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回憶起這件是,至今還心有余悸。
但想想,頗有當年魯提轄干掉鎮關西的感覺。雖然賠了錢,但是得了人心。也算是為民除害了。
休整了大概半個月,修路工程繼續開工。老趙一心想著趕快干完,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陸陸續續接了8個村子,半年也過去了。老趙在修路上已經成了老手。加上有肖工的幫助,這支施工隊也在當地小有名氣。
天氣一天比一天熱,瀘州的夏天,不好過。
烈日下干活已經夠人喝一壺的了。壓路機上的師傅更是高溫作業。終于,扛不住了。師傅差點暈倒從壓路機上摔下來,萬幸把車停住了。
趕快送到陰涼處休息。
老趙看這不是個辦法啊,調整作業時間,上午11點到下午4點休息,天氣涼快了再干活,又安排多做了一些綠豆湯給工友們。
熬過了一個春夏秋冬,又到了年節,終于可以休息幾天了。回到老家一進家門,老媽差點沒認出來。為啥?太黑了!
老趙被曬跟黑煤球子一樣,哪里像個老板啊!
偏偏這時三姑媽來了,一看老趙,就笑了個沒停。
說大外甥啊!你這一年是干啥去了?咋整的跟咱村東頭挖煤的老劉一樣,黑成煤球子了!
老趙一臉黑線,不過也無所謂了,姑媽看不見,黑線還沒有老趙臉黑呢。
三姑媽坐了一會就走了。老趙知道肯定又是來給自己介紹對象的。一看自己臉黑,估計是想著今年沒掙到錢,不好開口了。以貌取人,這也算是人類的“優良傳統”自古到今都是這樣。
老爹問今年怎么樣,掙到錢沒?
老趙遲疑了一下,說還行還行,跟去年差不多。
老趙心里明白,哪里跟去年差不多啊,今年的幾乎都是投資,還沒見到回頭錢在哪。
修小申村子的路,老趙沒有讓村民出資,政府補貼完不夠的,全是自己出,給工人一樣發工資。而其他幾個村子,都是有人出人,沒人出錢出物資,老趙基本是幫忙,幫忙管理,幫忙出錢。這也是老趙問啥走到哪個村子,都能從村東頭吃到西頭還不帶重樣的原因。
一年的歷練,讓老趙在施工和管理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儼然成了一個標準的包工頭了!而且現在隊伍里有肖工,還有肖工的同學,土建專業的山工。有了這兩元大將,老趙一點都不擔心技術問題。
那老趙真的傻嗎?從哪里掙錢啊?
老趙的心里有計劃。
修路是鋪墊,這是發展的必經之路。老趙在特區呆了幾年,已經看到了發展的第一步是真么樣子,只是拿著前人的經驗直接用罷了。
路修好后,各個村里的農副產品,能夠更方便的運送出來。倒騰農副產品對老趙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有輸出必有輸入。幫助大家多掙錢了,鄉親們手里有錢了,自然就得花錢啊,老趙見多識廣,很多人都咨詢老趙,有什么新奇的東西,給推薦一下。老趙為了鋪墊,特意買了一臺日本夏普的電視機,挑的最便宜的,都要560元,要知道,當時建筑工人一天的工資只有三四塊錢!
生意的本質就是交換,貨幣只不過是交換價值的一個衡量標準而已。只有充分的交換,貨比充分的流通,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自己想掙錢,必須讓鄉親們先掙錢。那么自己掙錢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大家手里都沒錢,掙誰的錢去呢?
要取之先予之,這個道理再不懂,如何做商人?
未完待續,明天繼續!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9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