于消費者,也才有了國產手機品牌逆襲國外品牌的機會,最終走向國際化!
而羅永浩的錘子手機的情懷呢?大家只是更加清楚了老羅講相聲的能力!
說了這么多,價值主張是什么呢?
價值主張:滿足用戶的需求,讓用戶享受物超所值的產品與服務。
再簡單點,所謂價值主張就是言行一致。
也許,你會說上面的例子沒什么參考價值,人家都是大企業,都是大品牌,跟我們這做點小生意完全不同。
那老濕就講一些更切合實際的例子。
比如我們在餐盤歐巴羅自助餐的時候,我們讓客戶做了100份以上的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是:你通常與什么人到店消費,問卷調查的結果是朋友家人占比50%以上。
所以,歐巴羅的價值主張是:親朋好友歡聚,就來歐巴羅!
好了,價值主張出來了,我們在實際操作中要怎么體現呢?
比如說,顧客交了300元便可以成為年卡會員,在一年之內就可以享受49元/位的就餐價格(原價79元)。
其中會員的一項權益是:會員帶來的朋友家人同樣享受49元!
并且會員的孩子(身高低于110cm)就餐僅需9.9元(原價39元),會員家里的老人僅需19.8元(原價49元)。
所以,正常人只要一算,就會掏出300元成為年卡會員啊!太劃算了啊!
也許你的疑惑來了,如果會員帶來的朋友都可以享受低價服務,那么,誰還會來辦會員呢?
這里有一個前提是:只有會員本人親自帶來的朋友家人才能享受到這樣的優惠。
但你想啊,你辦了一張卡,你可以邀請朋友一起來吃,但問題是,你的朋友想來吃,你卻不想來吃,或者這個時間段就是不能前來怎么辦?那你的朋友也就很有可能辦一張了!
所以,想好了你的品牌或者說門店的價值主張了嗎?又是怎么根據你的價值主張滿足用戶的需求,創造驚喜呢?
二、激發需求
好不容易,你把用戶吸引進了門店里來,接下來就要想著怎么轉化他!
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激發用戶的需求!
制造考慮感
這個很簡單,就是告知用戶你有什么問題,而且問題很嚴重,但我這里有解決方案。
想到這,我就想起了一個關于“莆系醫院”的段子,只要進入莆系醫院的用戶,都會被這樣告知的流程:
你有病
病很重
我有藥
要很貴
“你有病”“病很重”就是在建立你的焦慮感,好讓你快速掏錢。
所以,我們在操盤醫美項目時,只要是第一次用戶進店體驗,都要進行一個皮膚檢測,無論你的皮膚有多么的好,只要一檢測,機器的畫面上都會給你呈現出“皮膚問題”很嚴重的樣子。
這就是建立焦慮感,目的是為了激發你的需求!
再比如說,我們在做“8.8元海鮮自助吃到飽”這個活動時,我們的套路是:每個到店8.8元吃海鮮的用戶,只能手持一個盤子自取一盤海鮮,然后端著海鮮去指定的地點蒸煮。
這樣的行為設計,就導致了很多用戶需要排隊,因為8.8元足夠爆,吸引的流量足夠多!
但是在用戶到店的時候,我們沒有直接讓用戶去排隊吃海鮮,我們讓服務員領著用戶全場逛一遍。
這樣的目的:
一個是讓用戶知道我們的產品的特色,進一步了解店鋪
一個是激發用戶的需求:媽呀,這么多好吃的,我卻只能排隊吃海鮮!不行,我還是加錢吃正餐!
所以,當用戶進店之后,你想好了什么樣的手段,激發用戶的需求了呢?
三、效果呈現
用戶體驗了之后,一定要讓用戶獲得及時反饋!
比如說,你已經激發了用戶的需求,用戶也體驗了產品,但是發現你的產品或者服務并不能有效的解決我的問題,那么,用戶對你的信任將降低!
比如,我們在操盤醫美項目的時候,我們給用戶設計了三個效果呈現的東西!
第一:鏡子
用戶在體驗之前會照鏡子,或者我們在服務的時候,只給用戶左半邊臉,然后給用戶鏡子,讓他自己的就可以看見兩邊臉,做與不做的區別!
第二:人皮面膜
就是用戶在項目操作之后,強制要求敷一個面膜,這個面膜敷完之后,會有臟東西呈現在這個面膜上,用戶敷完面膜就能夠很清晰的看到原來我的臉上真的很多的臟東西,看起來確實很有效果
第三:螨蟲儀
用戶進店出了皮膚檢測,還有一個螨蟲檢測,這個螨蟲檢測除了建立焦慮感之外,就是用來做效果呈現的。比如,你第一次檢測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大大的螨蟲,但當你體驗完之后再檢測一次,就發現沒有螨蟲了。
鏡子、人皮面膜、螨蟲儀都是表演性質的道具,就像是變魔術的道具一樣。
然后你想想,如果你是服裝店的銷售員,你應該怎么做?你要做的就是讓用戶不斷的試穿衣服,因為只有試穿了才能夠呈現效果,只有試穿了才能夠激起購買的欲望。
所以,歐巴羅定位于海鮮自助,不再向之前一樣海鮮烤肉都有,雖然看似菜品很多,但是用戶吃完發現都不夠滿足,要吃海鮮海鮮沒幾樣,要吃烤肉烤肉沒多少!
但是當你重新定位于海鮮自助,砍掉烤肉的時候,海鮮的品類增多,用戶吃完之后的價值感知更強,下次她們去吃自助餐的時候就會想到:去吃歐巴羅吧,海鮮真的很多!
四、峰終定律
介紹一下什么是峰終定律: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心理學家丹尼爾·卡納曼(DanielKahneman)經過深入研究,發現我們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因素決定:
高峰(無論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時與結束時的感覺,這就是峰終定律(Peak- End Rule)。
這條定律基于我們潛意識總結體驗的特點:我們對一項事物的體驗之后,所能記住的就只是在峰與終時的體驗,而在過程中好與不好體驗的比重、好與不好體驗的時間長短,對記憶差不多沒有影響。
高峰之后,終點出現得越迅速,這件事留給我們的印象越深刻。而這里的“峰”與“終”其實這就是所謂的“關鍵時刻MOT”
關于這個,之前有一篇文章講的很明白了,直接引用吧:
一些兒科醫院會在診療結束后,送給小孩子禮物,給他最愛吃的零食。這樣即便過程很痛苦,最后有一個甜甜的結果。他對這個疾病的痛苦印象就不會那么深刻。
宜家的購物路線也是按照“峰終定律”設計。雖然它有一些不好的體驗,比如“地形”復雜,哪怕只買一件家具也需要走完整個商場,比如店員很少,找不到幫助,比如要自己從貨架上搬貨物,要排長隊結賬等等等等。
但是它的峰終體驗是好的,它的“峰”就是過程中的小驚喜,比如便宜又好用的掛鐘,好看的羊毛毯以及著名的瑞典肉丸;它的“終”是什么呢?就是出口處 1 元錢的冰淇淋!
所以,你們的峰是什么?
對于醫美行業而言,可能是皮膚變得透亮的那一刻,終可能就是臨走前服務人員贈送的一小盤水果。
對于餐飲而言,峰可能就是餓著肚子吃上人間美食的那一刻,也可能是商家主動掀起的互動;而終可能就是也可能是服務人員90度鞠躬歡送!
所以,想好用戶在進店到離店之間,你要設置什么的「峰」,讓用戶難以忘懷;設置什么樣的「終」,讓用戶臨走之時更加的順暢。
五、感官體驗
“感官”是接受刺激的感覺器官,通常人們所講的就是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五官,他是使刺激完成的渠道。
銷售型文案高手關健明在《爆款文案》中總結了「感官占領」的一種文案寫作方法,用人體的五個器官來描述用戶的體驗。
那么,在實體店中要如何運用感官刺激呢?
視覺:用戶進店、以及在店內的視覺焦點在哪?你想讓用戶看到什么樣的信息?
聽覺:用戶進店,你想讓他聽到什么信息?
觸覺:用戶在體驗的服務的過程中,生理感受是什么樣的?
嗅覺:用戶在進店時,聞到的是什么?
味覺:用戶進店之后,能夠讓用戶嘗點什么?給用戶的舌頭一種什么樣的刺激?
比如,在操盤醫美項目時,我們在各個感官都布滿刺激
視覺:門口的信息、前臺展位、樓道宣傳海報都是直接告知用戶會員的信息,讓用戶無論在哪個地區都能夠看到作為會員的權益,不斷的「強奸」用戶的眼睛。
聽覺:專門找配音專員配備了一首魔性的音樂循環播放,內容也是關于會員的。
觸覺:用戶在體驗的時候,每個儀器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時冷時熱,比如無針水光,比如紅藍光等等,給用戶覺得我這個錢花得值!
嗅覺:進店之后,用戶就能夠聞到一股淡淡的玫瑰花香味
嗅覺:用戶體驗完之后,還贈送一晚蓮子羹喝。
所以,當你的用戶進門之時,你有考慮過用戶的感官刺激了嗎?以及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刺激他呢?
六、標準植入
什么是標準植入?
所謂標準,就是產品的制造標準、正確的飲食標準、服務的操作標準等等
所謂植入,就是把你的標準當作成這個行業的標準植入到用戶的頭腦中,一個是讓用戶覺得這家很專業,一個是讓用戶可以裝逼,原來是這樣!
關于標準植入,營銷老司機說過這么一個故事:
前些天的早會,我和同事們說了在為客戶服務時,一定要向客戶傳達你這項服務的標準,比如你給客戶操作無針水光的美容項目時,為什么要從里向外,或為什么要從外往內。
這樣在客戶心里埋一個種子,她去別人家做同樣的服務,如果對方的服務人員不這么做,或說專業術語有“矛盾”的地方,就會讓客戶感覺這個店不專業,還是你專業的感覺(也有先入為主的關系)。
因此,當用戶第一次進店的時候,你就要在潛移默化中給他植入標準,讓他能夠在朋友面前有吹牛逼的資本,以及在其他店做同樣的服務時,就會產生質疑:你這個做的不對,應該是這樣的!
所以,你想好了給你用戶植入什么樣的標準了嗎?
七、形式感塑造
所謂形式感的塑造,簡單點就是說讓用戶有虛榮感,有面子。
如果你在外婆家點過叫花雞,那你就應該知道在吃叫花雞之前還有個重要的儀式,就是拿木槌連敲三下,寓意吉祥如意之愿!
這樣的敲三下對于吃飯來說有什么作用嗎?沒有。
但是你給她一個木槌連敲三下儀式感,讓吃飯的人一是覺得新奇,能吸引眼球;二是能夠增加面子,給你一個裝逼的機會!
這一招還有很多餐飲店都在用,比如有些餐飲店上叫花雞是讓兩個小矮人(為什么是小矮人?因為有話題性,還要帶著金條鏈子!),抬著轎子把這道菜送到用戶的房間里,還要敲鑼打鼓的!
以上都是儀式感的塑造,滿足用戶裝逼的需求!
那么,你為用戶提供什么樣的裝逼儀式感,好讓用戶拍照轉發呢?
最后總結一下:成交轉化的7子彈
1,價值主張
2,激發需求
3,效果呈現
4,峰終定律
5,感官體驗
6,標準植入
7,形式感塑造
7個轉化子彈,毫無保留送給你,你會用了嗎?
更多閱讀:
真實案例 | 從月虧損12萬到盈利4.1萬,這家自助餐只用了18天!
新餐飲崛起的底層商業邏輯:增長-留存-參與
真實案例 | 僅用一招策略就讓自助餐轉虧為盈!
5個策略思維,打造持久競爭力的品牌
實現品牌戰略的三板斧:定位、差異化與市場細分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營銷思維操作系統-
新餐飲增長策劃第一圈
專注消費者「行為設計」為研究
馬上加入
即送100個實戰營銷增長案例!
原創文章,作者:營銷學習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9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