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8日 | 第【613】篇原創
作者 | 張大寬
來源 | 餐謀張大寬(ID:dkxy029)
轉載授權請聯系(ID:BG9FBG)
學會學習,再學習
–張大寬
初四
今天是大年初四,西安也結束了幾天來斷斷續續的小雨,天終于放晴了。
霧霾+小雨+疫情+隔離,這是我有記憶以來,過的最特別的一個春節了。
按照原計劃,今天應該是在沈陽的街頭,穿著大棉襖,啃著大冰棍。但,計劃哪里趕得上變化啊。
昨天聽朋友說,他們下高速進市里,花費了2個多小時。今天早上要送我老舅到車站,嚇得我提前三個小時出發。
好在一大早車很少,下高速的時候,前面只有三輛車排隊。全副武裝的值班人員,攔下我們后,讓我們登記了信息,就放行了。前后用了不到5分鐘。他們也不容易,大過年的還得值班站崗。
他們上車之后,說高鐵上也是每個人都要二次登記,列車上的消毒措施也很嚴格。
真心建議各位,如無必要,盡量減少出門,在幫不了什么忙的時候,盡量少添亂。
同時,在家里,以及微信里,做好辟謠工作,不信謠,不傳謠,不要參與制造焦慮情緒。這個時候,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恐慌。
好好學習
今天還看到有人轉發消息,這條消息,簡直就是智商檢測器,轉的啥呢?
如圖所示
你可以想象一下,人是有多閑,智商是有多著急?
問題的根源在哪呢?
就是無知,無知,無知。
我們都說,謠言止于智者,而傳播謠言的,是什么人呢?你懂的。
這,都是吃了不學習的虧,吃了無知的虧,最關鍵的,是他們并不知道因為自己的無知,正在吃虧。
咋辦嘞?
好好學習吧。
前兩天分別推薦了《了不起的我》《非暴力溝通》,今天再推薦一本關于學習的書,叫做《認知天性》。
這也是一本幫你學會學習的書,先學習學習,再好好學習。
認知天性
不管你想要做什么,或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掌握了學習的能力,你才能參與競爭,才不會落伍出局。
因此,作者為我們列出了從試驗研究中得出的主要觀點,并輔以案例說明。從而找到應用這些結論的方法。
例如書中提到的演員納撒尼爾·富勒,他就會使用各種形式的檢索練習。
首先,他拿出一張白紙,蓋住劇本的一頁,再把紙往下來,讓對手戲角色的臺詞慢慢出現。
因為這些臺詞可以當做先做,幫助他回憶自己的臺詞,里面蘊含的情感也通過他自己的角色反映出來。
他會蓋住自己的臺詞,嘗試大聲的背誦出來,也要檢查準確率。如果背錯了,就把它們重新蓋上,再次背誦。
直到能正確背出這一段,他才會把擋在下一段上的白紙一開,開始新的內容。
在此基礎上,他還琢磨出了一種更高級的形式。富勒現在拋棄了紙質劇本,而是把劇中其他演員的臺詞錄進手掌大小的數字錄音機中,錄的時候盡可能“用角色的方式”說話,以便區分。
他把錄音機握在手中,拇指就放在控制鍵上。按下“播放”按鈕的時候,富勒能聽到各個角色的臺詞,也就是他的記憶線索;按下“暫停”按鈕的時候,他就從記憶里翻出自己的臺詞,把它們念出來。
如果覺得背得不對,他會去檢查劇本,有必要就重新播放整個段落,念出自己的臺詞,再繼續后面的內容。
富勒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機地加入了各式各樣的必要難度:檢索練習、間隔練習、穿插練習、生成(他扮演的角色的心理、舉止、動機、特性),以及細化。通過這些技巧,他認識了角色以及角色表現出來的多層含義,從而讓形象更具體,為觀眾獻上活靈活現的演出。
你看,這個檢索,就是不斷的重新學習,不斷的鞏固,從而讓自己臺詞的功底越來越強,對劇本的理解和掌控也更好。
而書中第二章講過的神經外科醫生邁克·埃伯索爾德,利用反思的習慣提高自己的手術水平。
反思涉及檢索(我做過什么,當時是怎么起作用的)與生成(下次我怎么做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同時讓人在頭腦中繪出形象,從意識上進行演練(如果縫合得密一點兒會怎樣)。
正是這種反思的習慣,讓他設計出一種手術方案,不僅修復了病人后腦脆弱的竇組織,而且避免了結扎可能帶來的組織損傷。”
檢索(重新學習),反思,擴展已知,這些都是很有效的學習方法,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若能掌握書中一小部分知識,并加以利用,定會對你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學習,可以說是人一輩子的事情,若能先掌握學習方法,再去進行學習,事半功倍則是必然。
再次祝你新年快樂,學習學習,再學習。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