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到海外開店,本來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這次他們準備進軍日本市場,在目前奶茶大火日本的背景下,似乎意涵又有所不同。
最近,我們看到了一則招聘啟事。喜茶開始在針對日本市場進行崗位招聘。
這次要招的日文文案。從崗位職責來看有明顯的日本痕跡:負責喜茶日本海外平臺的宣傳事宜;跨部門協同對接喜茶日本活動及項目。在任職要求上,需深入了解日本文化,有日本留學經歷優先;此外,日語專業優先,擁有N2及以上日語等級證書。
喜茶已經出海,在新加坡落子兩店。兩家店在當地都已經成為了網紅。銷售上,雖然沒有一手的數據,但據反映,兩家店幾乎每天都有排隊,銷售自然差不了。
為什么要去日本開店? 業內人士分析,奶茶在日本大紅大紫,生意好有錢賺,自然是第一位,喜茶此前進軍新加坡市場就有此等考量。 其次,雖然目前在日本開店的大多為臺式連鎖,但喜茶、奈雪和茶顏悅色在日本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有媒體報道,一些精通中文、常有條件來中國大陸出差的美食博主,在Ins等社交媒體上分享和介紹大陸系奶茶,已經在日本被廣為關注。 他們介紹在中國喝喜茶的正確方式。有一位網名為“精中”的博主,在北京喝遍了喜茶,認為喜茶不畏懼失敗開發新產品的姿態令人佩服,日本人做事太瞻前顧后,腳步已經趕不上“中國速度”。
也有日本博主專門趕赴長沙喝茶顏悅色,并感慨“為什么這么好喝的茶只在湖南開店”。 至于喜茶在日本市場的打法,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還會繼續沿襲新加坡市場的經驗,保持品牌勢能。品牌文化依托于空間呈現,環境和體驗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與喜茶國內店定位一線核心商圈一樣,在日本選址時,商圈及點位也是他們的首要考量。 產品研發上,喜茶開到新加坡后,門店延續了國內現有的菜單和產品,上線產品包括喜茶熱銷的芝士金鳳茶王、滿杯水果等系列,但沒有軟歐包。 與此同時,根據新加坡當地消費者的口味和市場需求,推出兩款限定的冰淇淋產品——榴蓮冰淇淋和咸蛋黃冰淇淋。 結合本地文化推新,喜茶在國內市場早有體現。在成都,推出了麻婆豆腐軟歐包;在武漢,則有熱干面軟歐包售賣。想見在日本,喜茶也會有這種本地化的操作。 日本的奶茶熱,如前幾年的國內一樣,正高燒不退。如今走在日本街頭,總是能看到各家奶茶店前排著長長的隊。 日本大阪海關8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1至6月)日本木薯珍珠的進口量達到4471噸,是去年同期的4.3倍;進口額達到15億日元,是去年同期的5.7倍。珍珠進口量達18年來最高。 一大批國內品牌也在此深耕,例如:春水堂、CoCo都可、鹿角巷、貢茶、一芳等等。他們靠著品牌商業化和借助社會媒體的推波助瀾,激發和攪熱了日本市場。 從一開始,實現茶飲的年輕化與國際化,就是新中式茶飲的使命和趨勢,其本質是茶文化的話語權始終在中國。 正如喜茶創始人聶云宸所言: 像咖啡,它始終是國外的,我們掌握不了話語權,但是茶,它的話語權在我們中國。只要我們做好,就有機會做到國際化。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快報精選 | 好原料點擊下方logo去了解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9449.html